要不怎么说是世尊呢?

这几句话是将什么理都给占去,要是再闹就变为他不懂为佛教着想。

普贤故作动容道:“没事的,弟子知晓在量劫谋划面前受点委屈是应该的。”

眼看双方间误会就要解除,观音彻底坐不住。

“世尊!西游现在都快脱离掌控了,难道你还要因为普贤一面之词让取经人全部收入李恪名下?”

这一声直接将好不容易缓和的气氛再度推至冰点,也令如来面上重现冷意。

是啊,现在佛教已经没有退路,再往后就是圣人的惩罚。

话题兜兜转转又回到最初的起点。

普贤心中早已麻木成块,见到这一幕却还是为之动容。

为何观音说的话就能相信?

他所言却经百般质疑?

明明是同一时间拜入灵山,双方间付出与收获却能如此不对等。

到底凭什么!

心中积攒多年的情绪瞬间爆发,普贤冷眼望着还在商议的二人。

“是,我不仅一面之词不能信,口中所说的每一句话也不可信,只有你观音大士的话才能相信!”

“要是汉王殿下真如你们所言,为何要在离开长安前办一场堪称凡间之甚的水陆法会?”

“但凡去大唐打听一圈就能得知,汉王殿下历来都是个节俭的人,不愿动用民脂民膏。”

“大兴法会难道还不足以证明其对佛教的一片真心?”

“西游之事绝对是有误,定是有躲在暗处的贼人刻意挑拨,想让佛教内斗好从中带走香火功德!”

一番话说完,普贤长舒一口气,心中也更为坚定。

哪怕其中可能有些事不如所想。

但他也没辙。

现在汉王殿下同自己就是一条船上的人,若是圣人发怒一杆子打下,他们都得玩完!

眼看如来还是不信又继续往下说:“先前那泼猴认汉王为干爹时,世尊您可是在场的。”

“那时您就说,过程如何不重要,只要结果不偏离轨道即可。”

“今日之事不也是如此?取经人虽都在汉王麾下但都与唐僧牢牢地绑在一起。”

“弟子可以打包票,西游之事绝对不会出现任何差错,不然提头来见!”

“只不过是汉王殿下认为这样比较有趣,所以见了想收来玩玩。”

“还是不惑之年的年纪,自是对世间万物充满好奇心。”

话是这么说的不错,句句占理也不假。

但如来却觉得脸有些疼。

普贤这是拿他昔日的话来反驳今日之言啊!

也只好无奈点头。

“行,本尊最后信你一次,若是再犯下场是如何你也该明白。”

“多谢世尊!”普贤鞠了一躬,心中却无半分敬意更别提感激。

从今往后起,佛教于他不再是千斤之重,万事都不及自身道途来得重要。

先前或许时常想着被圣人处罚后该如何摆脱佛教,但也只是想想而已。

现在不同了……若不是在大雄宝殿中以天道立了个假誓,现在怕是早就被推至西方顶锅去了。

殿中三人看似和平的表面之下暗流涌动,心中各怀鬼胎。

普贤眼看今日定局已成,也不想再此待下去干脆先行告退。

之余之后两人如何商议也于他无关,反正都是在佛教判定线间游走,哪还需在乎这点小事。

不如借着这点时间想想。

该如何保证西游的最后是唐僧取得真经,而不是汉王带着大批人马到访灵山脚下。

然而,身后大殿内的商议还没有结束。

观音看着离开的那抹身影,暗恨道:“凭什么世尊又偏向普贤!”

都害得佛教成为三界的笑柄,多年布局险些烟消云散,结果却一成不变。

心中思绪都写在脸上,如来转头就看见却还得装作不知。

不甘心是正常的,但也没办法。

谁让今日确实是普贤受了莫大的委屈,又接连立下誓言,要还将西游主权夺走。

不符佛教的做派啊!

“再等等吧,如果最后取得真经之人不是唐僧就让普贤兑现承诺,提头来见……”

观音离开时,身后之音轻飘飘地传入耳内,连带着脚步也变得轻快起来。

……

峨眉山道场。

普贤回到属于自己的地盘,再无外人后就开始拿出镜花水月观察黑风山一带。

只见镜面中景象难得清楚,没有云雾缭绕。

李恪让猪八戒站起身,缓缓道:“往后你就是西征大队的左翼统帅,掌管手下有七千名将士。”

打蛇要打七寸,投其所好也得正中下怀。

别看猪精面貌丑陋,但普贤知道对方在天庭时乃是天蓬元帅,手下精兵无数,生的又俊郎,要不是转入畜生道何至于此。

果然,猪八戒一听激动得话都说不清。

“多谢汉王殿下赏识,俺老猪定不会辜负您的厚望!”

画面在此停住,云雾将其覆盖。

普贤却一点都不着急,甚至还未从先前只言片语的情景中走出,虽说话只有三两句,但带给他的震撼却一点也不算少。

先前在大雄宝殿中,如来问为何取经人接连对李恪死心塌地,无人能回答上来。

然而他现在却是找到答案。

只因汉王殿下将心比心,只要他有就能给出。

精兵也好,财宝也罢,都是如此。

用材就要不追究小节,不抠抠搜搜,再能力范围内将可用之人放到最好的位置上。

这算什么走狗?

在佛教才是真正的走狗!

不仅没有话语权还一点好处都捞不着,时刻得为上头的怪罪而担忧。

“如若李恪拿着圣人道果来我面前,别说是佛教了,就是西方那两位拦着也要跑路!”普贤想着想着就做起了春秋大梦。

看着猪八戒在凡间的收获和之前在佛教计划中的对比,叛逃之心更甚。

身为四大菩萨之一,现在又接任西游主权,普贤对于佛教比灵山许多佛陀都更加明白。

这是要求以己度人奉献自我的地方,至于奉献出的庞大机缘造化只有身居高位才能分得。

从圣人,到如来,再到他们四位菩萨层层剥削之下就已是寥寥无几。

至于其他人想出头就只能慢慢熬,历来如此。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