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在场的人全都被冻得不轻。
第一个念头就是避雪,哪有心思关注站在门角的老和尚。
玄奘和魏征更是一下马车就直奔客房而去,直到孙悟空放了团火在炉子里才从极寒中缓过来。
没过多久就睡了过去。
而李恪奔波一天,见大家都安排妥当,又前去禅院外见将士已安顿好才放心回到屋内睡去
深夜时分。
咔嚓一声,住持居所的门微微打开,老住持去柴房拿了根木棍往客房周围靠近。
烛光点燃整根木头。
往前一扔,房梁开始起火,火光逐渐开始扩大至周边客房甚至有往整间禅院发展的趋势。
但老和尚一点都不慌。
他心中有数。
只要将袈裟趁乱从火势中拿走,这观音禅院不要也罢。
此刻,远在灵山紫竹林的观音大士打了个喷嚏后咬牙切齿道:“肯定是普贤又在说本尊坏话!”
而观音禅院的火终于漫到观音象前。
老和尚却早就冲入玄奘居住的客房中,翻了半天眼看房梁要塌,只好灰头土脸走出。
“烧的好啊!”
“百年基业就这么烧掉,你到也是舍得。”
抬眼就见李恪一行人正站在眼前,心心念念的红袈裟也被唐僧穿在身上。
吓得老和尚手一抖,苍老的面孔瞬间变得惨白无比。
“你……你们怎么在这!”
“不然呢?难道要死在火光中不成?”赵公明冷声道。
若不是汉王殿下一早给他们提了醒,叫他们时刻留意窗外举动不能睡去,这会早就和房梁一同化作尘土消散在天地间。
而孙悟空则是怒火中烧,若不是金箍棒被李恪看着,他非得砸死这老秃驴,怎么敢的啊!
最近这些时日来回奔波,好容易找到个地方得已好好歇息,谁知竟是个图谋不轨的家伙!
“说!你这秃驴为何要放火!”
孙悟空上手死死地掐着老和尚的脖颈,仿佛听不到满意的答案就不放开。
在场其余人见了都无多大感想,唯独玄奘脸上笑容僵住,摸了摸空空荡荡的头顶,有被冒犯到。
只是大家注意力都在前方,又哪会关注身后同行人的情绪。
放火未遂被抓个正着,脖颈又被他人掐得死死的,老和尚现已面色惨白。
眼看火势越来越大,自己又无可奈何,心也凉了半截。
“贫僧错了啊……不该贪的,不该打着袈裟的主意。”
“求求各位大人饶了小的一命,求求了!”
直到求饶声响起,众人才知夜里这把大火是为了玄奘身上那匹袈裟,一时间都往身后望去。
赵公明见了忍不住点了点头。
“是件法宝,出自如来之手,和尚觊觎此物倒也再正常不过。”
先前在天庭时他就对这件宝物有所耳闻,这是如来赠予徒弟金蝉子的宝物。
没想到兜兜转转竟来到玄奘手上,又得他亲眼看见,也算是种缘分。
只是这想法要是被李恪知道一定会笑出声,堂堂掌管金银财宝的武财神连玄奘是金蝉转世的消息都不知道,可见在天庭那些天有多混。
……
黑风山。
山洞之内的黑熊精探出头,见两百米的地方冒着亮光后急忙下山。
先前观音大士可是交代了,若是西方禅院中有异光出现就立马冲去将袈裟给偷走。
等到赶至观音禅院前,只见道观中的菩萨象早就被烧了个干净,唯独哭喊声异常响亮。
“老夫不该被宝物迷了眼放火烧寺的啊!”
“让观音大士知道我就完蛋了!”
黑熊靠近门缝,瞥见一片废墟的禅院中站着数抹身影,心中暗道不好。
正欲掉头就见前方去路被人拦住。
孙悟空金箍棒横在前,上下打量了一眼,最终不屑地笑一声。
“区区金仙修为也敢打着不该有的念头,在门前鬼鬼祟祟,谁给你的胆啊!”
而黑熊精看清面貌后却被吓得愣住,甚至都不顾对方嘲讽便诧异道:“你是闹天宫的弼马温?”
此言一出。
本离头顶还有三寸的金箍棒已紧贴着头皮。
孙悟空瞳孔止不住放大。
“你怎么知道我是弼马温?不行!得让干爹来看看!”
说完就硬拽着黑熊精往禅院内走去。
直到撒开手。
身体不受控制地被扔在一旁,黑熊抬起头就见数双眼正在打量着自己。
而跟前这位更是不得了,仿佛和那泼猴师出同门,一把抓着他的头问道:“是谁派你来的?”
“冤枉啊!大人!小的就是路过看见火光,想来看看是发生了什么事。”
谁料李恪根本不理他,直接对着孙悟空使了个眼色。
只见对方拍着胸脯道:“干爹,这件事交给俺老孙你就放心吧!”
说完,收起的金箍棒再次拿出,开始在黑熊精身上寻求完美的角度好一棒子打死。
“你不说对吧,那就去地府和阎王说好了!”
听着这话,黑熊精瞬间意识到情况不对,连忙举手投降。
“我说!我说还不行嘛!”
众人一听也就来了兴趣,盘问妖怪这种事还不是人人都能见得,便将老和尚关在一旁稍后发落。
“其实我乃观音座下弟子,为完成当年佛教多年安排特地下凡在黑风山中,只为有朝一日见院内火光亮起时将一件红色袈裟偷走。”
将自己来历说完,黑熊是松了一口气,唐僧却险些站不稳,话音颤抖道:“这,这怎么可能!”
佛教一向讲究普度众生又怎么会做出这等龌龊之事!何况那是观音啊!
李恪见状拍了拍唐僧,出声安抚。
“本王在长安时就和你说过,改革佛教,只在必行,今日看到这一幕也应当明白时间有多么紧迫。”
“若是在拖下去,说不定连根也得腐烂。”
顿时,四周都不敢出声。
大庭广众之下议论佛教不堪,别说是凡间就是天庭都没人有这胆子。
就在众人惊叹期间,玄奘郑重地点了点头。
“还请殿下放心,改革佛教一定会成功,等我等取得真经那日就是佛教改革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