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启程还为时尚早。
“回父皇,儿臣尚且需要准备一番,待择吉日出发。”
“好,恪儿,一定要万分小心。”
李世民凝视着自己这个最宠爱的二儿子。
虽然有所不舍,但他李世民那颗征服称霸的野心却在提醒他,自己的孩儿果然也如他一样勇猛善战。
想到这,李世民看向李恪的眼神中又多了几分欣慰。
“传令下去,朕今日对天下许诺,他日西征,凡是汉王攻克下来的城池异邦,皆划归汉王李恪所有。”
“孩儿你尽管放心出征,有任何需要只管向父皇开口!”
李世民大手一挥,洋洋洒洒写下一封诏书昭告天下。
“儿臣谢父皇恩典!”
有李世民这句话,李恪就放心了。
他如今军权在握,又被加封天策上将军,若是出征在外,最忌讳的就是皇上的猜忌。
但从李世民现在的态度看来,他对自己可以说是完全的信任。
凡是西征扩充出来的疆域全部划入他汉王番镇所有,准许他裂土为王,这是何等的荣耀!
贞观二年,大唐境内虽已是歌舞升平之象,但仍有不少边境小国骚扰四方民众。
西有突厥,北有颉利,东有高丽,长安城已经有许多年没有传来大捷了。
尤其是西方鞳靼各部,以两界山为屏障,时常肆虐于大唐西部边境。
李世民对此经常感到头疼不已,但他刚登宝基,中原形势尚不稳定,根本无法抽身解决边境蛮夷问题。
汉王李恪可以说是顺应圣意而为,同时也是顺应天下民心所为。
城中百姓听闻皇帝刚刚册封汉王殿下为天策上将军即将西征鞳靼,满城狂欢。
朱雀大街上响起了如同雷鸣一样的高呼,百姓们大声高喊万岁。
李世民站在城楼之上,负手而立,沉醉于百姓对他的崇拜和敬仰之中,看上去威严无比。
同时他也十分清楚,这山呼海啸一般的万岁中,究竟有多少是对他这个唐皇的敬仰,又有多少是对汉王李恪的崇敬。
果然,得民心者得天下。
“这孩子,是能成大事者啊!”
李世民不禁在心中感叹道。
既然要离开长安前往河州卫就藩,这一走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临走前,李恪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
比如军队。
李世民给了他承诺,允许他李恪西征时可以在满朝文武中随意挑选可以跟随自己出征的文才武将。
但李恪并不打算直接采用。
大唐前期,军队编制仍然是沿袭了前朝西魏、北周以来的府兵制。
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兵制在唐初确实是发挥了很大的价值。
但他李恪好歹也是穿越回来的,既然是他李恪统领的兵,就必须做到完美无缺。
出了大明宫,城中百姓早早就在外面等候着了。
汉王殿下对于他们而言就是如同圣人一样的存在,只听闻汉王殿下要前往封地就藩了,对于长安百姓来说自然是舍不得李恪离开。
刚过跃马桥,就看到城内百姓载歌载舞的过来。
李恪骑在马上,两侧百姓夹道相迎。
那些人有牵着羊的,有挑着竹筐贩卖瓜果的,有担着酒的,还有西市来的金发碧眼的舞娘。
人山人海的十分嘈杂热闹,尽管如此,李恪还是嗅觉灵敏的嗅到了一丝羊肉的腥膻味儿。
果不其然,人群中有位屠户,刚宰了只羊。
李恪被那道鲜红吸引了目光。
只见那屠户用瓷碗接来了新鲜还冒着热气的羊血,随后穿过人群,艰难挤到李恪马前,双手奉上。
身后的侍卫军见状驱马上前准备将这人赶开。
李恪看着这人眼中的赤诚,再看着这碗羊血,顿时明白了。
于是挥了挥手,示意侍卫军退下。
“汉王殿下。”
“好。”
李恪微微倾了下身子,探出两根手指伸进那碗羊血中轻蘸了一下,随后涂抹在自己的脸颊上。
那腥膻味更清晰更重了。
血还是温热的,李恪的心也是。
这是大唐百姓对他的出征前的祝福。
他得收下。
那屠户顿时露出憨厚的笑容,随后便隐匿在拥挤的人潮中了。
跟在李恪身后的侍卫兵们也沾了李恪的光,受到了百姓同样的祝福。
“汉王殿下,我们离不开您啊!”
“汉王殿下西征千万要早日平安归来啊!”
“汉王殿下英明神武,我们都在等着您回来啊!”
“汉王殿下万胜!”
“汉王殿下……”
李恪心里一暖,这些百姓都曾受过他的恩惠,也都记得他的恩德。
这种感情是最纯粹最真挚的。
远处有歌女唱起了《折杨柳》,少女婉转的歌喉和琵琶声相得益彰。
坐在马上看着这些为他呐喊祝福的百姓,李恪竟然感觉自己眼角有些湿润了。
这一回既然要出征,临走前还要沐浴斋戒三日,前往宗庙昭告祖宗。
放在以前,必然是要祭天的,向皇天后土拜祭过后再由皇帝授权。
但如今李世民已经立人皇,他们也就不用再去祭拜天地,只需昭告祖宗即可。
不拜天不拜地,只拜人。
“殿下,宗庙那边早已备好,殿下是否现在前往?”
负责带领李恪的一位太常恭敬问道。
“不着急……”
李恪摆摆手。
因为他现在还要去见一个人,就是他的亲生母亲,杨妃。
说起来,这么多年,自己与母亲见面的次数并不多。
想到这里,李恪不由得心生一丝内疚之意。
自己的母妃乃是前朝隋炀帝的女儿,身份显赫,但却并受父皇宠爱。
不过这只是在外人看来,只有李恪清楚,不受待见的其实是自己的父皇。
杨妃娘娘不待见皇帝陛下,这是后宫心知肚明的秘密。
即使李世民如何讨好,都未能得到杨妃的一次好脸色。
上一辈人的恩怨纠葛,李恪并不想过多插手,母妃如今的生活平静恬淡,没有旁人的叨扰,也算正合她的心意了。
“那殿下现在是要去往何处?”
负责李恪行踪的太常小心询问道。
李恪长叹一口气,缓缓开口:
“武德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