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百战百胜,统一燕云16州,将蒙古鞑子驱逐出我华夏大地……这一桩桩一件件,朕自然都能料想到!”
“如何就料想不到未来的事?”
朱元璋坐正,两只手撑在桌子两侧,正对着江南二人,微微俯视他们,镇定的说道。
他的气质不同于江南之前对话的所有历史人物。
无论是白起还是项羽,再到接下来的陆游老先生,虽然都是大将之才,但毕竟屈居人下。
即便有泼天的才华,也难免受制于人。
他们终其一生,都在和自己的命运抗争。
而朱元璋不一样。
他已经过了和命运拼搏的时候,现在,他在万人之上,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向世人证明,他有能力做一个好皇帝。
即便他出生贫寒,有着那么令人唏嘘的过往。
令人惊叹的是,他对于自己的每一个选择,几乎都能预料到结果。
朱元璋,是一个完全以结果为导向做事的人。
所以才对江南提出的未来,不甚感兴趣。
“太祖皇帝果然和历史上描绘的样子大有不同。”
易大天说道。
这是他参加节目之后,说的第一句话。
也是这个时候,网友才开始议论,易大天的出现。
【这不是以前主持万家讲坛的那个易大天吗?】
【我很喜欢他的节目……什么时候和江楠到一起了?】
【这是好事,这也说明,典藏华夏节目确实特别尊重事实……易大天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我认为这种影响是相互的……江南的历史文化知识也很渊博,一老一少结合,内容也会更丰富一些。】
画面里,朱元璋看向易大天。
这一次,他的兴趣比较浓厚。
“噢?”
朱元璋将手边的一本书合上,顺手放到了侧边,然后问道:“这些著书立说的人是怎么评价我的?”
从他的表情来看,他对于史学家的评论其实并不关心。
或者是说,通过刚才的对话,他已经知道史学家说他肯定没有好话。
所以,脸上才带着一些非常笃定的不屑。
江南抬起左手,用食指对着墙面微微滑动。
紧接着,一幅画像出现在了空中。
这幅画像,是屏幕前的亿万网友非常熟悉的朱元璋画像。
那上面,朱元璋身穿正黄色蟒袍,头戴方巾,端坐在龙椅上。
他微微佝偻着脊背,形状如钩的面颊上透露着阴狠和偏执。
这幅画旁边,有解说:“明太祖朱元璋。”
易大天天解释道:“太祖,这幅画便是后世人心目中您的样子……加上史学家对您在登基之后的暴政残杀大肆渲染,所以后世人都以为您是一个内心和外表都阴狠毒辣的人。”
“哈哈哈哈!”
朱元璋起身大笑。
他快速的踱步到那幅画面前,负手而立,盯着画中的自己,上下打量。
“你们看画的像吗?”
江南和易大天认真的比较后,都摇了摇头。
这种不像,并不单指外表。
可以说,画像里的朱元璋和真正的朱重八,简直是两个人。
这种差别不止体现在长相上。
真正的朱元璋剑眉方脸,虽称不上英俊,但也绝对不是那种丑陋不堪的人。
然而,画像却突出了他的缺点,而且还故意丑化。
除去这些,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气质。
画像中的人带着琢磨不透的阴鸷,完全不像一个开国大皇帝,更像一个阴谋家。
而真正的朱元璋,虽然他的眼底也有猜疑和阴狠,但长期身为皇帝,已经让他的气质中带了睥睨天下的气概和豪爽。
然而这些,在画像中,都被抹掉了。
网友们自然也觉得不像。
【当然不像了!真正的朱元璋经历复杂,当了皇帝之后九州大地的事情都得他处理,自然会有帝王之气】
【画画的这些人也太恶毒了,为什么要把朱元璋画成这个丑样子?】
【一点都不像好吗?!难道这些人画完之后都不审核的吗?】
网友的弹幕在屏幕上盖了一层又一层。
在会议室里观看直播的苏台长和王导吩咐小李:“先把弹幕关了吧?就挡的什么都看不见!”
苏台长站在电视机前,双手抱胸说道:“这一期对话的历史人物,我认为要比前一期成功!”
“本身朱重八的个人经历就非常有戏剧性,以后我们还是尽量建议江南,选择一下这一类的人物。”
第一次,王导慎重的点了点头。
他凑在小李的笔记本电脑屏幕前说道:“老舅,你的感觉是非常准确的,这一期网友的活跃度要比上一期高很多!”
“最重要的是,目前的观看人数已经达到9.5亿”
要知道,目前龙国的总人口在14亿左右。
这种大基数的增长,其实越到后期越困难。
谁都没有想到,节目进行到现在,短短七八分钟时间,竟然又增长了5000万观看人数。
这还不止。
小李又翻出另外一个页面:“现在光看本国的收看人数已经落伍了……在这一期节目预告的时候,其实,国外媒体已经做了同步预告!”
“真有此事?”
小李点头:“所以追剧的国际收款率也比以前提高了很多……收看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亚洲棒子国和膏药国,美丽国以及欧洲的几个国家。”
苏台长舒了口气:“真是没想到啊!江南这个实习生的第一个节目,竟然有了国际影响力!”
他下意识地敲击着桌面:“既然如此,我们得更加重视了!”
“毕竟以前观看的都是我们本国网友,现在有了国际网友的参与,任何一点我们都得小心。”
屏幕里,朱元璋盯着自己的画像看了三五秒钟,接着竟然无所谓的挥了挥手说道:“这帮画师们怎么画我无所谓!我只想知道,我得罪的那些是史学家们,是怎么说我的?!”
江南和易大天交换了个眼神。
明朝在龙国历史上的存在感其实不是很强。
虽然他的实力不错。
但总是不受史学家们的待见。
原因无他。
因为当时候,朱元璋对于居功至伟的上流阶层,以及文人士官一点都没有心慈手软。
他太过严苛。
文人们没有被特殊照顾。
所以才不愿意在书中美化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