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午时,酒足饭饱的杨诚正在自己的寝房内,手握毛笔悠闲的在一块白帛上练习书法。
练习书法其实一直以来都是杨诚的闲暇爱好,杨诚在现代世界的时候,就经常在闲暇之时,用自己花了几十块钱买来的文房四宝练习书法,照着“颜真卿”的手迹摘要独自练习。尽管他的书法和颜真卿相差甚远,但他依然在乐此不疲的练习着。
也不知书法是需要天赋还是非一日之功,如此专研了好多年下来,杨诚的书法怎么也难以登上大雅之堂,这也成为了他心里一直以来的遗憾。
杨诚对战国时期的文字也颇有研究,在花费了数月之久刻意的查找关于这方面的史料,最后终于是认识了战国的六国文和秦文,自己也会写这个时期各个国家的文字,只是写的有些不够规范罢了。
如今眼下正好有闲暇之时,因为兵器和装备都已经制作的差不多了,人员的安顿也是处理好了,倒是不需要担忧过多的军中事物。
正好将一句“齐家治国平天下”写完,杨诚在自己品鉴一番后便迫不及待的放好毛笔,拿起白帛让一旁的李图两人鉴赏,想让别人评论自己的书法如何。
杨诚:“李将军!”,你来品鉴一番本君的书法如何!有不足之处但说无妨。
李图接过那白帛,仔细的打量着上面的那句“齐家治国平天下”,待片刻之后便说道:“君上!”,你的笔力娴熟度有待提高,这些字迹皆是显得力不从心,无行云流水的自然随和之感。且字迹不够工整不显气势风骨,字字皆有瑕疵,日后还需多加练习。
杨诚听完李图的评价心下颇为失望,但依然面带谦虚的说道:“恩!”本君的书法的确是还需多加练习,多谢李将军的点评。
杨诚说完,便接过李图手里白帛递给了田俾观看,谁知田俾挥手道:“君上!”,俺只是个粗人,从来不曾涉及书法,君上的书法如何俺可是看不出分毫,俺还是不看为好。
杨诚:“也罢!”,本君还是再好好练习一番。
说完便拿着白帛回到了自己的书桌,再次动笔仔细的练习起来。
写了不多时,门外一声急促的通报传来,“启禀君上!”,邯郸有急令传来,请君上一观!
杨诚听到此言心下一阵惊疑,当既命此人把急令送进来。
送信之人得到允诺,快步的来到寝房内,将手中的丝帛递到了杨诚的面前,杨诚接过丝帛。
翻开丝帛一看,只见上面一列列整齐的三晋文字,以鲜红的朱砂醺写。杨诚仔细的看着那一列列文字,不多时便看完了里面的内容。
这份急令的意思是,赵国的边境受到外境“胡人”的攻袭,胡人的大当户率领一万人马来犯,边境的防守兵力不足,请求就近的各地官府派遣人马前往边境增援。
杨诚看完丝帛,当既想起了记忆里战国时期所谓的“胡人”,又拿他们和西汉时期的匈奴做了比较。
据杨诚看过的史料对匈奴的记载得知,战国时期的胡人就是后世的匈奴,一个在马背上打天下,集军事与部落为一体的游牧民族。
只是战国时期匈奴的实力还比较弱小,尚未形成一定的火候,这才屡屡被比他强大的赵国所击败,直到秦汉时期在一代明主单于的带领下,匈奴才真正的走到了一个顶峰,从此让世人惊叹他们的实力。
杨诚想完,当既拿着丝帛朝着县衙而去,一边命人速速去召集群臣来议事,因为此事关系重大,需要等众人一起来商议决策,最后才能做出派兵与否的决定。
片刻之后,杨诚便来到了县衙的大堂内,当既坐在首位之上一边思索着此事如何处理,一边等待着众人赶来商议此事。
约莫过了盏茶功夫,收到传讯的群臣一一赶来,分主次纷纷落座。众人脸上皆是一阵一阵的重视之色,因为他们知道胡人的厉害。
见人尽数到齐,杨诚对着所有人道:“诸位爱卿!想必都得知了本君召集诸位前来商议的内容了吧?”
杨诚:“诸位如有不明之人,本君便在此重申一番”。
杨诚:“此次召集诸位前来,乃是为了商议我军派兵前往边境,击退来犯胡人的事宜”。
杨诚:“不知诸位有何应对胡人进犯的高见?”,本君在此恭候诸位的佳音。
杨诚话落,厅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是陷入了沉思当中,绞尽脑汁的思索着对应此事的计策,一遍遍算计着对敌的优劣。
安静了不久,屈原首先打破了沉寂,他起身上前抱拳说到:“君上!”,胡人屡屡犯我边境烧杀掠夺无恶不为,但官府数年来只能将其击退,而无法尽数剿灭,由此可见胡人人多势众难以剿除。
屈原:“臣下以为,我军只需做到御敌之效便可,想要剿除胡人怕也是难如登天。
屈原:“胡人世代生于马背之上,其行踪快如疾风难以应对,我军需仔细商议派遣出去应敌的人马,否则莽然对战定然会令我军损失惨重!
杨诚:“嗯!屈爱卿所顾虑的不错”,匈奴的确来去自如,行踪诡秘。以我军的速度,的确难以将其奈何,不知爱卿是否已有了应对之策?
屈原:“启禀君上!,臣下以为,只需出动我军新配备的战车百乘,便可与胡人疾速的骑兵一决高下,以我军每乘战车七十二人的威力,定可轻易的击溃胡人队列,最后再派遣步卒弓弩手围歼胡人溃兵赢得此战胜利!”。
屈原:“而胡人的骑兵来去如风战车难以达到最大化的歼灭,臣下以为需以克制胡人疾速为主,依此来设定战车上的兵器和兵种,臣下暂时没有高见”。
一旁的田峰道:“不错!在下也赞成屈大人的计策,当为战车配备有效克制胡人疾速的兵种和阵法对之,如此我军可大获全胜!”
田峰:“我军以战车百乘迎敌,后方派弓弩手与藤甲兵协助战车,定可将胡人的骑兵冲散,届时便可派出大军追剿溃散的胡人”。
此时蒙恬道:“君上!,末将以为,屈大人和田先生的高见皆可一试”,但稍显欠妥。
蒙恬:“我等皆知胡人人多势众,击退一次来日还会再犯,抵御其侵犯非一日之功,我军需在边境构筑坚固的壁垒,依此和胡人做长久之战”。
众人闻言,皆是赞同的点了点头,认为蒙恬的计策更加妥当。
杨诚:“蒙将军与田先生的妙策高瞻瞩远,本君可酌情思量之后再做决策”。
杨诚:“不知诸位爱卿可还有其他妙计献上?,且屈爱卿所言克制胡人速度迅疾的兵种阵法,诸位可想到该如何筹备?”。
吕严道:“君上!,臣下以为,可以长枪重甲军乘战车迎敌!”。
“嗯?”。杨诚听闻此言,疑惑的出声问到。其余在座之人也是一阵疑惑,皆是将目光看向了吕严。
吕严道:“君上!自古长枪军便是骑兵的克星,而胡人尽数皆是骑兵,我军的长枪重甲军虽无法将他们尽数斩杀殆尽,却可做到抵御其进犯之效”。
吕严:“而我军的后方再紧随弓弩手和藤盾兵,若遇胡人步兵或弓弩手,可让他们来护卫前方的长枪重甲军”。
吕严:“在双方交战之时,胡人的骑兵定然会迎战我军的战车,待他们发现战车之上皆是长枪重甲军事,定然会避之不战而退,此时便可做到以最小的代价抵御胡人进犯,为君上和我军壮大声威!”。
杨诚道:“诸位爱卿所提出的妙计甚好!,胡人定然会不敌我军战车百乘,从而无奈败退,此计倒是可以做到退敌之效”。
杨诚:“既然如此,那便依此计而行”。
杨诚:眼下边境战况紧急,本君即刻便亲率八千将士,战车百乘前往边境抵御胡人进犯!剩余之人则是负责防卫县城安危,不可让别人对上原县城有可乘之机。
会议结束后,杨诚快速的下达军令,让诸位将士速速召集人马,备齐此行所有的兵器,至于粮草供应自然也是交给了他们去办。
杨诚则是来到制造兵器装备的场所检查,由数十工匠最新赶制出来的兵器。
杨诚的兵器制造厂有好几个,由工匠师傅教导,士兵则是辅助他们一起动手制造兵器。此计自然是田峰几人向杨诚提出的,这样便可加快全军的装备生产速度,否则要打造出足够装备全军的武器装备,该等到猴年马月?
进入一间专门制造战车的宽大场地,平地上一辆辆崭新的战车摆在中央,战车的形状各不相同。
有小型的“轻车”,中型的“斗车”,还有大型的“冲车”,以及用来辎重粮草,人工推运的双轮车。
杨诚看着眼前的一系列战车,心里不禁一阵抽搐,这些战车所耗费的木材和铜铁极多,马匹的数量更是数倍之巨,一辆战车的造价可谓是十分昂贵。
要不是自己财大气粗能够收买过来大量的马匹,请来大量的工匠师傅,想来一般的小国家都难以制造多少的战车。
由此可见制造战车需要多大的代价,不仅需要大量的人手制作,还需要花费大量的钱财收售马匹,砍伐木材铸造车器。
只是不知道这造价昂贵的战车,在对阵胡人的骑兵射手之时,究竟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要是能够有效克制的话,还算物有所值。
要是对胡人的迅疾骑兵射手收效甚微的话,那自己就真的是做了一件出力不讨好,还浪费那么多钱财的蠢事了。杨诚抚摸着面前的战车,在心里默默的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