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杨诚的脑海里就不断传来魅力值到账的系统提示音,杨诚连忙走出府邸,在不远处的一片山林里进行兑换。

杨诚兑换了五百点魅力值的黄金,和六百多点魅力的粮食。至于人物倒是没有兑换,因为手里的魅力值点数不够兑换人物了,杨诚也只好就此作罢!

回到府邸后,杨诚命众人前去山林里搬运刚刚兑换出来的粮食黄金,说是全县的百姓和乡绅们凑齐的,打算用这些东西代替他们的赋税所用。

至于众人怎么想的,信不信此话的真假,杨诚则是懒得多做解释,因为日后还有很多这样令他们脑子想不通的事情发生,所以杨诚便懒得再多做解释了,就让别人费尽心机的去猜测吧!

第二日清晨,杨诚从睡梦中醒来。洗漱了一番,又整理了仪表后,这才朝着各处正在进行着自己颁布的任务地点而去。

目前法度已经定制好了,也由昨日就正式颁布。官职任命的问题,也早早就完成。而教化百姓们开拓荒地耕种,也在数日前就完成任务。

剩下的就是征兵买马扩大实力,大量锻造兵器装备,大量收买马匹。修建道路通行,以及增建一些如“布匹绸庄”,“钱庄”,粮庄等可以为官府谋利,又可以便民的官府建筑了。

增建这些属于官府商铺的目的,自然并非全是为了提高官府税收。因为杨诚有的是大量黄金,不会太过在意钱财的问题。

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一是为了给当地百姓们带来一些便利,粮庄可以买进卖出。二是为了吸引外地商贾前来上原县城经商,从而促进上原县城的经济发展。

行不多时,杨诚等人就来到了制作“豆腐”的磨坊,一阵阵的黄豆特有的味道自那一间间房子里传来,杨诚抬腿走进一间房子里。

宽敞的磨坊里,一众妇女女子们小心翼翼的忙活着,没有人面带松懈之色。各个流程上的人都专心致志的做好自己的事情,怕因为自己的大意而导致做出来的豆腐质量不佳,从而受到上面管事的责罚。

“见过君上!”一个身着锦丽深衣的男子上前行礼道,此人正是此地磨坊内的监工,专门否则豆腐的制作事物,和管制磨坊里的人。

杨诚对着此人道:“嗯!带本君看看豆腐!”

一处宽敞的角落旁,上面的大方桌上,一层叠着一层的豆腐木架摆放在大方桌子上,这些框框架子内自然就是新做出来的豆腐了。

杨诚掀开最上面一层木架上的纱帐,框架内那一大片水嫩雪白的豆腐陷入眼帘,豆腐中的水分还尚流淌这水液。

杨诚伸手掰下一块豆腐放入嘴中品尝,生豆腐独有的香味和口感从嘴里传来,和自己在现代世界里尝过的豆腐一样,甚至更加的细嫩滑爽,也不知究竟是何缘故所至。

“不错!”,杨诚尝试了豆腐的味道之后,满意的点了点点。

杨诚道:“你们只需要保证豆腐能做到如此境地便可”,你们的酬劳本君定当如数发放!

管事:“多谢大人照料!”,小民在此代替此地的乡民感谢您的恩德!

杨诚道:“无需如此!”这是你们应得的酬劳。

杨诚说完,便向着门外而去。

这些豆腐磨坊里的人员,酬劳乃是杨诚所定,以每月一人一两白银的酬劳付之,这相比她们在家里务农桑织的收入高出了数倍,所以她们才会如此感激杨诚。

现在制作豆腐的规模扩大很多,流程自然也是分的一清二楚,碾磨黄豆这些重量活流程交给男子负责,女人们则是做其他那些轻松不用气力的活,如此方提高豆腐的产量和质量。

而做出来的杨诚便没有现在就开始向百姓们售卖,而是先免费给各家各户送上一些豆腐吃上一些时日,待时机成熟后再向他们正式售卖,然后向邯郸售卖,依此来推广豆腐的销售渠道。

这些时日,附近的百姓们算是有福利了,每天都有官府赠送的豆腐来吃。第一次他们刚看见豆腐的时候有些难以接受,但见别人吃的津津有味也不见有什么毛病之后,他们也忍不住学着他们吃起了豆腐来。

从最开始的沾些酱汁生吃,到现在的煎熟煸炒,所有吃过豆腐的人皆是对豆腐的美味赞不绝口,纷纷很快就接受了这最新问世的奇特食物。甚至一度有不少人在打听豆腐制作的秘法,想自己去做这新鲜可口的豆腐来售卖,好从中渔利。

但无奈豆腐的制作秘法只有官府一家掌握,而官府对此也是守口如瓶不向任何人公布,他们从何处去得知豆腐的制作秘法?

查看完豆腐磨坊,杨诚几人来到上原县城城外的路上,只见城外数百人正在在道路上忙的大汗淋漓,这些人当中乡民和士兵混杂在一起,各自忙活着手里的事情。

只见数十人挥动着镐头,将坎坷不平的道路刨开挖平,后面挑着担子的人将泥土锄到竹篓里,然后挑着泥土离开此地,不知他们要将泥土倒到何处而去。

而后边还有数十人手持木制的大榔头,正一榔头一榔头的砸在地上,将凹凸不平的道路垦实。一旁负责指挥调度的项礼,则是仔细的看着一段段平整的道路,见有不满意的地方,则是亲自动手修整了一番,一幅小心翼翼行事的样子。

只见此地的一个个人皆是汗流浃背,不停的喘着粗气,但却不见有人面露不满。

看向开拓好的笔直道路,只见道路的宽度足有两辆赵国车乘同时并行,而不会车轮相碰的程度,地上也不会坑坑洼洼,遇水之处则是搭建坚固的桥梁,整条道路显得很是宽敞平坦。

杨诚见此,心下颇为满意。当既上前说到:“有劳诸位了!”

项礼放下手里的活,来到杨诚面前行礼说到:“君上!”,此路从上原县城一路直达邯郸,预计在完成之时需要耗费数年的时间,修缮期间还请君上耐心等上数年。

杨诚:“无妨!”,如此造福百姓的巨大壮举,本君自然知道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爱卿无需自责!

在施工的现场,杨诚对众人说了一番勉励之语,然后就向着城内而去。

回到城内,杨诚径直的在一处专门负责征兵买马,招贤纳士的办公地点停了下来,向此地的负责人“吕严”询问征兵的事宜进展的如何,这些时日招纳了多少兵丁和人才。

吕严先把杨诚请进了屋内,为他奉上茶水之后,便将这些时日招纳的士兵和人才如实相报。

据吕严所呈,招贤纳士的布告张贴了八日之久,前后共有三百余人应召入伍,成为上原县城的官兵一员,还有数十位“兵器锻造师”,“医师”,“木匠师傅”等加入。而善于行军打仗,谋略过人等,或在政治方面擅长的人才,目前倒是暂时无人来投。

杨诚听完,对此没有什么意见,但还是勉励了吕严一番,请他务必在布告上提到自己“求贤若渴”,以重金求才。“保家卫国”,誓死护一方百姓安危的心愿。

并将本军将士们真实的俸禄粮饷,以及全军日常的待遇生活向外公布,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军中的待遇生活。因为这些并非是什么机密要事,完全就可以对外公布。

杨诚之所以这样做,自然是有着自己的打算。以自己军中的俸禄粮饷,和如此丰盛的伙食待遇,就不相信还有人会宁愿去其他势力啃“锅盔窝头”,也不愿加入这犹如日日逢年过节一般的势力。

交代好这些事情后,杨诚则是前往铸造所而去,想看看铸造出来的兵器有多少,质量和实用效果方面是否合格。

制造兵器装备在杨诚心里十分重要,一件合适的兵器不但可以提高士兵们的战斗力,还可以屡次保住士兵们的性命,可谓是作用很大。

而装备方面也十分重要,一件合适的铠甲或战靴,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极大,乃是克敌制胜必备的物品。一支军队的战斗力除了士兵们基本都素养,和指挥官外,剩下的就是看兵器和装备的情况而定。

铸造所坐落于县城的西南面,此地居民稀少,乃是屈原等人特意选择的地方,用意是不想打扰此地的居民生息。

刚走近铸造所,就先传来一阵一阵“铛铛铛”的金铁锤炼之声,钝锐的金属声不绝于耳,的确令人听的头皮发麻。看来屈原等人还是有先见之明的,否则不知道有多少人来投诉铸造所,影响了他们的作息规律。

走进铸造所内宽敞的大厅,最先看见的便是边上陈列着一排排的兵器,兵器一件件整齐的插在木架之上,各种各样的崭新兵器琳琅满目,直让人看的眼花缭乱。

杨诚举起其中的一柄朴刀,奋力的在原地挥舞了一番,顿时杨诚的周身便响起“呼呼呼呼”的破风声。

在挥舞了一会儿之后,杨诚停下了手里的势头,举着刀高声赞叹道:“刀不错!”,刀身刚而韧,不易断折。重量也适合近身快速作战,暂时未见其他瑕疵。

杨诚说完,又拿起其他的兵器试验了一番,发现这些兵器都是如此这般,虽没有达到吹毛断发的锋利程度,但也不是随便用上一段时间就报废的垃圾货色。

试验完兵器的质量后,杨诚对此颇为满意,当既将目光看向正在忙活着的铸造师傅。

铸造兵器工匠们一个奋力拉着风箱,一个则是举着铁锤奋力的锤炼着案上尚未成型的兵器胚胎,众人一个个皆是汗流浃背,显然这锻造兵器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杨诚上前对着所有人说了一番勉励的话,请所有的铸造师们务必保证兵器的质量,让士兵们在战场上多几分保命的手段,酬劳方面绝不会亏待众人。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