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前四百年十月下旬,地点上原县衙内。
天空中下起了鹅毛大雪,街道上人烟稀少。赵国由于地处北方,所以天气冷的很快。
县衙内坐落着数十人,皆是上原县的地方官吏,此刻众人正在商议着几件大事。
杨诚道:今日从各地传来我赵烈候驾崩,其嗣既位之讯。以及邯郸将从我上原抽调一千兵将,和万担粮食辅同魏韩前往楚国伐楚之事,诸位爱卿认为本君该当如何是好?
杨诚:诸位爱卿请仔细思量,如有什么计策不妨畅所欲言,本君定当细细思量再逐一对比之后采用!
这些消息都是在昨天傍晚之时,从上原县安插在各地的探子口中得知,所以今天一大早杨诚便召集众人前来商议,想看看众人有没有什么好的策略来应对此事。
众人闻听杨诚的话,皆是安静了下来,开始低头思索着各种应对此事之法,想从中思索出一条妙计献给君上,从而在君上面前表现自己的才能。
杨诚坐于正中的梨木雕大椅子上,面色从容的打量着下方的众人,只见所有人皆是在低头苦思良策,杨诚见此并没有打扰众人的思索,只是安然的回想着史书上所记载,在这个时候各地所发生的事。
据史料记载,今年是公元前四百年(周安王二年,赵烈候九年),赵烈候驾崩在今年,同时三晋又在魏国的带领下联盟伐楚。
想到这些后,杨诚当既就明白了邯郸为何要从各地抽调人马,前往楚国伐楚了。
因为楚国乃是七国当中国土最大的诸侯国,人口多不胜数。春秋之时还未分裂的大晋曾多次攻伐楚国,但也只见占了上风罢了,还没到可以把它吞并的实力,何况是现在已经一分为三?
而战争一但发动,最需要的就是士兵粮食了,这也是为何赵国会在此时大量征收士兵粮食的原因。
“看来历史果然是按照史书上所记载的那般发展下去”,并没有因为我的穿越而改变丝毫啊!杨诚暗暗的想到。
就在此时,为首的屈原开口说到:“君上!”臣下以为,应成全国家的号召,尽一县之力将士兵粮食一一奉上,助国家一些绵薄之力。因为国存,则民生!
屈原:而君上若不响应赵王室号召,抗拒法令,不但日后再无升迁进境之途,反而会被王室定为逆贼,命大军来伐!
“不错,臣下同意屈大人的高见!”还请君上不但要全力协助赵王室,资助人马粮食供其备战,更应加大资助的人马和粮食的数量!
而眼下得知君上库房充实,兵丁多达六千!何不以此交好王室,谋个仕途平敞?如此这般,日后待战事平息下来,可依此作为升迁的倚仗,君上可趁机更进一步!
一个面容英俊,肤色白润。下巴留着三撇短须,手执一把羽扇,做先生打扮的青年男子说到。
这般寒气凌人的天气,这个男子居然还在轻摇羽扇扇风。也不知他究竟是太过惧怕燥热,还是因为其他什么缘故,总之其举令人诧异。
此人名为“田峰”,正是杨诚在景阳乡山上,最后召唤出来的几个人之一,现在的身份是杨诚麾下的谋士。此人属性值为内政66,谋略74,外交66,是个的二星谋士。
“臣下也赞同屈大人和田先生的高见!”,眼下君上尚在起步之初,迫切需要一个扬名立万之机,眼下不正是良机到来?还请君上明鉴!
一声温和的语气传来,寻声看去,此人正是张善。
“君上!”臣下也认为此事该当如此,并且需要为新即位的”赵候送上一份厚礼以示交好,如此便有利而无害!否则就有抗命之嫌!也阻碍了君上雄图霸业的脚步!张善旁边的椅子上,另外一个两星谋士说道。寻声看去,只见此人面相威严,身着一套白色深衣,年龄约莫在三十上下,正是和田峰一道召唤出来的“吕严”。
”诸位爱卿,尔等可还有高见?不妨道来给大家思量一番。若再无异议,就依上而行!多征调一倍的兵力和粮食,以及备上一份贺礼送于新君。“请罗将军亲自送往邯郸,务必确保人和物万无一失!杨诚看了看了所有人毅然的说道。
”末将领命!罗于起身抱拳回到。“臣等(卑职,微臣,末将。)无异议,请君上依此计行之!剩下没有发表意见的一众人员,皆是全部起身抱拳回到,表示支持屈原等人提出的计策。
“退堂!”杨诚说完便径直的走出了议事堂,朝着将士们平日里训练的场地而去,一边负责此行的罗于则是紧随其后。
上原县城的街道上房屋林立,杨诚的人马遍布于其中居住。这样的做法自然是为了召集人手迅速,且杨诚规定士兵们一律无需务农,只需要每天按时来此地操练便可。
杨诚等一众人在街道上转輾了不多时,走进了一块宽达百余丈之多的场地,此地便是将士们日常操练的校场。
宽大的训练场上喝声不断,人头攒动。有练习拼杀技艺的士兵,有演练阵法布置的,还有弓弩手在练习射击,场面很是热闹。
“君上!”蒙恬姬询等武将上前行礼。
杨诚:“无需多礼!,本君此次前来,乃是为了从将士们当中抽调两千人前往邯郸”,你们速速挑选出这些士兵,而后由罗将军领军上路!
“诺!”几人抱拳领命,各自朝着正在训练的士兵们而去。
只见蒙恬等人在几个千夫长耳边细语了一番,几个千夫长当既点头领命而去,他们又依此将命令传达了给了下面的人手。
不多时,一个个的士兵从人群中走出来,看他们面孔皆是一些新兵蛋子,且一脸的不舍和无奈。看来他们并非是心甘情愿的前往邯郸,但无奈被上司点名选中。
这是因为杨诚军中的待遇远比其他地方的要好,毕竟隔三差五的就有酒肉盛宴,每日无需务农,且俸禄也不低。这样的好事到哪里去找?此刻要离开这处福利之地,他们心中自然是十分不舍。
杨诚见此心知蒙恬等人的用意,也明白士兵们心里难受,但无奈终归要做出选择,不是你去就是他去,且这些新兵的价值远没有老兵高,杨诚只能赞同这样的做法了。
见两千士兵集合完毕,杨诚当既上前对着他们说到:将士们!本君知道你们不愿离开大家,前往邯郸去参加攻楚的战役。但本君最终还是要做出这样的选择,还望你们能够体谅本君的难处!
杨诚:日后等你们完成使命,想归来再次投靠本君之时,本君依然待你们如从前一般。“前提是此行你们却非去不可,莫要辜负了我军的军威,和众将士对你们的期望”!
“诺!”,众人回到。
点齐人马,杨诚又去了一次县衙的库房,亲自看着几人把粮食和黄金称好,这才命众人带着上路。
安排好这件事后,杨诚回到了府邸。找来本县的主薄,杨诚在一边说着自己想好的法度,主薄则是在一边认真的记载好杨诚制定点法度,两人一说一记仔细的进行着。
时间飞逝,经过了几个时辰修改后,杨诚终于是完善好了这最新的“上原县法”。
送走了主溥,杨诚又命人将法度张贴于公榜之上,教所有人仔细看看,以免触犯到了最新的法度。
为了起道言出必行的效果,杨诚亲自来到公榜之下,打算用一下商鞅变法点手段。
杨诚指着榜墙上挂着的白布上的法度对众人说道:“乡亲们!”,“谁能背诵下这法度上的第五条法令,本君便赏赐此人百两黄金!”。
“什么?”,还有这样的好事?
“是县令在此戏弄我等吧?”
“谁去试试县令大人此话真假?”四周围观的百姓们皆是议论纷纷,低声的在各自交谈。
“小民愿意一试!”就在此时,一道雄浑的男音从人群中传来。周遭的百姓乡民们纷纷为此人让出了一条道,想依此看看县令大人说出来的话,究竟是戏弄大家,还是言出必行。
朝着人群中看去,只见一个面容憨厚的大汉,快步的从人群中走过来,脸上浮现出隐隐的兴奋之色,看他的样子似乎很有把握拿到这百两黄金。
大汉来到杨诚面前抱拳说到:“小民赵烈,见过县令大人!”。
杨诚:“好!”,既然你愿意一试,且背对着本君,将此法度榜上的第五条法令背诵出来!
赵烈:“小民遵命!”
赵烈:“上原县法第五条”,不得在本县之内,行烧杀掳掠,奸淫欺压之举,否则当以“刖足”罚之!
杨诚听完,当既抚掌大笑道:“好好好!”,来人呐,将百两黄金为此人奉上!
“诺!”,随即一个百夫长手捧托盘走出,将托盘送到了赵烈的面前请他收下,赵烈惊讶的接过那摆放着百两黄金的托盘。
赵烈:“多谢县令大人赏赐!”
杨诚道:“无需如此,本君说过了谁能背诵出”,“上原县法”的第五条法令,便赏赐谁百两黄金。
杨诚:“这些黄金是你的应得之物”,你且好好保管!
四周围观的众人见此,皆是一阵议论纷纷响起,在讨论这个县令大人说话算数,那个赵烈竟然如此轻易的就得到了百两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