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马和《荷马史诗》

荷马是一位盲人,一位街头乞讨的卖艺者,但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希腊和西方世界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相传,他生活在公元前850年至公元前750年,希腊人认为他出生于小亚细亚的伊俄尼亚,也有人说他出生于埃俄利斯。

《荷马史诗》分为《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个部分,《伊利亚特》讲述的是战争最后一年里的51天的故事。希腊人有一个最勇猛的英雄,名叫阿喀琉斯。他是一位希腊国王和海洋女神的儿子,据说他刀枪不入,全身只有一处弱点,就是他的脚踝。传说他的母亲为了能让他刀枪不入,曾提着他的身体浸泡海水,可惜只有脚踝没有浸泡。这就是“阿喀琉斯之踵”。战争中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曾当众羞辱阿喀琉斯,并夺走了他的女俘。阿喀琉斯一气之下,退出了战争。特洛伊人趁机冲进希腊人的军营。为了挽救希腊,阿喀琉斯的好朋友帕特洛克罗斯穿上阿喀琉斯的盔甲指挥部队前行。特洛伊人以为是阿喀琉斯又回来了,吓得纷纷逃窜。特洛伊英雄赫克托杀死了帕特洛克罗斯,并夺去了阿喀琉斯的甲胄。阿喀琉斯见好友牺牲,非常后悔,急忙出战,杀死了许多特洛伊勇士,也杀死了赫克托,并把他的尸体托拖在马后奔驰。赫拉克的父亲要回了赫拉克的尸体,为他举行了一个盛大的葬礼。由于阿波罗从中作梗,敌人射中了阿喀琉斯的尸体。一代英雄就这样陨落了。

《奥德赛》说的是奥德修斯战后返回家园的艰辛历程。有一次,大风暴把奥德修斯和他的同伴卷到独眼巨人的岛上。巨人吃掉了奥德修斯同伴中的两个,把剩下的人关在洞窟里,并在洞口堵上一块大石头。奥德修斯用酒灌醉了巨人,又趁他睡觉的时候烧瞎了他的独眼。巨人极其愤怒,赌咒不放一个人走出洞窟。巨人每天早晨都有放羊群出去的时候,奥德修斯抓住这个机会,把每三只羊系上一排,低下绑上一个同伴,趁巨人不注意的时候,平安地离开了魔窟。

奥德修斯运用智慧和勇气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等待他的却是许多年轻的贵族正在围绕在他妻子面前,欺骗妻子说他已经不再死了,永远不会回来了。但王后忠贞不渝,坚信奥德修斯还活着。奥德修斯装扮成乞丐,在与贵族的比箭中,将他们一一射死。奥德修斯和久别重逢的妻子相拥而泣。

作品中的英雄不仅具有神的能力,还具有人的特点,人神结合。英雄们在神的监视下作战,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神的控制,神决定着他们的命运。希腊神话中的12诸神都在作品中出现过,就像在进行一种多人的棋牌游戏,每位神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现实中的刀光剑影和血泪只是游戏中的一种点缀罢了。这部史诗充满了宿命的悲惨色彩,几乎所有的英雄都遭受了悲剧性的结局,让后人唏嘘不已。书中的内容栩栩如生,贴切如真,语言文字华丽细腻,即使是琐碎小事也能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

《荷马史诗》不仅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还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这部史诗反映了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希腊历史,因此这段历史时期也被称为“荷马时代”。

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

古希腊的神并不像有些地区的神那样,高高在上,而不食人间烟火。他们拥有充沛的精力,健美的身体,强烈的欲望,也有很强的战斗力和对世俗生活的憧憬、向往。

人们往往把希腊的神分为两种:一种是人们想象中的天神,主宰着万事万物,掌控着自然界的力量和人类无法束缚的机缘巧合,人们对待这样的神,充满敬畏;另一种是传说中的英雄,他们可能是早期部落的首领或乱世出现的英雄。人们为他们的品格、智慧、力量、勇气所倾倒,在世代流传中潜移默化地注入了神秘的力量。

在古希腊的典籍中,记载神的事迹的是《荷马史诗》和《神谱》。《荷马史诗》是记录英雄事迹的代表,其中就有特洛伊战争,对战争中的英雄进行了神化,赋予了神的色彩。赫西俄德的《神谱》是对天神的综括,其中想象的天神是当时的克里特、迈锡尼、小亚细亚、埃及等文明综合得出的神的形象,既有外部的因素也有本土的特点,这部书也成为希腊第一部神话故事集,也是一部神谱系。

在神的谱系中,分为新旧两大谱系。在旧谱系中,整个宇宙是一片混沌,在混沌之中产生了大地之神盖亚,盖亚又生了天神乌兰诺斯,天地结合又生了12位提坦巨人神,其中克兰诺斯神推翻了乌兰诺斯的统治,成为众神之主。克洛诺斯为了自己的统治不被颠覆,严格地看管自己的子女,子女一出生就把他们吞到肚子里。克洛诺斯的小儿子宙斯被母亲藏了起来,宙斯长大后又设法让父亲把其他兄妹吐出来,后来他们联合起来抗击乌兰诺斯率领的巨人神,最终打败了巨人神部队,宙斯成了当之无愧的众神之王。

在新神谱系里,宙斯和他的亲属是这一谱系的主角。他们都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上,人们称他们“奥林匹斯众神”,也就是新谱系里的12主神,分别是众神之王宙斯、天后赫拉、太阳神阿波罗、月亮神阿尔特弥斯、智慧神雅典娜、爱神阿佛洛狄忒、战神阿瑞斯、神的使者赫尔墨斯、农业神狄密特、火神赫淮斯托斯、海神波塞冬和冥神赫提斯。众神中最有权势的是宙斯,他决定人间的一切。他使用的武器是霹雳闪电,在天地间无法阻挡,但他的权威并不像自己的威力那样大。他的风流韵事不断,不管在人间还是天上,只要是漂亮的女子他都喜欢,于是就生下了众多子女。这些子女也非常有本领。

天后赫拉对生性放荡的丈夫非常生气,她和宙斯一样拥有风雨雷电的本领,同时又是婚姻的保护神,特别是对那些已婚的女子。很有讽刺意味的是,她连自己的婚姻都不能保证,因此她总是忙碌于宙斯背后的情人和私生子之间,她的每一次报复都很残酷。

赫拉的报复不可能每次都能成功。宙斯的情人提坦神勒托即将生产时,赫拉就命令大地不给她留任何土地,于是宙斯令大海隆起一个岛屿,勒托在岛上生下了一对孪生儿女——太阳神阿波罗和月亮神阿尔特弥斯。

太阳神阿波罗的权力很大,掌管人间的光阴、医药、畜牧、音乐和诗歌等有关生命和激情的事情,还向人类宣布宙斯的旨意。阿波罗爱上了河神的女儿,他穷追不舍,而河神的女儿夺路而逃,最后只能向大地求救。大地把她变成了一棵月桂树,跟在后面的阿波罗非常伤心,为了表达自己的深情,他摘下月桂树的枝叶编成了一顶花冠戴在头上,后来人们在评论诗人的时候就用“桂冠”这一名称。

月亮神阿尔弥特斯是一位漂亮的女子,也是人间的狩猎之神。她经常背着猎弓和一头赤色鹿在林间巡视。年轻的阿尔弥特斯难免会坠入情网,而她的哥哥总是想方设法拆散他们。一次,阿尔弥特斯爱上了一位青年,于是忘记了用月光照亮大地,阿波罗就利用她视力不好的弱点说那个年轻人是一头野兽,骗她将其射死了。阿尔弥特斯从此心灰意冷,月亮也逐渐变得冰冷而没有生命。

雅典娜是宙斯和智慧女神墨提斯的女儿。墨提斯怀孕的时候告诉宙斯她将生下一个比宙斯更聪明的孩子,宙斯听后非常害怕,于是一口将墨提斯吞进肚子里。不久,宙斯感到头疼难耐,就叫来匠神兼火神赫淮斯托斯用金斧劈开自己的头。一斧下去,宙斯的头中跳出一个穿戴整齐的女神,她拥有了宙斯的勇气和墨提斯的智慧,她就是雅典娜。雅典建城之初,智慧女神和海神波塞冬都来争做这个城堡的保护神,他们争论不休,于是宙斯出来调解,说谁能让这座城市繁荣强大谁就是这个城堡的保护神。波塞冬是大海的神,他的法力让城堡下波涛滚滚,而雅典娜手拿枝叶繁茂的橄榄树,于是众神推举雅典娜做城邦的守护神,并将城邦的名字改成雅典,雅典到处都是橄榄树。

爱和美的女神是阿佛洛狄忒。她出生在海面的泡沫中,随风漂到塞浦路斯岛上,脚下还长着鲜花。她的美丽引起了宙斯的倾慕,但她不愿意接受宙斯,只得嫁给匠神赫淮斯托斯。匠神虽然长相丑陋还跛脚,但勤劳聪慧,发明了很多东西,如武器、车辆、容器。虽然她已结婚,但仍然可以自由地恋爱,便与残暴而英俊的战神阿瑞斯生了5个孩子,爱神厄洛斯就是他们的孩子。这位小爱神长着金色的翅膀,手里的弓箭随时会射向人间。他的箭筒里有两种箭,一种是金箭,被射中后会坠入爱河;另一种箭是铁的,被射中的人会心中无爱。

由于普罗米修斯从天庭上偷走火种,宙斯就决定让人间出现更多的灾祸来抵消火种给人间带来的利益。宙斯命令赫淮斯托斯给潘多拉制作魅力的外表,系上精致的金发带,上面镂刻着陆地和海洋里生长的动物形象;雅典娜给她套上银白色的衣服,罩上漂亮的刺绣面纱,把鲜花编成美丽的花环套在颈上;赫尔墨斯赋予她说话的魅力;阿佛洛狄忒给了她诱人的媚态;每一位神都送她一件对人类有害的东西,藏在盒子里。只要潘多拉降临在人间,只要平凡人见到她就会抵挡不住她的诱惑,一打开潘多拉盒子,所有的灾害疾病都会从盒子里跑出来危害人间。因此,后人们将潘多拉的宝盒寓意为灾难,给这个故事蒙上了一层恐怖的面纱。

燃烧的奥运圣火

四年一度的奥运会,让世人瞩目、期待。每次奥运的圣火,都要从希腊采集,这是为什么?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奥林匹克这一古老的盛会起源于古希腊。

在希腊神话传说里,居住在奥林匹斯上的天神宙斯主宰着天地万物。希腊人为了表达对宙斯的崇敬、推崇,便在伯罗奔尼撒西部的奥林匹亚举行了盛大的祭祀,同时还进行了短跑竞赛活动。公元前776年,希腊规定每隔4年在奥林匹斯山上举行一次竞技大会,也就是运动会,这就是最初的奥林匹克运动会。

实际上,奥运会的起源除了祭祀神灵外,与古希腊的社会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元前9至8世纪,希腊氏族社会逐步完善,城邦制的奴隶社会逐渐形成,200多个城邦之间纷争不断,为了强健士兵的体能,这个时候就充分加强体育方面的饿锻炼。后来斯巴达和伊利斯王达成了和解,签订了“神圣休战月”条约。条约规定,奥林匹亚是神圣的无战争区,任何人不得将战火引入奥林匹亚;奥运会举行期间,所有作战方必须停战,实行休战,如果谁违背这个原则,就是对神的背叛,不仅有神灵对其惩罚,各城邦也有权可以制裁背叛者。于是,一场为战争准备的军事训练和体育竞技,慢慢演变成为和平与友谊的运动会。

古奥运会并不像现在的奥运会那样,种类繁多,分门别类。它只是先后设立了24个比赛项目,每个有气力、身体灵活的希腊公民都可以参加比赛,但不包括那些犯叛国罪和对神不敬的人。在前13届奥运会上只有一项200码(大约有180米)短跑,赛期也不想今天的奥运会那样持续的时间那么长,只有一天。第14届至公元前704年的第17届,逐渐增加了中跑和长跑,第18届起有了摔跤和五项全能比赛。当时的竞技规则与现在有很大的不同,十分有趣。比如跳远时,运动员要双手各持一只石制或金属的哑铃。古希腊人认为手持哑铃有利于双臂摆动,可以增加腿部蹬地的力量;比赛时还有音乐伴奏,一名长笛演奏者身穿长衫,站在跳远沙坑旁的高台上,伴随运动员的跑跳节奏,吹奏相应的乐曲。计算成绩非常简单,不需要专门工具,由裁判用自己的脚度量。最受观众欢迎的则是架着马车赛跑的项目。比赛时,众马奔腾,车轮滚滚,尘雾飞扬;观众的欢呼声伴随着隆隆的车声、骏马的嘶鸣,方圆数十里都能感受到那热烈的气氛。这种比赛,需要配有马,又要接受专门训练,所以参加的往往是贵族。

古奥运会在比赛结束后对优胜者进行奖励。颁奖仪式相当隆重,丝毫不逊于现在的奥运会。前六届颁给冠军的是一头羊,从第七届开始,增添了庄严的授冠仪式。由主办方将奥运会花冠带在优胜选手头上。花冠是用橄榄枝条编制。古希腊人认为橄榄树是雅典保护神雅典娜赐给人间的至宝,象征着吉祥与幸福。把用橄榄枝编织的花环给获胜者戴上,预示着其幸福。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编织花冠的,必须要经过严格的选拔:必须由父母健在的童男,用纯金刀从宙斯庙旁的橄榄林中割下枝条,插上棕榈叶,粘上彩色毛织品,精心编制。除此之外,如果只获得一次冠军,获胜者可以在运动场的墙壁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如果是三次夺冠,雕塑家就会找上门来,为你塑像,并使其立于

宙斯庙的旁边。优胜者还能获得物质、金钱等奖励。

夺冠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荣誉,还代表着城邦乃至整个家庭的荣耀。据说,第77届古奥运会得胜者埃克萨涅特回到家乡时,300名青年骑着雪白的高头大马出城相迎,场面非常宏大。有位老者,他的两个儿子同时胜利归来,高兴地过头了,竟死在了儿子怀中。

古老的运动会还树立起了一种优良的运动作风,优胜者得到更高的荣誉,受到普遍的尊敬;而那些在运动会上使用不正当手段进行作弊的人,则要被立即赶出竞技场,遭受大家的耻笑。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古代希腊生活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大事,即使在外敌入侵的时候,也是如此。竞赛期间是希腊全国性的节日,每个希腊人都把能看到奥运会当做一生中幸福的大事。

希腊的各个城邦,因为这一全国性的运动会,加强了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此外,运动会还促进了希腊文化艺术,特别是雕刻艺术的发展。希腊著名雕刻家迈伦雕塑的掷铁饼者,肌肉紧绷,线条流畅,准确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青年运动员在掷出铁饼前一刹那间的紧张状态,被誉为不朽的艺术珍品。

古代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一共举行了293次。公元前338年,希腊与马其顿王国交火,马其顿获胜,并逐渐吞并了希腊。古奥运会虽然还是如期举行,但已经是江河日下。公元前146年,希腊又遭受到罗马帝国侵占,罗马皇帝宣布基督教为国教,斥责奥运会为大逆不道。公元394年,发布一道法令,彻底封杀了古奥运会。奥林匹克运动会从此中断了1500多年。后来,经过法国人顾拜旦多方奔走,公元1896年,奥运会又在雅典恢复了。此后仍然是4年一次,分别在不同的国家举行,而且参加者也不再限定为希腊人。

如今,奥运会已经成为全世界瞩目的体育盛会。每隔4年,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会集在一起,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竞争拼搏,传递着人类大家庭的和平和友谊。奥运会又成为了人类和平友谊的盛会。

《十二铜表法》

古罗马时期,为了表示“民主”,专门设有十位法官处理案件。只有当10位法官的意见基本一致时,才能了结一桩案子。

一天,罗马首席大法官用木锤狠狠地敲了三下桌面,以示安静下来,原来要有一件案子需要他们解决。

案子是这样的:一位老汉状告一位青年侵吞了他侄女的财产。那青年反驳说,根本不是财产,而是嫁妆。原来,这位姑娘在父母双亡后,带着变卖的家产嫁给了她的未婚夫。没想到,婚后发现丈夫另有所爱,夫妻之间争吵不断。恰巧姑娘的叔叔想巴结一个有钱的贵族,打算把侄女嫁给这个贵族的儿子。经过劝说,姑娘提出离婚,但当女方提出索要财产时,男方却执意不给。于是就这个问题,法庭上也发生了争执,就连参加案件审理的10个法官意见也不统一。

“根据以前的惯例,女方主动提出离婚,其陪嫁财产应归男方所有。”一个法官大声说道。

这时,贵族席上站起来一位中年男子,说道;“可是这是这位姑娘父母的财产啊!”这一席话,犹如天上的一个雷,顿时把人群炸开了。一听这话,贵族席上有的偏袒女方,法官们也为难了,交头接耳起来。过了一会儿,首席大法官公布了他们的决定:女方胜诉。原来,当时的法律是多偏袒于贵族一方的。

谁知刚宣布完,法庭中的平民不满意了,大声喧哗,认为法官这样处理不公平。

像这样处理不公的事件在当时非常普遍。因为在罗马共和国初期,许多法律都是习惯法,它的解释权操纵在罗马贵族手里,有时贵族为了维护贵族的利益,有时有意歪曲法律,迫害平民。时间一长,平民怨声载道,纷纷要求国家制定统一的法律。

公元前461年的一天,罗马上千平民涌到保民官家里,强烈要求保民官为平民做主,保民官无奈,数次上言政府,要求制定成文法律,平息民愤。直到公元前454年,罗马政府才派出3名使者到希腊考查法律,着手编订法典。

这项编订法典的工作是由大法官克劳狄乌斯,他先编出十表。第二年,成立了新的十人委员会,续编二表。法典的内容虽然沿袭了传统的法律习惯,但是仍旧以保护贵族利益和私有制为主,但毕竟是法律,或多或少的限制了贵族的一些权利,所以平民还是接受了它。在平民的强烈要求下,也经过元老院的表决,罗马政府决定用12块铜板把这些法律刻上去。

在公元前450年的一个春天的早上,也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数万名群众聚集在广场,人们争相阅读铜板。这就是著名的《十二铜表法》。它包括的内容很多,比如涉及到传唤、审判、求偿、家父权、继承及监护、所有权及占有、房屋及土地,死犯、公法、宗教法等内容。颁布后,从此有法可依,成为共和国时期罗马法律的依据和渊源。

基督教的确立

罗马皇帝们对基督教的敌视和镇压政策,不但没有把基督教铲除掉,而是恰恰相反,镇压愈烈,信徒越多。到了4世纪初,帝国境内信奉基督教的人数已经达到600万,教会的数目也不断增加。基督教的势头越来越凶猛,它甚至已经扩张到部队。面对基督教势力的发迅猛发展,统治者的政策有了很大的变化,不再镇压,而是利用。311年,皇帝加勒里乌斯与他的部将李锡尼乌斯和君士坦丁共同商议,发布了一道宽容基督敕令。敕令指出:为社会的长远利益,我们曾致力于重建罗马的典制和统一的社会制度,其中对背弃祖代相传宗教的基督教徒,要求他们返回正道……在要求基督教徒服从古代典制的法令颁布以后,绝大多数人已返回正道,但另有不少人现在既不到神庙也不敬拜他们的上帝。因此,我们现在颁布赦令,允许这些人继续做基督教徒,并恢复他们礼拜的场所。但基督教徒应该清楚,今后不能再做任何有悖国家利益的事情。应该为国家社会的安定团结,免遭灾难,享受安静祈祷上帝。不久,加勒里乌斯去世,君士坦丁和李锡尼乌斯陷入争夺罗马霸权,为了取得胜利,他们都利用基督教,并宣称梦见神佑,命令士兵向上帝祈祷。结果双方都取得了争霸战争的胜利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和李锡尼在米兰见面,双方达成了一个协议,即颁布了著名的《米兰敕令》。敕令规定:“凡愿按基督教徒方式信仰者应自己无条件地保留其信仰,不受任何干扰和干预”;凡已由国库出款或其他款项购得的基督教集会场所,“均应将其交还基督教徒,不得要求付款或任何补款,不得作弊或有任何含糊”;对于教会所有的财产,应“毫不含糊而且无争议地归还给基督教徒,即还给他们的组织和集体”。这是罗马法律上第一次公开承认基督教会可以拥有财产。《米兰敕令》使基督教取得了合法地位。

《米兰敕令》颁布以后,君士坦丁为统一帝国,继续实行扶持基督教的政策。他采取了许多措施,善待基督教。比如,319年,君士坦丁颁布法令免收神职人员的赋税。321年,教会被授予接受遗产的权利,开始享有法人的地位。与此同时,君士坦丁颁布法令,对异教进行打击。同年,他又准许各城居民在星期日不再劳作。通过这些手段和政策,他得到了西部基督教徒的拥护和支持,也受到了帝国东部教会的赞赏和拥戴,因此在与东部统治者李锡尼的争斗中占据了优势,公元323年,战胜了李锡尼,统一了罗马帝国。

取得全国政权后,君士坦丁一边继续扶持基督教,加强对教会的控制;同时对基督教的教义、组织和礼仪方面进行统一。在罗马、耶路撒冷、伯利恒等地纷纷建立大教堂,大批民众皈依基督教,基督教徒担任了罗马帝国的各级政府官员。同时,君士坦丁发布命令,将各地神庙拆除,并停止建立新的神庙。

当然,君士坦丁扶植基督教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基督教。因此,对教会严加控制是君士坦丁宗教政策的重点。君士坦丁规定,教会的一切,比如教义、宗教活动、人事安排、经济收支等都必须听命于皇帝。

为了扶植基督教,为统治者所用,充当统治的政治思想工具,君士坦丁接受了他的宗教顾问的提议。公元325年,在比提尼亚行省的尼西亚召开了全帝国范围的主教会议。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尼西亚会议。这次会议从表面来看是为解决教会内各种矛盾的,实际上却是政权干涉、控制教会,让其为统治者服务。君士坦丁亲自致辞,强调加强统一,反对分裂。会议在君士坦丁的强制下制定并通过了统一的尼西亚信条。

337年,君士坦丁去世,他以后的历代罗马皇帝继续支持、控制和利用基督教。到4世纪中叶以后,罗马神庙已经无人问津。341年、346年,罗马帝国皇帝先后发布两道敕令:禁止崇拜和祭祀一切异教,并强行关闭所有异教神庙。375年,罗马帝国皇帝又下令,不再允许任何人向罗马神庙献祭,并宣布神庙的“至高祭司”这一职责皇帝不再担任。实际上,这表明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法律地位开始确立。不久,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公开支持基督教,废除除基督教会之外的其他任何宗教活动,并焚烧所有反对基督教言论的作品。391年和392年两年,狄奥多西一世再次重申法律禁止在任何场所向罗马古代神祗献祭,异端神庙一律关闭。至此,基督教正统教会在罗马正式确定。此后,随着基督教的广泛深入影响,在西方意识形态领域逐渐取得了支配地位。到中世纪时,基督教则完全垄断了西欧的文化和教育,一切哲学和科学都被归到基督教神学的名目之下,正如恩格斯所说:“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以便一切都从头做起。它从没落了的古代世界承受下来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教一些残破不全而且失掉文明的城市。政治和法律都掌握在僧侣手中,也和其他一切学科一样,成了神学的分支,一切按照神学中通行的原则来处理。教会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字句在各法庭都有法律的效力……神学在知识活动的整个领域的这种无上权威,是教会在当时封建制度万流归宗的地位之必然结果。”“)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