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思想的世界——希腊哲学家

古希腊哲学是从公元前7世纪爱奥尼亚的泰勒斯探寻世界本源开始的,直到公元前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为止。

古希腊哲学只是“泛泛地追求智慧”,而哲学家也被认为是“追求智慧的人”,是真理的探索者,他们的直接目的就是了解宇宙的本质,确定人与宇宙的关系,为人类寻求明智而美好的生活方式。

苏格拉底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苏格拉底出生于希腊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他的父亲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妇。苏格拉底的相貌用今人的审美标准来看,长的极其丑陋,扁平的鼻子,肥厚的嘴唇,凸出的眼睛,笨拙而矮小的身体,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伟大的哲学家。

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暑,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苏格拉底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可以说,他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在苏格拉底之前,希腊的哲学主要是探索自然界的问题,如研究宇宙的本源,世界的构成,即自然哲学,苏格拉底认为研究这些问题对国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转而研究人类自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勇敢、诚实,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应该怎样培养人才等。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

苏格拉底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哲学史家往往把他作为古希腊哲学发展史的分水岭,将他之前的哲学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徒弟,也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整个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柏拉图的初衷是打算继承家族传统从政,但后来发生的事情,致使他对政治乃至政体完全失望,从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在他四十岁时结束游学,回到雅典,并在城外西北郊的圣城阿卡德米创立了自己的学校——阿卡德米学院。学院深受毕达哥拉斯的影响,课程设置类似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传统课题,包括了算术、几何学、天文学以及声学。据说,柏拉图在学院门口立了块碑:“不懂几何者不准入内”。学院培养出了许多知识分子,其中最杰出的是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哲学思想的核心是“理念论”,他把世界分为感觉中的自然世界和理念中的超自然世界两部分。他认为感觉世界是不真实的,理念才是世间万物的原型,万物只是理念的摹本,唯一真实的是永恒存在的理念世界。在这基础上,他设计了一个众所周知的理想国。他认为一个国家应该由三部分组成,首先要有统治国家的少数人,其次要有武士,他们担负着保卫国家的责任,最后还要有能供养前两种人的农民和工商业者。只有这三种人各司职责,才是一个“正义的国家”。奴隶不属于这三个等级。柏拉图倡导对永恒的真善美即理念世界的追求,后来人们往往把追求纯精神的唯理主义行为称作柏拉图式的行为。

提到亚里士多德,人们自然会想到他曾说过的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整理。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创办了一所名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赞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可见,亚里士多德的地位。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范围极其广泛,有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不朽著作,最有名的是那本《诗学》。

亚里士多德主张国家应该重视教育,学校也应该由国家管理。他首先提出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思想;赞成雅典健美体格、和谐发展的教育,主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发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个源泉,但他反对女子教育,主张“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务于闲暇。

亚里士多德虽然师承柏拉图,但他并不赞成老师的理念论。他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认为宇宙万物的生成、发展由4种原因——质料因、动力因、形式因、目的因造成的。认为形式要比质料更重要,形式与质料正好相反,是积极的,也只有形式才能给物质积极的现实性,目的决定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他的政治观点是比较温和的。亚里士多德注意到贫富分化之间的悬殊,认为这种贫富差距会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只有拥有适度的财产才是最合理的原则。他还认为作为“政治动物”,注定要过城邦生活,只有在城邦制度下,人类的生活才能达到至善。

毕达哥拉斯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宝石雕刻师家庭,从小就学习数学和音乐,年轻的时候就去埃及、巴黎游历,学习东方文明古国的数学、天文和宗教知识。回国后,他把东方文化和希腊本土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创办了一个团体,即“毕达哥拉斯学派”。他把哲学与数学结合起来,在古希腊哲学中创立了一个独特的数学化的哲学理论,学派的哲学命题是“数是万物的本源”,意思是数学的本源就是万物的本源,“一切其他事物就其本性来说,都是以数目为范型的,数目本身就先于自然界中一切其他事物。”在他看来,“数”先于万物存在,决定和产生万物;“数”是永恒不变的,而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按照“数”的范型产生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还把哲学与音乐结合起来,引申出了“和谐”和“秩序”的观点,认为琴声的高低是由琴弦长短的数量关系决定,按照一定数量的比例才能演奏出和谐、动听、优美的音乐。因此,整个宇宙的秩序都是由“数”的比例关系决定,他们用“秩序”、“和谐”的观念来解释社会现象,要求人们遵守“祖传的秩序”,以求得社会“和谐”发展。

叱咤风云的亚历山大帝

景色旖旎的亚历山大城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静静地伫立在地中海畔。这座城市的建立与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有关,他就是亚历山大帝。

亚历山大是腓力二世的儿子,出生在马其顿王国的首都伯拉。在他出生的那个时代,希腊的繁荣已经成为昨日黄花,曾不可一世的斯巴达和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丧失了生机,无力重建霸权。巴尔干半岛的马其顿小国趁机崛起。在腓力二世的统治下,改变了马其顿的现状,成为希腊地区的霸主。腓力二世有宏大的志向:进军波斯。无奈在女儿的婚礼上遇刺身亡。而此时的亚历山大仅仅二十岁。完成父亲的遗愿,成为激励亚历山大奋发的动力。“英雄造时势”的时代来临。

亚历山大登上王位后,迎接他的不是拥护,而是质疑。许多希腊城邦纷纷叛离,脱离其统治,雅典人更是轻蔑地称呼他为“小孩”。在马其顿内部,有些贵族联合起来,密谋篡权,除掉亚历山大。亚历山大面临这种处境,不但没有畏惧,反倒表现的非常沉着、坚强和勇敢。亚历山大深受父亲的器重和厚望。腓力二世不仅亲手教他指挥有名的“马其顿方阵”,还重金聘请了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做他的教师,让他接受系统的希腊文化教育。亚历山大也不负众望,在十二岁时就曾驯服烈马,十六岁已成为全军副帅,随父亲常年征战在外。当亚历山大面对这种处境时,不但没有畏惧,反而像康熙当年除掉鳌拜那样,一个个的铲除皇位的窥视者和阴谋篡夺王位的头目。之后,果断出兵,趁叛离的希腊城邦还没有联合起来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一平复,巩固了马其顿在希腊的霸主地位。亚历山大在科林斯大会上亲自宣布自己是希腊马其顿联军的最高统帅。

亚历山大做出的这些事情,显示了其魄力和果敢。在平定完这些,亚历山大并不没有修整,而是把目光瞄准了东方,他要完成父亲未完成的事业。他率领大军进攻波斯,入侵亚洲,一步步征服脚下的世界。据说在出师前,亚历山大毫不保留地把他所有的地产、奴隶和畜群馈赠他人,一位大将很是不理解,问道:“陛下,如果您要将自己的全部财产都分掉,那么您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呀?”“希望!”亚历山大目光炯炯的说,“希望能给我带来无尽的财富!”大将们被这位年轻国王的决心所感动,抱着坚定的信念,准备去东方掠取更多的财富。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披甲上阵,亲自率领三万步兵、五千骑兵和一百六十艘战舰,渡过赫勒斯滂海峡,入侵小亚细亚。当时,从小亚细亚到印度东北部,再到埃及地区,都是波斯所管辖的区域。虽然波斯没有了强盛的实力,但其威名依旧远扬。马其顿军进入小亚细亚后,就像冲出牢笼的猛虎,波斯军很快败走。在有名的“伊苏战役”中,即使是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亲自出征,也没有逃脱失败的命运。看到没有胜利的可能,小亚细亚的大部分城市打开城门,投降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占有了小亚细亚,控制了地中海,并不满足,决心将波斯吞并。“)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