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就在左宗棠命令西征大军屯粮休整,准备金秋之时进攻南疆时,阿古柏之子伯克胡里继承汗位。库尔勒的艾克木汗自立为汗后,随后西窜,占据了阿克苏,扬言要与伯克胡里决一死战,夺回本应属于他叔父的大汗之位。
伯克胡里闻之大怒,于六月初,集中一支五千人的精兵强将先行出击,去阿克苏攻打刚刚占领阿克苏的艾克木汗。
艾克木汗率四千余人,死守在阿克苏。
由于阿古柏王府在喀什噶尔,大量上等大炮火器全在大本营,伯克胡里装备精良,一到阿克苏,为炮一轰,艾克木汗就慌了,城下伯克胡里的人向城上兵卒喊一家人不打一家人,军心也乱了,兵卒大部分弃城而逃,艾克木汗成了孤家寡人,被大炮炸死。
伯克胡里大胜,攻陷了阿克苏,刚占据还没高兴几天,有人来报,和田守城统领伪阿奇木伯克宣布反正,响应清廷西征大军,要将和田献出。
伯克胡里大惊:“阿奇木伯克找死,关键时刻叛乱,本王非铲除他不可!”
遂命喀什噶尔守城统领带人去平息阿奇木伯叛乱。
到这时,伯克胡里才意识到,自己已身陷绝境,内讧使军心涣散,政权不稳,西征军大阵压境,随时有进攻南疆的可能,自己的汗位已摇摇欲坠了。
伯克胡里伤透了脑筋,怎样才能退了清军,保全自己的汗国呢?
他想到了英国,只有这个帝国才能解自己的围。
伯克胡里想了几天,最后做出决定:今后为英国纳贡,一切听从英国的调遣。
主意一定,便派人送上丰厚的贡银,给英国签订条约。
英国外相德尔比大喜,对伯克胡里的使者说:“你回去告诉大汗,由我国出面与中国交涉,要求中国答应你们名义上为他们的属国,不必给中国纳贡。为了保险,我国将派遣罗伯特·肖前去喀什噶尔出任公使,这样,中国就不敢进攻你国了,不然,他们会犯了国际公约,我国是绝不会答应的。”
使者回去复命,伯克胡里才安下心。
英国政府电令驻中国大使威妥玛,前去与中国政府交涉。
威妥玛找到李鸿章,给李鸿章奉上五十万两白银,请他办理此事。
李鸿章一向和英国打交道,深知帝国的威力,便答应了。
李鸿章一面给自己的支持者,想靠自己升官的地方官员写信,一面进见西太后慈禧,试探慈禧的态度。
“禀太后,英国公使威妥玛向微臣表明,英国外相德尔比愿代盘踞新疆的阿古柏乞降,言明能否准喀酋投诚,作为我大清属国,祗隶版图,不必朝贡,免致劳师糜饷兵连祸结,请太后圣夺。”
慈禧一听,很不高兴地说:“这是什么话?阿古柏愿降我大清,关他夷人何事?英国一向称王称霸,什么事都要参与,这还有没有章法了?”
“太后,阿古柏一心想降,西征大帅左宗棠不允,一定要打,阿古柏才求助于英国,英国才出面想促成此事的。”
“原来是这样,这就是左宗棠的不是了。如阿古柏愿降,不用开战,这是好事,左宗棠为何不允呢!”
“太后,”李鸿章进一步参道:“左宗棠进兵新疆,乃是崇尚一切荒诞以为正义,其实私心太重,他还不是为争得战功,升迁爵位,想给后世留一权臣贵重之名,况且,左宗棠这样做,不但耗费朝廷巨资,而且一再开战,使黎民百姓遭殃,天下何时才能太平呢?”
慈禧一听,思虑了一阵,才缓缓说道:“李鸿章,你的说法有些道理。阿古柏愿降我大清,是上等好事,但英国参与,不知会不会另有所谋?这事得弄清楚再说。”
“太后圣明。”李鸿章见劝说有望,趁机奏道,“太后,微臣也这么想,英国已派罗伯特·肖为喀什噶尔公使,我们现在也不好开战了,如一开战,就违反了国际公约,与英国有了瓜葛。这样,微臣以为,朝廷何不派员出使英国,以探英国方面情况,太后也好作定夺。”
“就这么办吧。”慈禧点了点头,说,“李鸿章,你看派谁去呢?”
“郭嵩焘最为合适。”
“为什么?”
“郭大人为南书房大臣,知书达理,又刚正不阿,不畏强权,他出任公使,定能摸清英国的意图。”
“就派郭嵩焘吧。”
李鸿章心中暗喜,即去英国使馆,对威妥玛说,已成功一半了,中国将派员赴英交涉此事。
威妥玛问:“派的人是谁?”
“郭嵩焘。”
“这个人好相处吗?”
“太好处了,”李鸿章说,“此人一生最爱收藏古玩,尤为喜害鼻烟壶,传说他主考乡试时,遇到两个不相上下的考生,而又二者只能取一时,他拿出红绿两个鼻烟壶来,放在布袋里,先定好红为甲、绿为乙考生,然后信手摸,摸出红来取中甲考生,摸出绿来便取中乙,绝不改变。“
“这就好办。”威妥玛高兴极了,“我立即电告外相大人,就从中国买些鼻烟壶,给他准备着。”
二
郭嵩焘一到伦敦。英国外交部即送上成箱的鼻烟壶,作为见面礼。
郭嵩焘一见这么多形状各异的鼻烟壶,眼睛笑眯成了一条缝,连声说:“这比我收藏的还多,这见面礼太重了,贵国有什么事要郭某办的,尽管说吧。”
英国外交部就将调停新疆战役的建议说了。
“这是好事,不战而复,求之不得呢,我即给朝廷写信,言明此事。”
郭嵩焘向朝廷奏陈说:
英国蓄意保护喀什噶尔(指阿古柏匪帮),已于四年前定立条约,互相遣使驻扎,劝其意旨,尤惧俄罗斯侵有其地,为印度增一屏障,是以护持尤力。
接着,郭嵩焘还是提出了他对此事的看法:
新疆不善经营,阿古柏占有南疆,结纳英国,资其保护。似应乘英国调处之机,妥立章程,以为保境息兵计,其利有数大端:
一、今英国以“调处为义,奉中国以建置小国之权,此时,正宜划定疆界,杜其侵扰”。并乘此机会,责令阿古柏缴还一、二城池,以自输款,解和息兵,尤为有名。此一利也。
二、现在进兵新疆,穷兵靡费,以事无用之地,而未必能规复,何以捐以与之,在中国不失为宽大之名,在喀什噶尔(指阿古柏匪帮)弥怀建置生成之德。此二利也。
三、阿古柏占据新疆南路,兼及北疆若干城池要隘。其辖境各城,声势联络,实力颇强。现在北疆回部,占据中城,自立为号。因此,我与英国外相德尔比酌拟数条,南北两路无论是否为阿古柏管辖,凡是占据城市,自立名号的,皆责成阿古柏解散。庶几一举而兵戈可息,是捐西域数城之地,而南、北两路数千里皆可设法抚绥。此三利也。
四、阿古柏结纳四邻,与英俄两国通商已久,盘根错节,根底已固,此时允准立国,亦可与俄罗斯明定章程,交相犄角,以为巩固边防之计。此四利也。
五、听说新疆南疆土地肥沃,人烟稠密,英国因在该地区具有通商之利,故而支持阿古柏政权,而南疆地区与内地河碛险运,声气相隔。现在如果停止西征,消弭兵端,那么,英国就能在那里依次兴办它所发明的机轮车、电力等等,不仅平民的生活有所依靠,不会轻易从乱了,而且数十年后,关外各城尽成都会,即可渐次推行其法于内地。些五利也。
六、现在办理新疆军务,主靠左宗棠一人,左宗棠已六十有五,接替乏人,此时与喀什噶尔和解,左宗棠得保令名,亦可规国家久远之计。
云云。
郭嵩焘的奏陈到了北京,朝廷上下一片哗然。慈禧太后当即召集文武大臣,将郭嵩焘陈述交大臣议论。
同时,在大殿之上还宣读了山西巡抚鲍源深的奏折:南路之举尚可缓进徐图。理由是:屡征则饷源易穷,日久衅端别启。
还有库仑办事大臣志刚也向朝廷进言,担心如进兵南疆作战,会遭到英俄两国的干涉,闹起国际纠纷……
慈禧一再催问众大臣怎么办才好。
大臣们没有主张,只有李鸿章唆使户部右侍郎翁同龢,提出劝谏,机不可失,主张放弃南疆,他认为进军南疆是“空中原而营石田。”
李鸿章的态度更不用说了。
当然,也有一部分大臣反对放弃南疆,称阿古柏愿降,却只请为属国,免除朝贡,只字不提,“归我故土,缚献逋寇”是何居心?
还有,西征大军已大阵压势,易如破竹,又花费甚厚,还借贷了洋款,何不乘势规复南疆,免得阿古柏用缓兵之计,日后又起异心。再者,中华泱泱大国,一再受帝国牵制,日后恐受大辱,难扬大清之国威。
两种意见,双方各持己见,争持不下。
慈禧被吵得头都大了,痛苦不堪地挥手让退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