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高,不要太乐观,朝廷对征讨新疆未必重视,至今没有给西征大军编下军费概算,现在所用军饷,继续使用在陕甘时的各省点协饷,所属尽是贫瘠之地,粮饷匮乏,又无处可取,西征军共计一百三十余营,官兵七万余众,每年需要饷银八百余万两。可前几天军需官给我报告,各省点实际解到的协饷,每年只有五百余万两,在陕甘平息战乱时欠到现在,已称欠二千七百四十余万两,所收支能维持至今,一是裁汰四十营节约饷银,二是督办粮草省了不少运费。这下开战,用兵之时,耗资很大,军饷就严重欠缺了,并且各省解饷不但不够数,而且不能按时解到。”

“军饷亏缺,会影响进军战役,绍南,你将各省解饷情况查实,我们再向朝廷奏明,由朝廷降旨,责令各省协办拖欠军饷,以确保西征战役。”

虞如南去查。发现自同治十三年,日本侵入台湾,东南各省举办海防,由朝廷在海关洋税和各省厘金项下,拨充经费,这和拨给西征军经费是同一来源,而比较关系,更重要的在厘金部分。海防经费指拔江苏和浙江等六省的厘金,每年统共二百万两。当时,西征军在行进之中,所以朝廷还特地声明,这二百万两在西征协饷之外,各省应各解各饷,一并兼顾。可是福建省说,他们要先其所急,把西征协商暂行停解。

这下好了,广东和浙江也有海防,也有了停解之意。可厘金收入最旺,同时协拔西征饷银数目最大省份,都在沿海,现在海防吃紧,事关切身利害,先己后人,也是常情,但海防松懈后,这些省份却不习惯协拔西征军饷银了,比往年又短了一半。往年还有五百万两,如今只有二百数十万两了。

虞绍南将所查情况报给左宗棠。左宗棠听了,很不高兴,即上奏朝廷,催要欠饷。

中国的国防,自古以来,东南部分隔着江洋大海,尽可作为天然屏障。所要防范的,只有海盗和明代之后的倭寇,但在一帆一橹和一刀一枪时代,中国的力量还够应付,所以沿海不很需要设防。独有从东北经过西北到西南,绵延几千里都是大陆,边防都是异民族,随时随地可侵入,所以必须处处设防。不过西南异民族力量较差,所以在塞防之中,特别是西北部分最为吃紧。中华民族又在西北最多异族,在河西、天山南北、漠南北争雄夺长,动荡了几千年。到了当朝,才把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一总收入版图,西北塞防才算减轻了些负担。

可是,自从有了轮船,发明了新式大炮,西洋各国乘风破浪,耀武扬威,都向中国沿海和沿江各省进发,不时侵扰,所以,也建立起了海防。

这样一来,花在国防上的钱项就增加了一半。海防又是新兴防务,花费更大,难怪李鸿章主张加强海防,原因是就么多厘金,用了这里,那里就办不成防务了。

十三

京城。皇宫。

朝廷收到西征大帅左宗棠的奏折,得知新疆战役旗开得胜,满朝文武都盛赞左宗棠是当今能征善战的英勇将才,西太后没有什么表示,倒是东太后称赞左宗棠,说授左宗棠为西征大帅,算是选对人了。

这话说了没有几天,左宗棠的第二个关于解决欠饷的奏折就到了。

一提到钱,朝廷里沉默了,文武大臣也不称赞左宗棠了。

慈禧更生气,她想修复圆明园的想法已经有五、六年了,一直未能实施,“塞防”和“海防”之争,争的都是银两。这下,西征军又催讨军饷,她没好气地将左宗棠的奏折扔到一边,说了句:“西征新疆的经费如此浩繁,如何是好?”

掌管户部的董恂奏道:“太后,国库空虚,如再饬令各部解协饷给西北,将会影响国计支出。”

慈禧沉默不语,拿眼斜了一下慈安,心想是你主张左宗棠规复新疆的,现在遇到实质问题,你看着办吧。

慈安见慈禧不说话,知道她心里想什么,便说道:“西征大军已在新疆开战,战局拉开,就不能停了。饷粮缺欠,要想法子补解,保证前线作战。”

董恂奏道:“太后,要补,也得压到各省厘金里,就怕各省抽不出来补给。”

慈安说:“就差各省补,都想想办法,战事要紧。没别的办法,总不能停战不前吧。”

大殿上一片寂静。

这时,李鸿章站出来奏道:“太后,依微臣之见,停战不前倒也是个办法。现乌鲁木齐已规复,在新疆驻守有地,何不暂缓攻陷其他城池,待日后国库充盈,再战也不迟。”

慈安还没开口,文祥站出来奏道:“太后,暂缓攻陷似有不妥,大军压境,又首战告捷,战机不可失,况西征军已进驻新疆,就是停战,照样要吃用,饷银一样不能少,怎能停战呢?”

李鸿章说:“文大人此言甚是,但战与不战,就成了两回事,战要耗资大些,不战只顾吃用,所需饷银会少些。”

一时争执不下,慈安也不吭气了。

这时,慈禧开口了:“事到如今,争下去也没用,不如降旨给左宗棠,任他抉择,如他愿缓攻陷,便罢了,他若不愿,就告他自筹饷银,余不再议。”

便降旨给了西北。

十四

哈密,西征军大本营。

左宗棠接到上谕和兵部咨文,上面写有李鸿章和文祥等人对新疆战与不战的意见。左宗棠看了,大骂李鸿章是奸臣。

“这个李合肥,宁愿丧权辱国,留千古骂名,也要与我作对,我左季高偏偏要与他争个高低。这攻陷征讨大计绝不能停,太后叫我自筹饷银,我想法子也要完成规复大计。”

虞绍南说:“你怎么筹饷银呢?欠饷这么多,一时从哪里筹措?”

左宗棠抽着旱烟锅,一口一口地吐着白烟,直到将一锅烟抽完,才说:“实在不行,想不到办法,我上奏借贷洋款,也要把新疆这场仗打完。”

“借贷洋款?季高,亏你想得出来,这要传于后世,为收复国土而借贷洋资,还不叫后人骂臭你?”

“骂也是骂朝廷,一个大国,支不出军饷,驱逐不出列强,是天大耻辱。我左季高宁背骂名,也要在有生之年,将新疆从匪帮的手中夺回来,让新疆的各族民众回到国家怀抱里。”

虞绍南赞叹道:“季高此心,与林文忠公可比,大清二百多年来,唯有林则徐和左宗棠两个大器之才。”

左宗棠说:“绍南,你不是一向不奉承我吗?就不要说这话了,我左宗棠所作所为,历史自会公断。在我有生之年,谁也别想动摇我规复新疆的决心,贷洋资能保证军费开支,将失地收回,才是正事。”

“那么,找谁呢?谁能帮我们借到这笔洋款?”

左宗棠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找上海的胡雪岩了。雪岩为人忠诚,在民族利益上的大是大非面前,立场是坚定的,只有他才能帮我们办成这件事,待我给朝廷上折子准奏后,就托雪岩办了。”

于是给朝廷上了一道折子。左宗棠在折子上写道:

新疆乌垣已攻,北疆已复,西征驻守有地,今若画地自守,不规复全疆,然后兵渐停撤,似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不独陇古堪虞,即甘肃、青海以及北路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处,恐亦未能晏然。是停兵节饷,于海防未必有益,于边塞则大有所妨,利益攸分,亟宜熟思审处者也!臣本一介书生,辱蒙两朝殊恩,高位显爵,久为生平梦想所不到,岂思立功边域,觊望恩施。况臣年已六十有五,正苦日暮途长,及不自忖量,妄引边荒艰臣为己任,虽至愚极陋,亦不出此。现兵发新疆,委臣大任,臣感国恩,以死效忠,望圣上明鉴,以臣有生之年,完成疆域回归版图,死也瞑目耳。臣知国库虚实,尽力节饷,然大敌当前,不亏前线,如蒙恩准,臣愿借贷洋款一千万两,以补欠饷,完成归复大业。

这个奏折一到京城,朝廷里传得沸沸扬扬,唯有李鸿章不参与议论。大殿之上,别的大臣纷纷指责左宗棠借债辱国,有失大清颜面时,李鸿章一言不发,面含笑容,静观态势。

李鸿章的这副表情,没有逃过慈禧的视野范围,在一片指责声之后,慈禧开口问道:“李鸿章,你意如何?”

李鸿章奏道:“太后,皇上,微臣倒认为左大人此举切实可行。”

慈禧深觉奇怪,李鸿章今天怎么了,竟支持起左宗棠来,平时他可是反对左宗棠最厉害的。

“为什么?”慈禧问道。

“太后,微臣以为,借贷洋款,以供军饷听起来不好,但做出来却是为国家疆域巩固,也没什么失颜面的,这样补了欠饷,既解了国库之危,又没误战机,何乐而不为呢?”“)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