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勒时天旱。佛图澄于石井冈掘得死龙。长尺余。渍之以水。良久乃苏。呪而祭之。龙腾空而上。即大雨降。因名石井为龙冈。“事类赋注二十八。”

澄以钵盛水烧香呪之。须臾钵中生青莲花。“御览七百五十九。”

石虎时。自正月不雨。澄诣滏口祠。稽首曝露。即日二白龙降于祠下。于是雨遍千里也。“御览六十四。”

后赵尚书张离、张良。家富事佛。起大塔。澄谓曰。事佛在于清净无大。慈矜为心。檀越虽仪奉天法。而贪恡未已。游猎无度。积聚不穷。方受见世之罪。何福报之可希也。“同上六百五十八引佛图澄传。”

高坐

和尚胡名尸黎密。“塔寺记云。其冢曰高坐。因名高坐。”西域人。传云国王子。以国让弟。遂为沙门。永嘉中。进到此土。止于大市中。和尚天姿高朗。风韵遒迈。丞相王公一见奇之。以为吾之徒也。周仆射领选。抚其背而叹曰。若选得此贤。令人无恨。俄而周侯遇害。和尚对其灵坐。作胡祝数千言。音声高畅。既而挥涕收泪。其哀乐废兴皆此类。性高简。不学晋语。诸公与之语。皆因传译。然神领意得。顿在言前。“世说注二。”

庾亮、周顗、桓彝、一代名士。一见和尚。披衿致契。曾为和尚作目。久之未得。有云尸利密可称卓朗。于是桓公咨嗟。以为标之极似。宣武尝云。少见和尚。称其精神渊箸。当年出伦。其为名士所叹如此。“同上五。”王公曾诣和上。和上解带偃伏。语言神解。见尚书令卞望之。便敛衿饰容。时叹皆得其所。“同上七。”

道安

释道安者。常山薄柳人。本姓卫。年十二。作沙门。神性聪敏而貌至陋。佛图澄甚重之。值石氏乱。于陆浑山木食修学。为慕容骏所逼。乃住襄阳。以佛法东流。经籍错谬。更为条章。标序篇目。为之注解。自支道林等皆宗其理。无疾卒。“世说注四引安和上传。”

竺法汰者。体器弘简。道情冥到。法师友而善焉。一说法汰即安公弟子也。“世说注三引安法师传。”

初。魏晋沙门。依师为姓。故姓各不同。安以为大师之本。莫尊释迦。乃以释命氏。后获增一阿舍经。果称四河入海。无复河名。既悬与经符。遂为永式。“御览六百五十五引道安传。”

支遁

遁本姓关氏。陈留人。或云河东林虑人。幼有神理。聪明秀彻。初至京师。太原王蒙甚重之。曰造微之功。不减辅嗣。“御览六百五十五。”

法师研十地则知顿悟于七住。寻庄周则辩圣人之逍遥。当时名胜。咸味其音旨。道贤论以七沙门比竹林七贤。遁比向秀。雅尚老庄。二子异时风尚玄同也。“世说注三。”

遁任心独往。风期高亮。“同上五。”

遁神心警悟。清识玄远。尝至京师。王仲祖称其造微之功。不异王弼。“同上。”

遁神悟机发。风期所得。自然超迈也。“同上。”

法虔。道林同学也。俊朗有理义。遁甚重之。“同上六。”

遁太和元年终于郯之石城山。因葬焉。“同上。”

遁每标举会宗。不留心象喻。释解章句。或有所漏。文字之徒多以为疑。谢安石闻而善之。曰。此九方皋之相马也。略其玄黄而取其俊逸。“同上。”

辛宪英“外甥夏侯湛为传八。”

夫人字宪英。卫尉肃侯毗之女。不好华丽。琇上夫人〈鼠单〉子帔。缘以锦不肯服。从外孙胡母杨上夫人锦被。夫人反卧之。“御览八百十五。”

宪英聪明有才鉴。初文帝与陈留王争为太子。既而文帝得立。抱毗颈而喜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宪英。宪英叹曰。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弟敞为大将军曹爽参军司马。宣王将诛爽。因爽出。闭城门。大将军司马鲁芝将爽府兵。犯门斩关。出城门赴爽。来呼敞俱去。敞惧。问宪英曰。天子在外。太傅闭城门。人云将不利国家。于事可得尔乎。宪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