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许询字玄度。寓居会稽。司徒蔡谟辟不起。询有才藻。善属文。能清言。于时士人皆钦“一作仰。”爱之。“文选江淹杂体诗注。书钞。案书钞引作晋中兴士人书。则列儒林可知。故因附虞喜后。又史通谓何祯、许询、文雅高于扬豫。王隐遗而不编。网漏过为迂阔。今晋书亦并不载于文苑。何哉。”
高阳许询字符度。丹阳许元字远游。并养高不仕。询有才藻。能清言。元山居服食。志求仙道。游会稽临海山。誓不归家。乃与妇书令改适后入剡深山莫知所止。或以为升仙。“御览五百三。”
泛毓字稚春。北海庐人。“世说补一注。”
杜夷字行齐。以儒学称。中宗以为丞相祭酒。中兴初。皇太子凡三至夷舍。执经问义。“初学记十。御览二百三十六。”
杜夷素以儒称。秉操贞素。中宗以为儒林祭酒。“类聚。”
徐邈字仙民。东莞姑幕人也。“一作字景山。”以东州儒素。少“一作坐。”好学。尤善经传。时烈宗始览典籍。招延礼学之士。后将军谢安。举邈应选。补中书舍人。专在西省。撰正五经音训。学者宗之。每预顾问。辄有献替。多所补益。烈宗甚爱之。“初学记十一。御览二百二十二。”
建元“当作太元。”中。为太子前卫率。“御览二百四十七。”
范宣字宣子。陈留人也。年十岁。能诵诗书。尝以刀伤手。捧手改容。人问痛邪。答曰。不足为痛。但受全之体而致毁伤。不可处耳。家人以其年幼而异焉。“御览三百七十。”
范宣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问痛邪。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也。“同上四百十二。”
宣少好学。手不释卷。博览众书。善三礼。“同上三百八十四。”
范宣少尚隐遁。博综众书。征辟并不应。虽闲居屡空。常研讲为业。讽诵之声。有若齐鲁。“同上五百三。”
宣家至贫。罕交人事。豫章太守殷羡、见宣茅茨不完。欲为改室。宣固辞。羡爱之。以宣贫加年饥疾疫。厚饷给之。宣又不受。“世说注一。”
逵不远千里。往豫章诣范宣。宣见逵异之。以兄女妻焉。“世说注七。”
曹毗字辅佐。谯国人。魏大司马休曾孙也。好文籍。能属词。累迁太学博士。尚书郎。光禄勋。“世说注三。”
李充字宏度。“宏一作和。自是弘字之误。”江夏郢人也。祖康、父矩、皆有美名。充初辟丞相掾记室参军。善箴铭也。以贫求郯县。迁大著作中郎。“以上亦见世说注二。”于时典籍混乱。充删除烦重。以类相从。分作四部。甚有条贯。秘阁以为永制。“御览二百三十四。书钞。”
充母卫氏。廷尉展之妹也。充少孤。母聪明有训。又善楷书。妙参钟索。世咸重之。充从兄咸。亦善书。“御览七百四十九。”
李轨字弘范。江夏人。仕至尚书郎。“世说注八。案经典释文。易书诗三礼左氏公羊老庄轨皆有音。谓为东晋祠部郎中都亭侯。晋书何以不载。故姑附充后以俟考。”
伏滔字玄度。平昌安邱人。少有才学。举秀才。大司马桓温参军。领大著作。掌国史。游击将军。卒。“世说注二。”
董威每得残碎缯辄。结以为衣。号曰百给。“类聚六十七。”
任旭字次龙。临海人。操立清俭。不染流俗。郡将蒋秀请为功曹。治官贪秽。每不奉法。旭正色苦谏。秀既不纳。旭乃谢去。闭门讲肄。养志而已。久之秀坐事被收。旭于狱狼狈营救。躬自扶送。秀慨然叹曰。任功曹直人。吾违其谠言。以至于此。复何言哉。“御览二百六十四。”
郭文字文举。避乱上余杭大辟山。县令顾扬亲迎文举。归赠一无所受。扬以文举山行。或须皮衣。与韦葱褶一具。文举不纳。使者置衣室中而去。文亦无言。葱褶烂于户内。“书钞。御览六百九十五。”
孟陋字少孤。少而贞洁。清操绝伦。口不言世事。少时或渔弋。虽家人亦不知所之。太宗辅政。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