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除震威将军。转西阳太守。抚和百姓。甚得欢心。“书钞。”
翼与燕王书曰。令致画角一双。孔雀眊二枚。“书钞。”
庾翼书少时与王右军齐名。右军后进。庾犹不分。在荆州与都下书曰。小儿辈厌家鸡。爱野雉。“一作鹜。”皆学逸少书。须吾下当北之。
庾统字长仁。颍川人。卫将军怿子也。少有令名。仕至寻阳太守。“世说注五。”
庾希字始彦。司空冰长子。累迁徐、兖、二州刺史。希兄弟贵盛。桓温忌之。讽免希官。遂奔于暨阳。初郭璞筮冰子孙必有大祸。唯固三阳。可以有后。故希求镇山阳。弟友为东阳。希自家暨阳。及温诛希“当作蕴。”弟柔、倩。希闻难逃于海陵。后迁于京口。聚众事败。为温所诛。“世说注四。”
桓温杀庾希“当作蕴。”弟倩。希闻难而逃。希弟友当伏诛。子妇桓氏女。请温得宥。“世说注六。”
庾爰之字仲真。有父翼风。桓温徙于豫章。年三十六而卒。“世说注四。”
庾阐字仲初。颍川人。太尉亮之族也。少孤。九岁便能属文。阐有文章才义。识者以为宜综国史。于是召为散骑侍郎。“自阐有文章下。依御览二百二十四引补。而侍郎又作常侍。”领大著作。为扬都赋邈绝当时。五十四卒。“世说注三。类聚四十八。”
庾阐父东以勇力闻。世祖时西域遣一使胡。趫〈走巢〉勇果。自谓无敌。晋人不敢与校。世祖募求勇敢之士。唯东应选。遂暴杀胡。勇闻殊俗。“御览三百八十六。”
桓录
桓彝少孤。家贫而性度高豁。不以簟瓢屑意。年在弱冠。便有知人之鉴。为宣城太守。百姓怀之。“类聚六。”
苏峻反。桓彝为宣城内史。往赴朝廷。长史裨惠等咸以宜且案甲。以谋。须众力齐集。彝厉色曰。夫见无礼于其君者。如鹰鹯之逐鸟雀。今社稷之难。而欲逡巡。将何以云。众力虽寡。义无宁赴。长驱往进。寻王师败绩。彝慷慨流涕。皆劝伪通。以纾交至之祸。如其不然。重兵必至。彝曰。吾受国厚恩。不能死节。焉能忍辱与之通问。如其不济。此即命也。遣俞纵进军。左右以力不敌。劝纵退军。纵曰。吾承桓侯厚遇。吾之不可负桓侯。犹桓侯不可负国也。遂力战而死。峻遣韩晃因进军讨彝。力屈被害。“御览四百十七。”
桓温字符子。谯国人。“文选荐谯元彦表注。”
桓温父被害时。温年十五。枕戈寝血经年。乃提刀直进。手刃仇人。“类聚三十三。”
温为琅邪王文学。“文选荐谯元彦表注。”
温曾为徐州刺史。“世说注四。”
李势盗蜀。温伐势。势出军战于柞桥。军败。面缚请命。“文选荐谯元彦表注。”
桓温檄曰。幕府不才。忝荷戎重。“文选与陈伯之书注。”
桓温上疏荐谯秀曰。窃闻巴西谯秀、植彩“选作操。”贞固。抱德肥遯。若蒙蒲帛之征。足以镇静颓风。轨训嚣俗。幽遐仰流。九服知化。“初学记二十。”
桓温步骑四万。自江陵向关中。伐伪立荆州刺史郭敬进。击青泥皆破之。至于灞上。戎首多降。居民皆壸浆路侧。耆老咸泣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氏帅苻健以五千人守长安小城。时运道艰难。而关中大饥。温率众还。诏遣侍中黄门慰劳于襄阳。犒军。十二年。温进征讨大都督司、冀、诸军事。委以专征之任。温乃合众治兵。七月。率众伐羌。十月。温次伊水。羌帅姚襄来逆。军屯于北。遣使诣温。奉身归命。愿敕前锋小却。当拜路左。温答曰。我自修复中原。展敬山陵。无豫君事。欲来相迫。何复求却。于是方轨齐进。襄率骁勇万余人距水前战。温命小弟冲及诸将奋击。襄大败奔北。自相杀害。死者数千。越北芒而奔走。温屯故太极殿前。贼周成率众降。温徙入金墉。谒先帝诸陵。被侵毁者皆缮复之。选陵令守护。“御览三百九。”
桓温授侍中、太尉。固让不受。旬日之中。使者八至。轺轩相望于道。温遂亲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