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舒为尚书郎。时欲沙汰郎官。非其才者罢之。舒曰。吾即其人也。幞被而出。同寮素无清论者。咸有愧色。谈者莫不称其高也。“书钞。”
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后值朋人少。以舒充数。于是发无不中。加博措闲雅。殆尽其妙。毓叹谢之曰。吾之不足尽卿。有如此射矣。“世说注四。”
转相国参军。晋王特加器敬。每朝罢。坐而目送之曰。魏舒。堂堂实曰人之领袖也。“世说注四。文选齐故陆昭王碑文注。”
魏舒为冀州刺史。代山涛为侍中。为尚书。三娶妻皆亡。是岁自表求还本郡葬妻。上曰。舒当左右朝政。不宜远还乡里。舒素清贫。不营财产。顿举众丧。必无以自供。其赐葬地一顷。钱五十万。“御览四百二十五。又五百五十四。”
山涛薨。以舒领司徒。有顷即真。舒居位。简亮持重。为任职臣。“书钞。”
舒为司徒。禄赐散之九族。家无余财。“同上。”
陈留周震累为诸王所辟。既下车。公辄丧亡。佥号震曰杀公掾。莫有辟者。司徒魏舒因固辟之。果无患。时以达命归之。“同上。”
魏舒兼总十六州中正。“同上。”
魏舒为司徒。年过致仕。有谦谦之意。而无居宅。乃渐以俸秩余为第一所。未曾语亲疏。当逊位。九年正月。朝会罢。径还家。奉送章绶。内外莫有知舒此情者。“类聚四十七。”
司徒魏舒逊位。司空卫瓘与书曰。每与足下共论此事。日日未果。可谓瞻之在前。忽然在后。于时皆有欲逊位者。或先显此意不能行。或以归家。申喻复还。唯舒知命。内定于怀。未尝形之于言。论者以为晋兴以来。能辞荣令终。未有如舒者焉。“御览四百二十四。”
刘寔
刘寔字子真。平原人。少贫苦。糠饭绳索。作牛衣卖。手绳口诵。“御览八百二十八。”
刘寔为伐蜀人作争功文书。得千疋绢。“御览八百十七。”
实性冰清。每还州里。乡人载酒肉以候之。寔难逆其意。辄共啖而返其余。“类函摘书钞。”
愍怀初“原误孝怀帝。”以刘寔为师。进为侯。“四字原误作特进开府。”加太子太保。“书钞。”
寔加侍中。特进。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领冀州都督。“同上。”
刘寔拜太尉。不治产业。居无第宅。禄赐皆给付亲旧。家无余财。“书钞。”
王浑“子济。”
王浑字玄冲。“御览四百七十五。”
平吴后。督扬州诸军。处断明允。“四字或作处两川。”吴人新附。皆有畏惧之心。浑抚循羁旅。劳谦接纳。坐无空席。门不停宾。于是江东诸士。莫不敬爱。“御览四百七十五。书钞。”
王济为国子祭酒。“文选傅咸赠何劭王济注。”
王浚
王浚伐吴。吴人于江险要害之地。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浚乃作大筏先行。铁锥辄着筏去。“御览七百六十四。”
太康中。伐吴还。拜王浚为辅国将军。“此句依二百三十九补。”欲以浚为五官校尉而无缺。始置翊军校尉。拜同长水、步兵。以梁益所省兵为营。“御览二百四十二。”
唐彬
唐彬檄为治中别驾。忠肃公亮。匡救违阙。尽规诲以纳善。不显谏以彰主。当朝正色焉。“御览二百六十三。”
唐彬补邺令。道德齐礼。期月化成。“书钞。”
山涛
山涛字巨源。河内人。年四十。始为州郡部河南从事。“御览二百六十五。”
山涛为吏部郎。文帝与书曰。足下在事清明。洁操迈时。念多所乏。今致钱二十万。丝百觔。谷二百斛。“类聚四十八。”
山涛转为冀州刺史。冀州旧名克俗。略无人士。“二句依御览二百五十六补。”
自涛居州。甄拔隐屈。搜求贤才。旌命所加三十余人。皆显名当世。冀州之士。于是为盛。“类聚五十。”
山涛为冀州刺史。裴君秀与涛书曰。处方伯之任。殊亦为高。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