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记、司州河南郡

雒阳城内。南北九里七十步。东西六里十步。为地三百顷、一十二亩、有三十六步、城东北隅。周威烈王冢。“刘昭注补一。称晋太康地道记。按系两引其书。而太康下脱一记字。”

洛阳宫西宜秋里。门东向。南壁石生地中。始高三尺。如香炉形。人多祀之。“编珠一。”

尸乡。故殷汤所都者也。亦曰汤亭。田横死于是亭。故改曰尸乡。“郦道元水经注阳渠水下。”

右雒阳。“案郡国志。匽师有尸乡。晋省匽师入雒阳。故列此。”

王城去雒城四十里。“刘昭续汉书郡国志注补一。”

蒯乡在县西南。有蒯亭。“同上。”

右河南。

訾在县之东。“刘昭注补一。”

坎埳聚在县南。“同上。”

坎埳聚在巩西。“水经注十五洛水下。按注云。京相璠曰。巩东地名坎欿。春秋。王出及坎埳。服虔亦以为巩东邑。地道记言在巩西。非也。”

右巩。

济自大伾入河。与河水斗。南泆为荥泽。“水经注济水下。”

济自大伾入河。与河水斗。大伾在成皋。古成皋兼包巩县之界。溢出为荥水。“太平御览水部。”

右成皋。

颍水出阳城山。“刘昭注补二。”

右阳城。

阳翟去洛阳二百八十六里。属河南。“刘昭注补二。”

钓台下有陂。俗谓之钓台陂。“太平寰宇记七。”

右阳翟。

荥阳郡

京有大索、小索亭。汉书京索之间也。“水经注济水下。”

右京。

阳武荥阳有博浪沙。张良为韩击秦始皇处。“御览百五十九州岛郡五。太平寰宇记二。”

右阳武。

令县在荥阳。“史记索隐六。”

右令。

宏农郡

汉宏农本函谷关。有桃林也。“寰宇记六。”

宏农亭在宏农县东十三里。“水经注河水下。”

右宏农。

湖本胡县也。汉武帝改作湖。俗云黄帝自此乘龙上天也。“水经注四河水下。”

右湖。

秦之华阳。潼关是也。“刘昭注补一。”

太华山在县西南。“同上。”

右华阴。

上洛郡

郡在洛上。故以为名。“水经注二十渭水下。”

右郡。

峣关当在上洛县西北。“同上十九。”

右上洛。

伊水东北入雒。“刘昭注补一。”

右卢氏。

平阳郡

平阳有尧城。“刘昭注补一。”

右平阳。

杨故杨侯国。晋灭之以赐大夫羊舌肸。汉以为县。属河东郡。后汉同。魏置平阳郡。杨县属焉。“寰宇记四十三。”

梁城去杨县五十里。叔向邑也。“刘昭注补一。”

右杨。

皮氏县有介山。子推所逃隐于是。“水经注四汾水下。”

右皮氏。

河东郡

咸山在安邑南。“刘昭注补一。”

右安邑。

首山在蒲阪。与胡县相连。“宋书州郡志二。”

蒲阪有雷首山。一名涤山。“徐坚初学记八。”

右蒲阪。

襄陵。晋武公从曲沃徙此。“刘昭注补一。”

右襄陵。

左传。文十三年。詹嘉处瑕。在猗氏县东北。“同上。”

右猗氏。

汲郡

汲县有铜关。“刘昭注补一。”

右汲。

朝歌本沫邑也。诗云。爰采唐矣。沫之乡矣。殷王武丁始迁居之。为殷都也。禹贡。纣都在冀州大陆之野。即此矣。有糟邱酒池之事焉。有新声靡乐。邑号朝歌。“水经注九淇水下。”

右朝歌。

庾衮入林虑山。食木实。饵石蕋。得长年也。“陈藏器本草。”

右林虑。

河内殷国也。周名之为南阳。秦始皇改曰修武。“水经注。清水下称王隐说。”

右修武。

河内郡

河阳别县。非温邑也。“水经注河水下。”

右河阳。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