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平也。和,晋和邑之大夫也。争田之疆界,久而不平。案:“和,晋和邑之大夫也”,考异卷三:“当作“和大夫,晋和邑之大夫也”十字,今各本误夺。”
〔二〕伯华,羊舌赤,鲁襄三年,代父职为中军尉之佐。
〔三〕言主军也。
〔四〕非其官而举之,为侵官。
〔五〕出,以军旅出也。征,召也。讯,问也。
〔六〕林甫,卫大夫孙文子,鲁襄十四年,逐卫献公,立孙剽。二十六年,宁喜杀剽而纳献公,林甫遂以戚叛事晋。
〔七〕旅,客也,言寄客之人,不敢违命。
〔八〕三君云:“张老,中军司马也。”昭谓:鲁襄三年,悼公以张老为司马,至襄十六年,平公即位,以其子张君臣代之,此时为上军将。
〔九〕戎,兵也。
〔一〇〕祁奚既老,平公元年,复为公族大夫。
〔一一〕回,邪也。
〔一二〕内,朝内也。
〔一三〕大夫,公族大夫也,然则祁奚掌之。
〔一四〕外应受我,内憎其非。
〔一五〕籍偃,上军司马籍游。
〔一六〕孟,张老字。
〔一七〕夫子,张孟。
〔一八〕释,舍也。举,动也。
〔一九〕吾子,宣子,宣子为上卿。本使我听命于张孟,今若背之而从子之私,是反吾子之前令。
〔二〇〕叔鱼,叔向之弟。
叔向闻之,见宣子曰:“闻子与和未宁〔一〕,遍问于大夫,又无决,盍访之訾祏〔二〕。訾祏实直而博,直能端辨之〔三〕,博能上下比之,且吾子之家老也〔四〕。吾闻国家有大事,必顺于典刑,〔五〕而访咨于耇老,而后行之。”司马侯见〔六〕,曰:“闻吾子有和之怒,吾以为不信。诸侯皆有二心,是之不忧〔七〕,而怒和大夫,非子之任也。”祁午见〔八〕,曰:“晋为诸侯盟主,子为正卿,若能靖端诸侯,使服听命于晋,晋国其谁不为子从,何必和〔九〕?盍密和〔一〇〕,和大以平小乎〔一一〕!”
〔一〕宁,息也。
〔二〕訾祏,宣子家臣。
〔三〕端,正也。辨,别也。
〔四〕家臣室老。
〔五〕典,常也。刑,法也。
〔六〕侯,汝叔齐。
〔七〕二心,欲叛晋。
〔八〕午,中军尉。
〔九〕言皆从子之命,何但和大夫乎。
〔一〇〕和,和平也。
〔一一〕劝以大德平小怨。
宣子问于訾祏,訾祏对曰:“昔隰叔子违周难于晋国〔一〕,生子舆为理〔二〕,以正于朝,朝无奸官;为司空,以正于国,国无败绩〔三〕。世及武子,佐文、襄为诸侯,诸侯无二心〔四〕。及为卿,以辅成、景,军无败政〔五〕。及为成师,居太傅〔六〕,端刑法,缉训典〔七〕,国无奸民〔八〕,后之人可则,是以受随、范〔九〕。及文子成晋、荆之盟〔一〇〕,丰兄弟之国,使无有闲隙〔一一〕,是以受郇、栎〔一二〕。今吾子嗣位,于朝无奸行,于国无邪民,于是无四方之患,而无外内之忧,赖三子之功而飨其禄位〔一三〕。今既无事矣,而非和〔一四〕,于是加宠,将何治为〔一五〕?”宣子说,乃益和田而与之和〔一六〕。
〔一〕隰叔,杜伯之子。违,避也。宣王杀杜伯,隰叔避害适晋。
〔二〕子舆,士蒍之字。理,士官也。
〔三〕绩,功也。
〔四〕父子为世。及,至也。谓士蒍生成伯缺,成伯缺生武子士会。文公五年,士会摄右,为大夫,佐襄公以伯诸侯,诸侯无二心。
〔五〕文公生成公,成公生景公。
〔六〕唐尚书云:“为成公军师,兼太傅官。”昭谓:此“成”当为“景”字误耳,鲁宣九年,晋成公卒,至十六年,晋景公请于王,以黻冕命士会将中军,且为太傅。
〔七〕缉,和也。
〔八〕士会为政,盗贼奔秦是也。
〔九〕随、范,晋二邑。
〔一〇〕文子,武子之子燮也。晋使士燮盟楚于宋西门之外,在鲁成十二年。
〔一一〕丰,厚也。闲隙,瑕衅也。兄弟,郑、卫之属。晋、楚为好,不相加戎,所以厚兄弟之国。
〔一二〕郇、栎,晋二邑。
〔一三〕三子,子舆、武子、文子。
〔一四〕非,恨也。
〔一五〕晋加宠于子,将何为治乎。
〔一六〕以所争田益之,与之平和也。
◎訾祏死,范宣子谓献子〔一〕曰:“鞅乎!昔者吾有訾祏也,吾朝夕顾焉〔二〕,以相晋国,且为吾家。今吾观女也,专则不能,谋则无与也〔三〕,将若之何?”对曰:“鞅也,居处恭,不敢安易〔四〕,敬学而好仁,和于政而好其道〔五〕,谋于众不以贾好〔六〕,私志虽衷,不敢谓是也,必长者之由〔七〕。”宣子曰:“可以免身。”
〔一〕献子,宣子之子范鞅。
〔二〕顾,问也。
〔三〕无贤臣也。
〔四〕易,简也,不敢自安,而为简略。
〔五〕言己为政贵和,而好说其道。
〔六〕贾,求也。言心乐咨,不以求为好。
〔七〕衷,善也。由,从也。
◎平公说新声〔一〕,师旷曰:“公室其将卑乎〔二〕!君之明兆于衰矣〔三〕。夫乐以开山川之风也〔四〕,以耀德于广远也〔五〕。风德以广之〔六〕,风山川以远之〔七〕,风物以听之〔八〕,修诗以咏之,修礼以节之。夫德广远而有时节〔九〕,是以远服而迩不迁。”
〔一〕说,乐也。新声者,卫灵公将如晋,舍于濮水之上,闻琴声焉,甚哀,使师涓以琴写之。至晋,为平公鼓之,师旷抚其手而止之曰:“止,此亡国之音也。昔师延为纣作靡靡之乐,后而自沈于濮水之中,闻此声者,必于濮水之上乎!”
〔二〕师旷,晋主乐太师子野。
〔三〕兆,形也。案:太平御览乐部七引国语正文此句,“明”作“萌”,无“于”字。
〔四〕开,通也。故八音以通八风。
〔五〕耀,明也。
〔六〕风,风宣其德,广之于四方也。作乐各象其德,韶、夏、护、武是也。
〔七〕远,远其德。周礼,每乐一变,各有所致,谓鳞介毛羽之物,山林川泽天地之神祗也。
〔八〕言风化之动,物莫不倾耳而听。
〔九〕作之有时,动有礼节。
◎平公射鴳,不死〔一〕,使竖襄搏之,失〔二〕。公怒,拘将杀之。叔向闻之,夕〔三〕,君告之。叔向曰:“君必杀之。昔吾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殪,以为大甲〔四〕,以封于晋〔五〕。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鴳不死,搏之不得,是扬吾君之耻者也。君其必速杀之,勿令远闻〔六〕。”君忸怩,乃趣赦之〔七〕。
〔一〕鴳,鳸,小鸟。
〔二〕竖,内竖,襄,名也。
〔三〕夕至于朝。
〔四〕兕,似牛而青,善触人。徒林,林名。一发而死曰殪。甲,铠也。
〔五〕言有才艺以受封爵。
〔六〕杀之益闻,诡辞以谏。
〔七〕忸怩,惭貌。
◎叔向见司马侯之子,抚而泣之〔一〕,曰:“自此其父之死,吾蔑与比而事君矣!昔者此其父始之,我终之〔二〕,我始之,夫子终之,无不可〔三〕。”籍偃在侧,曰:“君子有比乎〔四〕?”叔向曰:“君子比而不别。比德以赞事,比也〔五〕引党以封己〔六〕,利己而忘君,别也〔七〕。”
〔一〕抚,拊之也。
〔二〕谓其所建为及谏争,相为终始,以成其事。
〔三〕无不可,言皆从。
〔四〕君子周而不比,故偃问之。
〔五〕赞,佐也。
〔六〕引,取也。封,厚也。
〔七〕别,别为朋党也。
◎秦景公使其弟针来求成〔一〕,叔向命召行人子员〔二〕。行人子朱曰:“朱也在此。”叔向曰:“召子员。”子朱曰:“朱也当御〔三〕。”叔向曰:“肸也欲子员之对客也。”子朱怒曰:“皆君之臣也,班爵同〔四〕,何以黜朱也〔五〕?”抚剑就之。叔向曰:“秦、晋不和久矣,今日之事幸而集〔六〕,子孙飨之〔七〕。不集,三军之士暴骨〔八〕。夫子员导宾主之言无私,子常易之〔九〕。奸以事君者,吾所能御也。”拂衣从之〔一〇〕,人救之。平公闻之曰:“晋其庶乎〔一一〕!吾臣之所争者大。”师旷侍,曰:“公室惧卑,其臣不心竞而力争。”
〔一〕景公,秦穆公之玄孙、桓公之子。针,后子伯车也。在鲁襄二十六年。
〔二〕行人,掌宾客之官。员,名也。
〔三〕当,直也。御,进也。言次应直事。
〔四〕与员同也。
〔五〕黜,退也。
〔六〕集,成也。
〔七〕飨,飨其福。飨,或为赖。
〔八〕必复战斗。
〔九〕易,变也。
〔一〇〕拂,褰也。
〔一一〕庶几于兴。
◎诸侯之大夫盟于宋〔一〕,楚令尹子木欲袭晋军〔二〕,曰:“若尽晋师而杀赵武,则晋可弱也〔三〕。”文子闻之,谓叔向曰:“若之何?”叔向曰:“子何患焉。忠不可暴〔四〕,信不可犯〔五〕,忠自中〔六〕,而信自身〔七〕,其为德也深矣,其为本也固矣,故不可抈也〔八〕。今我以忠谋诸侯〔九〕,而以信覆之〔一〇〕,荆之逆诸侯也亦云〔一一〕,是以在此。若袭我,是自背其信而塞其忠也〔一二〕。信反必毙〔一三〕,忠塞无用〔一四〕,安能害我?且夫合诸侯以为不信,诸侯何望焉。为此行也,荆败我,诸侯必叛之〔一五〕,子何爱于死,死而可以固晋国之盟主,何惧焉〔一六〕?”是行也,以藩为军〔一七〕,攀辇即利而舍〔一八〕,候遮扞卫不行〔一九〕,楚人不敢谋,畏晋之信也〔二〇〕。自是没平公无楚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