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年,鲁僖二十七年冬。宋背楚事晋,故楚伐之。
〔二〕鲁僖二十八年春,晋侯侵曹伐卫。传曰:“楚始得曹而新婚于卫也。”
〔三〕门尹班,宋大夫。
〔四〕舍不救宋,则宋降楚,与我绝矣。
〔五〕告,谓请宋于楚,楚不许我。
〔六〕先轸,晋中军原轸也。主楚怨,为怨主,谓激齐、秦使怨楚。
〔七〕使宋置晋,独赂齐、秦。
〔八〕借与齐、秦之势,使请宋于楚。
〔九〕齐、秦本与晋俱伐曹、卫,今晋分其地,楚必不许齐、秦之请。
〔一〇〕属,结也。
〔一一〕用,用齐、秦也。蔑,无也。
〔一二〕二十八年春,卫侯欲与楚,国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说于晋,卫侯出居襄牛,公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畀宋人。
令尹子玉使宛春来告〔一〕曰:“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之围〔二〕。”舅犯愠曰:“子玉无礼哉!君取一,臣取二,必击之。〔三〕”先轸曰:“子与之〔四〕。我不许曹、卫之请,是不许释宋也。宋众无乃强乎〔五〕!是楚一言而有三施,子一言而有三怨〔六〕。怨已多矣,难以击人。不若私许复曹、卫以携之〔七〕,执宛春以怒楚〔八〕,既战而后图之〔九〕。”公说,是故拘宛春于卫。
〔一〕宛春,楚大夫。
〔二〕释,解也。
〔三〕愠,怒也。臣,子玉也。君,文公也。二,谓复曹、卫。一,谓释宋围。
〔四〕与,许也。
〔五〕不许释宋,宋降于楚,其众益强。
〔六〕三,曹、卫、宋。
〔七〕携,离也。
〔八〕怒楚,令必战。
〔九〕图,图复曹、卫。
子玉释宋围,从晋师。楚既陈,晋师退舍,军吏请曰:“以君避臣,辱也〔一〕。且楚师老矣,必败。何故退〔二〕?”子犯曰:“二三子忘在楚乎?偃也闻之:战斗,直为壮,曲为老〔四〕。未报楚惠而抗宋,我曲楚直〔五〕,其众莫不生气,不可谓老。若我以君避臣,而不去,彼亦曲矣。”退三舍避楚。楚众欲止,子玉不肯,至于城濮,果战,楚众大败〔六〕。君子曰:“善以德劝〔七〕。”
〔一〕时楚王避文公之德,还居申,使子玉去宋,子玉不肯,固请战,故云避臣。
〔二〕老,罢也。围宋久,其师罢病。
〔三〕言在楚时,许退三舍。
〔四〕若韩之战,秦师少而斗士众,晋曲秦直,故能败晋。
〔五〕抗,救也。
〔六〕城濮,卫地。
〔七〕善,先轸、子犯。
◎文公诛观状以伐郑,反其陴〔一〕。郑人以名宝行成〔二〕,公弗许,曰:“予我詹而师还〔三〕。詹请往,郑伯弗许〔四〕,詹固请曰:“一臣可以赦百姓而定社稷,君何爱于臣也?”郑人以詹予晋,晋人将烹之〔五〕。詹曰:“臣愿获尽辞而死,固所愿也。”公听其辞。詹曰:“天降郑祸,使淫观状,弃礼违亲〔六〕。臣曰:“不可。夫晋公子贤明,其左右皆卿才,若复其国,而得志于诸侯,祸无赦矣。”今祸及矣。尊明胜患,智也〔七〕。杀身赎国,忠也。”乃就烹,据鼎耳而疾号曰:“自今以往,知忠以事君者,与詹同。”乃命弗杀,厚为之礼而归之〔八〕。郑人以詹伯〔九〕为将军。
〔一〕贾侍中云:“郑复效曹观公骿胁之状,故伐之。”唐尚书云:“诛曹观状之罪,还而伐郑。”昭省内、外传,郑无观状之事,而叔詹云:“天祸郑国,使淫观状”,谓淫放于曹,不礼公子,与观状之罪同耳。反,拨也。陴,城上女垣。
〔二〕名宝,重宝。
〔三〕詹,郑卿叔詹伯。文公过郑,詹请礼之,郑伯不听,因请杀之。案:“郑卿”,考异卷三:““卿”,御览作“大夫”。”又“叔詹伯”,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作“叔詹”,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作“叔瞻”。札记:“此“伯”字衍。”
〔四〕郑伯,郑文公。
〔五〕烹,煮也。
〔六〕淫,放也,放曹国不礼于君。
〔七〕明,谓公子。胜,犹遏也。
〔八〕礼,礼饩也。
〔九〕案:“詹伯”,札记:“此“伯”字亦衍。”
◎晋饥,公问于箕郑〔一〕曰:“救饥何以?”对曰:“信。”公曰:“安信?”对曰:“信于君心〔二〕,信于名〔三〕,信于令,信于事〔四〕。”公曰:“然则若何?”对曰:“信于君心,则美恶不踰〔五〕。信于名,则上下不干〔六〕。信于令,则时无废功。〔七〕信于事,则民从事有业〔八〕。于是乎民知君心,贫而不惧,藏出如入,何匮之有〔九〕?”公使为箕〔一〇〕。及清原之搜,使佐新上军〔一一〕。
〔一〕箕郑,晋大夫。
〔二〕不以爱憎诬人以善恶,是为信于心。
〔三〕名,百官尊卑之号。
〔四〕谓使民事,各得其时。
〔五〕不相踰越。
〔六〕干,犯也。
〔七〕不夺其时,则有成功。
〔八〕业,犹次也。
〔九〕出其帑藏,以相振救,如入于家,故不乏也。
〔一〇〕为箕大夫。
〔一一〕清原之搜,在鲁僖三十一年。
◎文公问元帅于赵衰〔一〕,对曰:“郄縠可,行年五十矣〔二〕,守学弥惇〔三〕。夫先王之法志,德义之府也〔四〕。夫德义,生民之本也。能惇笃者,不忘百姓也。请使郄縠。”公从之。公使赵衰为卿,辞曰:“栾枝贞慎〔五〕,先轸有谋,胥臣多闻,皆可以为辅佐,臣弗若也。”乃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六〕。取五鹿,先轸之谋也〔七〕。郄縠卒,使先轸代之〔八〕。胥臣佐下军〔九〕。公使原季为卿〔一〇〕,辞曰:“夫三德者,偃之出也〔一一〕。以德纪民,其章大矣,不可废也〔一二〕。”使狐偃为卿,辞曰:“毛之智,贤于臣,其齿又长〔一三〕。毛也不在位,不敢闻命。”乃使狐毛将上军,狐偃佐之〔一四〕。狐毛卒,使赵衰代之〔一五〕,辞曰:“城濮之役,先且居之佐军也善〔一六〕,军伐有赏〔一七〕,善君有赏,能其官有赏〔一八〕。且居有三赏,不可废也〔一九〕。且臣之伦,箕郑、胥婴、先都在〔二〇〕。”乃使先且居将上军〔二一〕。公曰:“赵衰三让〔二二〕。其所让,皆社稷之卫也。废让,是废德也。”以赵衰之故,搜于清原,作五军〔二三〕。使赵衰将新上军,箕郑佐之;胥婴将新下军,先都佐之。子犯卒,蒲城伯请佐,〔二四〕公曰:“夫赵衰三让不失义〔二五〕。让,推贤也。义,广德也。德广贤至,又何患矣。请令衰也从子〔二六〕。”乃使赵衰佐新上军〔二七〕。
〔一〕元帅,上卿。
〔二〕郄縠,晋大夫。行,历也。
〔三〕弥,益。惇,厚。
〔四〕志,记也。
〔五〕枝,晋大夫栾共子之子贞子也。
〔六〕此述初耳,在城濮战前。
〔七〕五鹿,卫地。
〔八〕从下军之佐,超将中军。传曰:“尚德也。”
〔九〕代先轸。
〔一〇〕原季,赵衰也。文公二年,为原大夫。卿,次卿。
〔一一〕偃,狐偃。贾、唐云:“三德,栾枝、先轸、胥臣,皆狐偃所举。”虞云:“三德,谓劝文公纳襄王以示民义,伐原以示民信,大搜以示民礼。故以三德纪民。”昭谓:栾枝等皆赵衰所进,非狐偃。三德纪民之语在下,虞得之。案:“民义”原作“臣义”,“信”上脱“民”字,据太平御览卷二七二引并参考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有关部份改补。
〔一二〕章,着也。
〔一三〕毛,偃之兄。
〔一四〕尚,齿也。上军,或言新上军,非。时未有新军。传曰“使狐偃将上军,让于狐毛而佐之”是也。
〔一五〕虞、唐云:“代将新军。”昭谓:代将上军。
〔一六〕先且居,先轸之子蒲城伯也;复受霍,为霍伯。
〔一七〕伐,功也。
〔一八〕案公序本下有注文:“以道事其君,赖其功,当有赏。能领治其官职,使不谬误,君得以尊,民得以宁,当有赏也。”
〔一九〕案公序本下有注文:“言且居有是三德,得此三赏,不可废而不用。”
〔二〇〕伦,匹也。三子,晋大夫。
〔二一〕代狐毛。
〔二二〕三使为卿,三让之,进栾枝等八人。
〔二三〕清原,晋地。晋本三军,有中军上军下军。今有五,益新上下也。
〔二四〕或云:“蒲城伯,狐毛也。”贾侍中云:“蒲城伯,先且居也。”昭谓:上章,狐毛已卒,使先且居代之。贾得之矣。
〔二五〕义,宜也。
〔二六〕从,从先且居。
〔二七〕此有“新”字,误。赵衰从新上军之将进佐上军,升一等。新上军之将,位在上军之佐下。此章或在狐毛卒上,非也,当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