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伶,司乐官;州鸠,名也。

〔二〕守官,所守之官也。弗及,弗及知也。

〔三〕凡乐轻者从大,重者从细,故琴瑟尚宫也。

〔四〕钟声大,故尚羽也。

〔五〕石,磬也。轻于钟,故尚角。角,清浊之中也。

〔六〕匏,笙也。竹,箫管也。利制,以声音调利为制,无所尚也。

〔七〕宫声大,故为主。第,次第也。

〔八〕保,安也。备,具也。殖,长也。古者以乐省土风而纪农事,故曰“乐以殖财”。

〔九〕重,谓金石也。从细,尚细声也。谓钟尚羽,石尚角也。

〔一〇〕轻,瓦丝也。从大,谓瓦丝尚宫也。

〔一一〕议,从其调利也。

〔一二〕革,{兆豉}鼓也。木,柷敔也。一声,无清浊之变也。

“夫政象乐,乐从和,和从平〔一〕。声以和乐,律以平声〔二〕。金石以动之〔三〕,丝竹以行之〔四〕,诗以道之〔五〕,歌以咏之〔六〕,匏以宣之〔七〕,瓦以赞之〔八〕,革木以节之。物得其常曰乐极〔九〕,极之所集曰声〔一〇〕,声应相保曰和〔一一〕,细大不踰曰平〔一二〕。如是,而铸之金〔一三〕,磨之石〔一四〕,系之丝木〔一五〕,越之匏竹〔一六〕,节之鼓〔一七〕而行之,以遂八风〔一八〕。于是乎气无滞阴,亦无散阳〔一九〕,阴阳序次,风雨时至,嘉生繁祉,人民龢利,物备而乐成,上下不罢〔二〇〕,故曰乐正。今细过其主妨于正〔二一〕,用物过度妨于财〔二二〕,正害财匮妨于乐〔二三〕。细抑大陵,不容于耳,非和也〔二四〕。听声越远,非平也〔二五〕。妨正匮财,声不和平,非宗官之所司也〔二六〕。

〔一〕和,八音克谐也。平,细大不踰也,故可以平民。乐和则谐,政和则平也。

〔二〕声,五声也,以成八音而调乐也。贾侍中云:“律,黄钟为宫,林钟为征,大蔟为商,南吕为羽,姑洗为角,所以平五声也。”

〔三〕钟磬所以发动五声也。

〔四〕弦管所以行之也。

〔五〕道己志也。书曰:“诗言志。”

〔六〕咏,咏诗也。书曰:“歌永言,声依永。”

〔七〕宣,发扬也。

〔八〕赞,助也。

〔九〕物,事也。极,中也。

〔一〇〕集,会也。言中和之所会集曰正声也。

〔一一〕保,安也。

〔一二〕细大之声不相踰越曰平,今无射有大林,是不平也。

〔一三〕铸金以为钟也。

〔一四〕磨石以为磬也。

〔一五〕系丝木以为琴瑟也。

〔一六〕越匏竹以为笙管也。越,谓为之孔也。乐记曰:“朱弦而疏越。”

〔一七〕节其长短大小也。

〔一八〕遂,顺也。传曰“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也。正西曰兑,为金,为阊阖风。西北曰干,为石,为不周。正北曰坎,为革,为广莫。东北曰艮,为匏,为融风。正东曰震,为竹,为明庶。东南曰巽,为木,为清明。正南曰离,为丝,为景风。西南曰坤,为瓦,为凉风。

〔一九〕滞,积也。积阴而发,则夏有霜雹。散阳,阳不藏,冬无冰、李梅实之类是也。

〔二〇〕罢,劳也。

〔二一〕细,谓无射也。主,正也。言无射有大林,是作细而大过其律,妨于正声也。

〔二二〕过度,用金多也。

〔二三〕乐从和,今正害财匮,故妨于乐也。

〔二四〕细,无射也。大,大林也。言大声陵之,细声抑而不闻。不容于耳,耳不能容别也。

〔二五〕越,迂也。言无射之声为大林所陵,听之微细迂远,非平也。

〔二六〕宗官,宗伯,乐官属焉。

“夫有和平之声,则有蕃殖之财〔一〕。于是乎道之以中德,咏之以中音〔二〕,德音不愆,以合神人〔三〕,神是以宁,民是以听。若夫匮财用,罢民力,以逞淫心〔四〕,听之不和,比之不度,无益于教,而离民怒神,非臣之所闻也。”

〔一〕乐以殖财也。

〔二〕中德,中庸之德声也。中音,中和之音也。

〔三〕合神人,谓祭祀飨宴也。

〔四〕逞,快也。

王不听,卒铸大钟〔一〕。二十四年,钟成,伶人告和〔二〕。王谓伶州鸠曰:“钟果和矣。”对曰:“未可知也〔三〕。”王曰:“何故?”对曰:“上作器,民备乐之,则为和〔四〕。今财亡民罢,莫不怨恨,臣不知其和也〔五〕。且民所曹好,鲜其不济也〔六〕。其所曹恶,鲜其不废也。故谚曰:“众心成城〔七〕,众口铄金。〔八〕”三年之中,而害金再兴焉〔九〕,惧一之废也〔一〇〕。”王曰:“尔老耄矣!何知〔一一〕?”二十五年,王崩,钟不和〔一二〕。

〔一〕财匮,故民离。乐不和,故神怒也。

〔二〕伶人,乐人也。景王二十四年,鲁昭二十一年也。

〔三〕州鸠以为钟实不和,伶人媚王,谓之和耳,故曰“未可知也”。

〔四〕言声音之道与政通也。

〔五〕乱世之音怨以怒,故曰“不知其和也”。

〔六〕曹,群也。

〔七〕众心所好,莫之能败,其固如城也。

〔八〕铄,销也。众口所毁,虽金石犹可销也。

〔九〕害金,害民之金,谓钱、钟也。

〔一〇〕二金之中,其一必废也。

〔一一〕八十曰耄。耄,昏惑也。

〔一二〕崩而言钟不和,明乐人之谀也。

◎王将铸无射〔一〕,问律于伶州鸠〔二〕。对曰:“律所以立均出度也〔三〕。古之神瞽考中声而量之以制〔四〕,度律均钟,百官轨仪〔五〕,纪之以三〔六〕,平之以六〔七〕,成于十二〔八〕,天之道也〔九〕。夫六,中之色也,故名之曰黄钟〔一〇〕,所以宣养六气、九德也〔一一〕。由是第之〔一二〕:二曰太蔟〔一三〕,所以金奏赞阳出滞也〔一四〕。三曰姑洗,所以修洁百物,考神纳宾也〔一五〕。四曰蕤宾,所以安靖神人,献酬交酢也〔一六〕。五曰夷则,所以咏歌九则,平民无贰也〔一七〕。六曰无射,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轨仪也〔一八〕。为之六闲,以扬沈伏,而黜散越也〔一九〕。元闲大吕,助〔二〇〕宣物也〔二一〕。二闲夹钟,出四隙之细也〔二二〕。三闲仲吕,宣中气也〔二三〕。四闲林钟,和展百事,俾莫不任肃纯恪也〔二四〕。五闲南吕,赞阳秀也〔二五〕。六闲应钟,均利器用,俾应复也〔二六〕。

〔一〕王,景王也。

〔二〕律,钟律也。

〔三〕律,谓六律、六吕也。阳为律,阴为吕。六律: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也。六吕:林钟、仲吕、夹钟、大吕、应钟、南吕也。均者,均钟木,长七尺,有弦系之以均钟者,度钟大小清浊也。汉大予乐官有之。

〔四〕神瞽,古乐正,知天道者也,死以为乐祖,祭于瞽宗,谓之神瞽。考,合也。谓合中和之声而量度之,以制乐者。

〔五〕均,平也。轨,道也。仪,法也。度律,度律吕之长短,以平其钟、和其声,以立百事之道法也,故曰“律、度、量、衡于是乎生”。

〔六〕三,天、地、人也。古纪声合乐以舞天神、地祇、人鬼,故能人神以和。

〔七〕平之以六律也。上章曰:“律以平声。”

〔八〕十二,律吕也。阴阳相扶,律取妻,而吕生子,上下相生之数备也。

〔九〕天之大数不过十二。

〔一〇〕十一月,黄钟,干初九也。六者,天地之中。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天有六甲,地有五子,十一而天地毕矣。而六为中,故六律、六吕而成天道。黄钟初九,六律之首,故六律正色为黄钟之名,重元正始之义也。黄钟,阳之变也,管长九寸,径三分,围九分,律长九寸,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故黄钟之数立焉,为宫。法云:九寸之一得林钟初六,六吕之首,阴之变,管长六寸。六月,律之始也,故九六,阴阳、夫妇、子母之道。是以初九为黄钟。黄,中之色也。钟,言阳气钟聚于下也。案:“六月,律之始也”,公序本“律”上有“六”字,“律”下有“坤”字。又“九寸之一得林钟初六”,发正卷三引项名达说:““九寸之一”句误,应云“黄钟九分之六”。”

〔一一〕宣,遍也。六气,阴、阳、风、雨、晦、明也。九德,九功之德,水、火、金、木、土、谷、正德、利用、厚生。十一月阳伏于下,物始萌,于五声为宫,含元处中,所以遍养六气、九德之本也。

〔一二〕由,从也。第,次也,次奇月也。

〔一三〕正月,太蔟,干九二也。管长八寸。法云:九分之八。太蔟,言阳气,太蔟达于上也。案:“九分之八”,发正卷三引项名达说:““九分”指黄钟言,应云“黄钟九分之八”。”“)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