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贾侍中云:“共工,诸侯,炎帝之后,姜姓也。颛顼氏衰,共工氏侵陵诸侯,与高辛氏争而王也。”或云:“共工,尧时诸侯,为高辛所灭。”昭谓:言为高辛所灭,安得为尧诸侯?又尧时共工,与此异也。

〔二〕虞,安也。湛,淫也。

〔三〕堙,塞也。高,谓山陵。庳,谓池泽。

〔四〕有虞,舜也。鲧,禹父。崇,鲧国。伯,爵也。尧时在位,而言有虞者,鲧之诛,舜之为也。

〔五〕播,放也。称,举也。举遂共工之过者,谓鄣洪水也。

〔六〕殛,诛也。舜臣尧,殛鲧于羽山。羽山在今东海祝其南也。案:“祝其”下,公序本有“县”字。

〔七〕度,法也。

〔八〕厘,理也。量,度也。

〔九〕取法天地之物象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也。

〔一〇〕类,亦象也。

〔一一〕仪,准也。

〔一二〕度之,谓不伤害也。

〔一三〕共,共工也。从孙,昆季之孙也。四岳,官名,主四岳之祭,为诸侯伯。佐,助也。言共工从孙为四岳之官,掌帅诸侯,助禹治水也。

〔一四〕高高,封崇九山也。下下,陂障九泽也。疏川,决江疏河。导滞,凿龙门、辟伊阙也。

〔一五〕钟,聚畜水潦,所以丰殖百物也。

〔一六〕封,大。崇,高也。除其壅塞之害,通其水泉,使不堕坏,是谓封崇。凡此诸言九者,皆谓九州岛之中,山川薮泽也。

〔一七〕汨,通也。

〔一八〕鄣,防也。

〔一九〕丰,茂也。殖,长也。

〔二〇〕越,扬也。

〔二一〕隩,内也。九州岛之内皆可宅居也。

〔二二〕使之同轨也。

〔二三〕伏阴,夏有霜雹也。

〔二四〕散阳、李梅冬实也。

〔二五〕沈,伏也。无伏积之气也。

〔二六〕燀,焱起貌也。天曰灾,人曰火。案考异卷一:““焱”,补音作“猋”,文选注引作“炎”。案作“炎”是也。“炎”误作“焱”,又误作“猋””。

〔二七〕闲行,奸神淫厉之类也。

〔二八〕阴阳调,财用足,故无淫滥之心也。

〔二九〕逆数,四时寒暑反逆也。

〔三〇〕蝗螟之属不害嘉谷也。

〔三一〕帅,循也。轨,道也。仪,法也。

〔三二〕谓禹与四岳也。嘉,善也。绩,功也。克,能也。厌,合也。帝,天也。

〔三三〕祚,禄也。论语曰“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是也。

〔三四〕尧赐禹姓曰姒,封之于夏。

〔三五〕祉,福也。殷,盛也。赐姓曰“姒”、氏曰“有夏”者,以其能以善福,殷富天下,生育万物也。姒,犹祉也。夏,大也。以为善福,殷富天下为大也。

〔三六〕尧以四岳佐禹有功,封之于吕,命为侯伯,使长诸侯也。

〔三七〕姜,四岳之先,炎帝之姓也。炎帝世衰,其后变易,至四岳有德,帝复赐之祖姓,使绍炎帝之后。

〔三八〕以国为氏也。

〔三九〕肱,臂也。丰,厚也。氏曰“有吕”者,以四岳能辅成禹功,比于股肱心膂也。吕之为言膂也。

“此一王四伯,岂繄多宠?皆亡王之后也〔一〕。唯能厘举嘉义〔二〕,以有胤在下,守祀不替其典〔三〕。有夏虽衰,杞、鄫犹在〔四〕;申、吕虽衰,齐、许犹在〔五〕。唯有嘉功,以命姓受祀,迄于天下〔六〕。及其失之也,必有慆淫之心闲之〔七〕。故亡其氏姓,踣毙不振〔八〕;绝后无主〔九〕,湮替隶圉〔一〇〕。夫亡者岂繄无宠?皆黄、炎之后也〔一一〕。唯不帅天地之度,不顺四时之序,不度民神之义〔一二〕,不仪生物之则〔一三〕,以殄灭无胤,至于今不祀。及其得之也,必有忠信之心闲之〔一四〕。度于天地而顺于时动〔一五〕,和于民神而仪于物则,故高朗令终,显融昭明,〔一六〕命姓受氏,而附之以令名〔一七〕。若启先王之遗训〔一八〕,省其典图刑法〔一九〕,而观其废兴者,皆可知也。其兴者,必有夏、吕之功焉;其废者,必有共、鲧之败焉。今吾执政无乃实有所避〔二〇〕,而滑夫二川之神〔二一〕,使至于争明,以妨王宫〔二二〕,王而饰之,无乃不可乎!

〔一〕一王,谓禹。四伯,谓四岳也,为四岳伯,故称四伯。岂,辞也。繄,是也。言禹与四岳岂是多宠之人?乃亡王之后。禹,鲧之子,禹郊鲧而追王之也。四岳,共工从孙,共工侵陵诸侯以自王。言皆无道而亡,非伯王所起,明禹、岳之兴非因之也。

〔二〕举,用也。

〔三〕下,后也。典,常也。

〔四〕杞、鄫,二国,夏后也。犹在,在灵王之世也。

〔五〕申、吕,四岳之后,商、周之世或封于申,齐、许亦其族也。

〔六〕受祀,谓封国受命,祀社稷、山川也。迄,至也。至于有天下,谓禹也。祀,或为氏。

〔七〕慆,慢。闲,代也。以慢淫之心代其嘉功,谓若桀也。

〔八〕踣,僵也。振,救也。

〔九〕无祭主也。

〔一〇〕湮,没也。替,废也。隶,役也。圉,养马者。

〔一一〕鲧,黄帝之后也。共工,炎帝之后也。

〔一二〕义,宜也。

〔一三〕仪,准也。

〔一四〕以忠信之心代其慆淫也。

〔一五〕顺四时之令而动也。

〔一六〕朗,明也。终,成也。融,长也。

〔一七〕附,随也。

〔一八〕启,开也。训,教也。

〔一九〕典,礼也。图,象也。

〔二〇〕避,违也。

〔二一〕滑,乱也。

〔二二〕明,精气也。

“人有言曰:“无过乱人之门〔一〕。”又曰:“佐饔者尝焉,〔二〕佐斗者伤焉。”又曰:“祸不好,不能为祸〔三〕。”诗曰:“四牡骙骙,旟旐有翩,乱生不夷,靡国不泯〔四〕。”又曰:“民之贪乱,宁为荼毒〔五〕。”夫见乱而不惕,所残必多,其饰弥章。〔六〕民有怨乱,犹不可遏,而况神乎?王将防斗川以饰宫,是饰乱而佐斗也,其无乃章祸且遇伤乎?自我先王厉、宣、幽、平而贪天祸,至于今未弭〔七〕。我又章之,惧长及子孙,王室其愈卑乎?其若之何?

〔一〕乱人,狂悖怨乱之人也。过其门,干其怒也。

〔二〕饔,烹煎之官也。

〔三〕犹财色之祸,生于好也。

〔四〕诗,大雅桑柔之二章。骙骙,行貌。鸟隼曰旟。龟蛇曰旐。翩翩,动摇不休止之意。夷,平也。靡,无也。泯,灭也。疾厉王好征伐,用兵不得其所,祸乱不平,无国不见灭之。

〔五〕桑柔之十一章也。宁,安也。荼,苦也。言民疾王之虐,贪乐祸乱,安为苦毒之行也。

〔六〕惕,惕然恐惧也。弥,终也。章,着也。言见祸乱之戒,不恐惧循省,以消灾咎,而壅饰之,祸败终将章着也。

〔七〕弭,止也。此四王父子相继,厉暴虐而流,宣不务农而料民,幽昏乱以灭西周,平不能修政,至于微弱,皆己行所致,故曰贪天祸,祸败至今未止也。

“自后稷以来宁乱〔一〕,及文、武、成、康而仅克安民。自后稷之始基靖民,十五王而文始平之〔二〕,十八王而康克安之〔三〕,其难也如是。厉始革典,十四王矣〔四〕。基德十五而始平,基祸十五其不济乎〔五〕!吾朝夕儆惧,曰:“其何德之修,而少光王室,以逆天休〔六〕?”王又章辅祸乱,将何以堪之〔七〕?王无亦鉴于黎、苗之王,下及夏、商之季〔八〕,上不象天,而下不仪地,中不和民,而方不顺时,不共神祇〔九〕,而蔑弃五则〔一〇〕。是以人夷其宗庙,而火焚其彝器〔一一〕,子孙为隶,下夷于民〔一二〕,而亦未观夫前哲令德之则。则此五者而受天之丰福,飨民之勋力,子孙丰厚,令闻不忘,是皆天子之所知也。

〔一〕宁,安也。尧时洪水,黎民阻饥,稷播百谷,民用乂安也。

〔二〕基,始也。靖,安也。自后稷播百谷,以始安民,凡十五王,世循其德,至文王乃平民受命也。十五王,谓后稷、不窋、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太王、王季、文王。案:“公叔祖类”,公序本作“公祖”。考异卷一:“当是“公组”之讹,盖韦注一本作“公组”,一本作“叔类”,今明道本误并又误例矣。”

〔三〕十八者,加武王、成王、康王,并上十五。

〔四〕革,更也。典,法也。厉王无道,变更周法,至今灵王,十四王也,谓厉、宣、幽、平、桓、严、僖、惠、襄、顷、匡、定、简、灵也。

〔五〕至景王十五世。

〔六〕少,犹裁也。光,明也。逆,迎也。休,庆也。

〔七〕章,明也。辅,助也。“)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