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其礼币于鲁大夫。
〔三〕二子,鲁卿。季文子,季友之孙、齐仲无佚之子季孙行父。孟献子,仲庆父之曾孙、公孙敖之孙、孟文伯歜之子仲孙蔑。俭,居处节俭也。案发正卷二:““歜”,各本同。案孟文伯名谷,公父文伯名歜,此涉公父文伯而误也。”
〔四〕二子,鲁大夫。叔孙宣子,叔牙之曾孙、庄叔得臣之子叔孙侨如也。东门子家,庄公之孙、东门襄仲之子公孙归父也。
归,王问鲁大夫孰贤?对曰:“季、孟其长处鲁乎〔一〕!叔孙、东门其亡乎〔二〕!若家不亡,身必不免。”王曰:“何故?”对曰:“臣闻之:为臣必臣,为君必君〔三〕。宽肃宣惠,君也〔四〕;敬恪恭俭,臣也。宽所以保本也〔五〕,肃所以济时也〔六〕,宣所以教施也〔七〕,惠所以和民也。本有保则必固,时动而济则无败功〔八〕,教施而宣则遍,惠以和民则阜〔九〕。若本固而功成,施遍而民阜,乃可以长保民矣,其何事不彻〔一〇〕?敬所以承命也,恪所以守业也,恭所以给事也,俭所以足用也〔一一〕。以敬承命则不违,以恪守业则不懈,以恭给事则宽于死〔一二〕,以俭足用则远于忧〔一三〕。若承命不违,守业不懈,宽于死而远于忧,则可以上下无隙矣〔一四〕,其何任不堪?上任事而彻,下能堪其任,所以为令闻长世也〔一五〕。今夫二子者俭,其能足用矣〔一六〕,用足则族可以庇〔一七〕。二子者侈,侈则不恤匮,匮而不恤,忧必及之,〔一八〕若是则必广其身〔一九〕。且夫人臣而侈,国家弗堪,亡之道也。”王曰:“几何?”对曰:“东门之位不若叔孙,而泰侈焉,不可以事二君〔二〇〕。叔孙之位不若季、孟,而亦泰侈焉,不可以事三君〔二一〕。若皆蚤世犹可〔二二〕,若登年以载其毒,必亡。〔二三〕”
〔一〕言俭也。
〔二〕言其侈也。
〔三〕臣尚敬,君尚惠也。
〔四〕肃,整也。宣,遍也。惠,爱也。
〔五〕本,谓宽则得众,故可以守也。
〔六〕济,成也。
〔七〕施遍则人不怨。
〔八〕不干时而动,则无败功也。
〔九〕阜,厚也。
〔一〇〕彻,达也。
〔一一〕俭则有余,故所以足用也。
〔一二〕宽,犹远也。
〔一三〕无乏绝之忧,且远骄僭之罪也。
〔一四〕上下,君臣也。隙,瑕舋也。
〔一五〕长世,多历年也。
〔一六〕二子,季、孟,言二人其能以俭足用也。
〔一七〕庇,覆也。恭俭节用,无取于民,国人说之,故其宗族可以覆荫也。
〔一八〕志在奢侈,不恤人之穷匮,故忧患必及之也。
〔一九〕广,大也。务自大,不顾其上也。
〔二〇〕东门,大夫;叔孙,卿也。位在人下而侈其上,重而无基,故不可以事二君也。
〔二一〕叔孙,下卿。季、孟,上卿。
〔二二〕早世,早即亡也,其家犹可以免也。
〔二三〕登年,多历年也。载,行也。毒,害也。必亡,家必亡也。
十六年,鲁宣公卒〔一〕。赴者未及,东门氏来告乱,子家奔齐〔二〕。简王十一年,鲁叔孙宣伯亦奔齐,成公未殁二年〔三〕。
〔一〕定王十六年,鲁宣之十八年也。
〔二〕来告,告周大夫也。东门子家谋去三桓,使如晋,未及,宣公薨,三桓逐子家,遂奔齐也。诸侯大夫以君命使出,出必有礼贽私觌之事,以通情结好,吉凶相告,子家尝使于周,故以乱告也。告在鲁宣十八年。赴者未及,明不及二君也。
〔三〕简王,定王之子简王夷也。十一年,鲁成十六年也。宣伯,侨如也,通于宣公夫人穆姜,欲去季、孟而专公室,国民逐之,故出奔齐。言成公未殁二年,明不及三君也。
◎简王八年,鲁成公来朝〔一〕,使叔孙侨如先聘且告〔二〕。见王孙说,与之语〔三〕。说言于王曰:“鲁叔孙之来也,必有异焉。其享觐之币薄而言谄,殆请之也;若请之,必欲赐也。鲁执政唯强,故不欢焉而后遣之〔四〕;且其状方上而锐下,宜触冒人。王其勿赐。若贪陵之人来而盈其愿,是不赏善〔五〕也,且财不给〔六〕。故圣人之施舍也议之〔七〕,其喜怒取与亦议之。是以不主宽惠,亦不主猛毅〔八〕,主德义而已〔九〕。”王曰:“诺。”使私问诸鲁,请之也。王遂不赐,礼如行人〔一〇〕。及鲁侯至,仲孙蔑为介,〔一一〕王孙说与之语,说让〔一二〕。说以语王,王厚贿之。
〔一〕简王八年,鲁成十三年也。成公将与周、晋伐秦而朝也。
〔二〕使侨如先修聘礼,且告周以成公将朝也。
〔三〕说,周大夫也。
〔四〕鲁执政之人唯畏其强御,难距其欲,故不欢悦而后遣之。
〔五〕案:“不赏善”,考异卷一:“内传成十三年疏引国语作“赏不善”,是也。”
〔六〕给,共也。
〔七〕施,予也。舍,不予。
〔八〕主,犹名也。
〔九〕赏得其人,罚当其罪,是为德义。
〔一〇〕如使人之礼,无加赐也。
〔一一〕在宾为介。介,上介,所以佐仪也。
〔一二〕说,好也。言蔑好让。
◎晋既克楚于鄢〔一〕,使郄至告庆于周〔二〕。未将事〔三〕,王叔简公饮之酒〔四〕,交酬好货皆厚〔五〕,饮酒宴语相说也。
〔一〕克,胜也。晋厉公伐郑,楚人救之,战于鄢。在鲁成十六年也。
〔二〕郄至,晋卿步扬之孙、蒲城{昔隹}居之子温季也。告庆,以胜楚之福告王也。
〔三〕将,行也,未行告庆之礼。
〔四〕王叔简公,周大夫王叔陈生也。
〔五〕交酬,相酬之币。好货,宴饮以货为好。厚者,币物多也。
明日,王叔子誉诸朝。郄至见邵桓公,与之语〔一〕。邵公以告单襄公曰:“王叔子誉温季,以为必相晋国,相晋国,必大得诸侯,劝二三君子必先导焉,可以树〔二〕。今夫子见我,以晋国之克也,为己实谋之〔三〕,曰:“微我,晋不战矣〔四〕!楚有五败,晋不知乘,我则强之〔五〕。背宋之盟,一也〔六〕;德薄而以地赂诸侯,二也〔七〕;弃壮之良而用幼弱,三也〔八〕;建立卿士而不用其言,四也〔九〕;夷、郑从之,三陈而不整,五也〔一〇〕。罪不由晋,晋得其民〔一一〕,四军之帅,旅力方刚〔一二〕;卒伍治整,诸侯与之〔一三〕。是有五胜也:有辞,一也〔一四〕;得民,二也;军帅强御,三也;行列治整,四也;诸侯辑睦,五也。有一胜犹足用也,有五胜以伐五败,而避之者,非人也。不可以不战。栾、范不欲,我则强之〔一五〕。战而胜,是吾力也〔一六〕。且夫战也微谋〔一七〕,吾有三伐〔一八〕;勇而有礼,反之以仁。吾三逐楚君之卒,勇也;见其君必下而趋,礼也〔一九〕;能获郑伯而赦之,仁也〔二〇〕。若是而知晋国之政,楚、越必朝〔二一〕。”
〔一〕邵桓公,王卿士也。
〔二〕二三君子,在朝公卿也。导者,导晋侯使升郄至以为上卿,可以树党于晋也。
〔三〕言战胜楚,吾之谋也。
〔四〕微,无也。
〔五〕乘,陵也。
〔六〕宋盟,宋华元所合晋、楚之成也。华元善楚令尹子重,又善晋栾武子,故遂合二国之好。盟在鲁成十二年。至十六年,楚、郑背盟伐宋也。
〔七〕楚王薄德,郑人不从楚,以汝阴之田赂郑,郑叛晋从楚也。
〔八〕壮之良,谓申叔时也。幼弱,谓司马子反也。
〔九〕卿士,子囊。子囊不欲背晋,楚王不听也。
〔一〇〕夷,楚东之夷也。晋语曰:“楚恭王帅东夷救郑。”三陈,夷、郑、楚也。
〔一一〕言楚叛盟,非晋之罪也。得民,得民心也。
〔一二〕时晋立四军,四军之帅,晋八卿也。栾书将中军,士燮佐之;郄锜将上军,荀偃佐之;韩厥将下军,智罃佐之;赵旃将新军,郄至佐之。旅,众也。刚,强也。
〔一三〕晋有信,故诸侯与之。
〔一四〕楚背盟,故晋有辞也。
〔一五〕栾,栾书也。范,士燮也。
〔一六〕谓郄至曰“楚有六闲,不可失也”。
〔一七〕微,无也,言军无计谋也。
〔一八〕伐,功也。三伐,勇、礼、仁也。
〔一九〕下,下车也。
〔二〇〕郄至从郑伯,其右茀翰胡曰:“余从之乘,而俘以下。”郄至曰:“伤国君有刑。”乃止也。
〔二一〕知政,谓为政也。
“吾曰:“子则贤矣〔一〕。抑晋国之举也,不失其次,吾惧政之未及子也〔二〕。”谓我曰:“夫何次之有?昔先大夫荀伯自下军之佐以政〔三〕,赵宣子未有军行而以政〔四〕,今栾伯自下军往。〔五〕是三子也,吾又过于四之无不及〔六〕。若佐新军而升为政,不亦可乎?将必求之。”是其言也,君以为奚若〔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