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时九日〔一〕,太史告稷曰:“自今至于初吉〔二〕,阳气俱蒸,土膏其动〔三〕。弗震弗渝,脉其满眚,谷乃不殖〔四〕。”稷以告〔五〕王曰:“史帅阳官以命我司事〔六〕曰:“距今九日,土其俱动〔七〕,王其祗祓,监农不易〔八〕。””王乃使司徒咸戒公卿、百吏、庶民〔九〕,司空除坛于籍〔一〇〕,命农大夫咸戒农用〔一一〕。
〔一〕先,先立春日也。
〔二〕初吉,二月朔日也。诗云:“二月初吉。”
〔三〕蒸,升也。膏,润也。其动,润泽欲行也。
〔四〕震,动也。渝,变也。眚,灾也。言阳气俱升,土膏欲动,当即发动变写其气。不然,则脉满气结,更为灾疫,谷乃不殖也。
〔五〕以太史之言告王。
〔六〕史,太史。阳官,春官。司事,主农事也。
〔七〕距,去也。
〔八〕祗,敬也。祓,齐戒、祓除也。不易,不易物土之宜也。
〔九〕百吏,百官。庶民,甸师氏所掌之民也,主耕耨王之籍田者。
〔一〇〕司空,掌地也。
〔一一〕农大夫,田畯也。农用,田器也。
“先时五日〔一〕,瞽告有协风至〔二〕,王即斋宫〔三〕,百官御事,各即其斋三日〔四〕。王乃淳〔五〕濯飨醴〔六〕,及期,〔七〕郁人荐鬯〔八〕,牺人荐醴〔九〕,王祼鬯,飨醴乃行〔一〇〕,百吏、庶民毕从。及籍,后稷监之〔一一〕,膳夫、农正陈籍礼〔一二〕,太史赞王〔一三〕,王敬从之。王耕一墢〔一四〕,班三之〔一五〕,庶民终于千亩〔一六〕。其后稷省〔一七〕功,太史监之;司徒省民,太师监之;毕,宰夫陈飨,膳宰监之〔一八〕。膳夫赞王,王歆大牢〔一九〕,班尝之〔二〇〕,庶人终食〔二一〕。
〔一〕先耕时也。
〔二〕瞽,乐太师,知风声者也。协,和也,风气和、时候至也。立春日融风也。案:考异卷一:““日”字误,公序本作“曰”。”
〔三〕所斋之宫也。
〔四〕御,治也。
〔五〕之纯反。
〔六〕淳,沃也。濯,溉也。飨,饮也。谓王沐浴饮醴酒也。
〔七〕期,耕日也。
〔八〕郁,郁金香草,宜以和鬯酒也。周礼:“郁人掌裸器,凡祭祀宾客,和郁鬯以实彝而陈之。”共王之斋鬯也。
〔九〕牺人司樽,掌共酒醴。
〔一〇〕祼,灌也。灌鬯,饮醴,皆所以自香洁也。
〔一一〕监,察也。
〔一二〕膳夫,上士也,掌王之饮食膳羞之馈食。农正,田大夫也,主敷陈籍礼而祭其神,为农祈也。
〔一三〕赞,导也。
〔一四〕钵、伐二音。案:公序本作“一墢,一耜之墢也。王无耦,以一耜耕。”
〔一五〕班,次也。王耕一墢,一耦之发也。耜广五寸,二耜为耦,一耦之发,广尺深尺。三之,下各三其上也。王一墢、公三、卿九、大夫二十七也。案:“王耕一墢,一耦之发也。耜广五寸,二耜为耦,一耦之发,广尺深尺”二十五字,公序本无。
〔一六〕终,尽耕之也。
〔一七〕息井反。
〔一八〕宰夫,下大夫。膳宰,膳夫也。
〔一九〕歆,飨也。
〔二〇〕公、卿、大夫也。
〔二一〕终,毕也。
“是日也,瞽帅、音官以风土〔一〕。廪于籍东南,钟而藏之,〔二〕而时布之于农〔三〕。稷则遍诫百姓,纪农协功〔四〕,曰:“阴阳分布,震雷出滞〔五〕。”土不备垦,辟在司寇〔六〕。乃命其旅曰:“徇〔七〕,农师一之〔八〕,农正再之〔九〕,后稷三之〔一〇〕,司空四之〔一一〕,司徒五之〔一二〕,太保六之,太师七之〔一三〕,太史八之〔一四〕,宗伯九之〔一五〕,王则大徇。〔一六〕耨获亦如之〔一七〕。”民用莫不震动,恪恭于农,修其疆畔,日服其镈,不解于时〔一九〕,财用不乏,民用和同。
〔一〕音官,乐官。风土,以音律省土风,风气和则土气养也。
〔二〕廪,御廪也,一名神仓。东南,生长之处。钟,聚也。谓为廪以藏王所籍田,以奉粢盛也。
〔三〕布,赋也。
〔四〕纪,谓综理也。协,同也。
〔五〕阴阳分布,日夜同也。滞,蛰虫也。明堂月令曰:“日夜分,雷乃发声。始震雷,蛰虫咸动,启户而出也。”
〔六〕垦,发也。辟,罪也。在司寇,司寇行其罪也。
〔七〕旅,众也。徇,行也。
〔八〕一之,先往也。农师,上士也。
〔九〕农正,后稷之佐,田畯也,故次农师。
〔一〇〕后稷,农官之君也,故次农正。
〔一一〕司空,主道路沟洫,故次后稷也。
〔一二〕司徒,省民,故次司空也。
〔一三〕太保、太师,天子三公,佐王论道,泛监众官,不特掌事,故次司徒也。
〔一四〕太史,掌达官府之治,故次太师也。
〔一五〕宗伯,卿官,掌相王之大礼,若王不与祭则摄位,故次太史也。
〔一六〕大徇,帅公、卿、大夫亲行农也。
〔一七〕如之,如耕时也。
〔一八〕用,谓田器也。
〔一九〕疆,境也。畔,界也。镈,锄属。
“是时也,王事唯农是务,无有求利于其官,以干农功〔一〕,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二〕,故征则有威,守则有财。若是,乃能媚于神〔三〕而和于民矣,则享祀时至而布施优裕也〔四〕。
〔一〕求利,谓变易使役,干乱农功。
〔二〕三时,春、夏、秋。一时,冬也。讲,习也。
〔三〕媚,说也。
〔四〕优,饶也。裕,缓也。
“今天子欲修先王之绪而弃其大功,匮神乏祀而困民之财〔一〕,将何以求福用民?”
〔一〕匮神乏祀,不耕籍也。困民之财,取于民也。
王不听。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一〕。
〔一〕姜氏之戎,西戎之别种,四岳之后也。传曰:“我诸戎,四岳之裔冑。”言宣王不纳谏务农,无以事神使民,以致弱败之咎也。
◎鲁武公以括与戏见王〔一〕,王立戏〔二〕,樊仲山父谏曰:“不可立也〔三〕!不顺必犯〔四〕,犯王命必诛,故出令不可不顺也。令之不行,政之不立〔五〕,行而不顺,民将弃上〔六〕。夫下事上,少事长,所以为顺也。今天子立诸侯而建其少,是教逆也。若鲁从之而诸侯效之,王命将有所壅〔七〕,若不从而诛之,是自诛王命也〔八〕。是事也,诛亦失,不诛亦失〔九〕,天子其图之!”王卒立之。鲁侯归而卒,及鲁人杀懿公〔一〇〕而立伯御〔一一〕。
〔一〕武公,伯禽之玄孙、献公之子武公敖也。括,武公长子伯御也。戏,括弟懿公也。
〔二〕以为太子。
〔三〕仲山父,王卿士,食采于樊。
〔四〕不顺,立少也。犯,鲁必犯王命而不从也。
〔五〕令不行,即政不立也。
〔六〕使长事少,故民必弃上也。
〔七〕言先王立长之命,将壅塞不行也。
〔八〕诛王命者,先王之命立长,今鲁亦立长,若诛之,是自诛王命也。
〔九〕诛之诛王命,不诛则废命也。
〔一〇〕懿公,戏也。
〔一一〕伯御,括也。
◎三十二年春,宣王伐鲁,立孝公〔一〕,诸侯从是而不睦〔二〕。宣王欲得国子之能导训诸侯者〔三〕,樊穆仲曰:“鲁侯孝〔四〕。”王曰:“何以知之?”对曰:“肃恭明神而敬事耇老〔五〕;赋事行刑,必问于遗训〔六〕而咨于故实〔七〕;不干所问,不犯所咨。”王曰:“然则能训治其民矣。”乃命鲁孝公于夷宫〔八〕。
〔一〕孝公,懿公之弟称也。
〔二〕从是而不相亲睦于王也。
〔三〕贾侍中云:“国子,诸侯之嗣子。”或云:“国子,诸侯之子,欲使训导诸侯之子。”唐尚书云:“国子,谓诸侯能治国、子养百姓者。”昭谓:国子,同姓诸姬也。凡王子弟,谓之国子。导训诸侯,谓为州伯者也。
〔四〕穆仲,仲山父之谥,犹鲁叔孙穆子谓之穆叔。
〔五〕耇,冻梨也。
〔六〕遗训,先王之教也。
〔七〕咨,谋也。故实,故事之是者。
〔八〕命为侯伯也。夷宫者,宣王祖父夷王之庙。古者,爵命必于祖庙。
◎宣王既丧南国之师〔一〕,乃料民于太原〔二〕。仲山父谏曰:“民不可料也!夫古者不料民而知其少多,司民协孤终〔三〕,司商协民姓〔四〕,司徒协旅〔五〕,司寇协奸〔六〕,牧协职〔七〕,工协革〔八〕,场协入〔九〕,廪协出〔一〇〕,是则少多、死生、出入、往来者皆可知也。于是乎又审之以事〔一一〕,王治农于籍〔一二〕,搜于农隙〔一三〕,耨获亦于籍〔一四〕,狝于既烝〔一五〕,狩于毕时〔一六〕,是皆习民数者也,又何料焉〔一七〕?不谓其少而大料之,是示少而恶事也〔一八〕。临政示少,诸侯避之。〔一九〕治民恶事,无以赋令〔二〇〕。且无故而料民,天之所恶也〔二一〕,害于政而妨于后嗣〔二二〕。”王卒料之,及幽王乃废灭〔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