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癸卯朔,泉州陈洪进遣使朝贡。

庚戌,畋阳武县。

自申师厚逃归,朝廷不复疆理凉州,于是蕃部首领数十人诣阙请帅。丁巳,以供备库使曲彦饶为河西节度使。(师厚,见广顺元年,彦饶未见。)

以西川用兵,赐归、陕州民今年秋租已输者籍之,充来年之数。

辛酉,王全斌等攻拔干渠渡、万仞、燕子等寨,遂取兴州,败蜀兵七千人,获军粮四十余万石,刺史蓝思绾退保西县。全斌又攻石图、鱼关、白水阁二十余寨,皆拔之。

甲子,唐主遣使来修贡。

辛未,畋北郊。

蜀招讨使韩保正闻兴州破,遂弃山南退保西县。马军都指挥使史延德以先锋至,保正懦,惧不敢出,遣兵数万人,依山背城,结阵自固。延德击走之,追擒保正及其副李进,获粮三十余万斛。(九国志言保正弃兴元,保西县。王师进攻西县,遂擒保正。十国纪年并实录载保正被擒处则三泉也。国史保正、进传与九国志同,今从之。)崔彦进与马军都监康延泽等逐北过三泉,遂至嘉川,杀虏甚众。蜀主烧绝栈道,退保葭萌。

刘光义等入峡路,连破松木、三会、巫山等寨,杀其将南光海等,死者五千余人,生擒战棹都指挥使袁德弘等千二百人,夺战舰二百余艘,又斩获水军六千余众。初,蜀于夔州鏁江为浮梁,上设敌棚三重,夹江列癔具。光义等行,上出地图,指其处谓光义曰:“泝江至此,切勿以舟师争胜,当先遣步骑潜击之〔二三〕,俟其稍却,乃以战棹夹攻,可必取也。”光义等未至鏁江三十里许,舍舟,前夺浮梁,复引舟而上,遂顿兵白帝庙西。

蜀宁江节度使太原高彦俦,(彦俦,初见显德二年。)谓副使赵崇济、(崇济,未见。)监军武守谦(守谦,未见。)曰:“北军涉险远来,利在速战,当坚壁待之。”守谦曰:“寇据吾城下而不击,又何待也?”戊辰,守谦独领麾下千余人以出,光义遣马军都指挥使陵川张廷翰等引兵与守谦等战于劕头铺,守谦败走,廷翰乘胜登其城,彦俦整众将出斗,而廷翰等已入其城中矣。彦俦力战不胜,身被十余创,左右皆散去。彦俦奔归府第,判官罗济(济,未见。)劝彦俦单骑归蜀,彦俦曰:“我昔已失秦川,今复不能守此,纵人主不杀我,我何面目见蜀人乎?”济又劝其归降,彦俦曰:“老幼百口,俱在成都,以一身偷生,举族何负?今日止有死耳。”即解符印授济曰:“君自为计。”乃反拒其户,整衣冠,望西北再拜,登楼,纵火自焚。后数日,光义等得其骨于灰烬中,以礼葬之。(九国志云:王师坏门而入,彦俦挺剑拒之,杀十余人,乃登楼,纵火自焚而死。十国纪年亦云,今不取。)

王全斌以蜀人断栈,大军不得进,议取罗川路入蜀。康延泽潜谓崔彦进曰:“罗川路险,众难并济,不如分兵修栈,约会大军于深渡可也。”彦进遣白全斌,全斌许之。不数日,阁道成,遂进击金山寨,又破小漫天寨,而全斌亦以大军由罗川至深渡,与彦进会。蜀人依江而阵,彦进遣步军都指挥使张万友(万友,未见。)等击之,夺其桥。会暮夜,蜀人退守大漫天寨。明日,彦进、延泽、万友分兵三道击之。蜀人悉其精锐来拒,又大破之,乘胜拔其寨,擒寨主义州刺史王审超、监军赵崇渥及三泉监军刘延祚。都统王昭远、都监赵崇韬引兵来战,三战三败,追奔至利州北,昭远等遁去,渡桔柏津,焚浮梁,退保剑门。壬申晦,全斌等入利州。获军粮八十万斛。(九国志、十国纪年、蜀梼杌皆言蜀人虽烧栈道,而江水浅涸,岸路平阔,王师皆徒步而进,与国史不同,事恐不然,今不取。新录载大漫天之战,全斌禽其寨主王审超、监军赵崇渥、三泉监军刘延祚。全斌本传乃云赵崇渥逃出,复与三泉监军刘延祚及王昭远等来战。按明年正月己丑,实录书军前部送大漫天寨主王审超、监军赵崇渥,则似同时执获也。今从新录。刘延祚又不知究竟,当考。)

诏西川行营所克复州县,伪署将士有窜匿者,限一月于所在陈首,释其罪。

是月,京师大雪,上设毡帷于讲武殿,衣紫貂裘帽以视事。忽谓左右曰:“我被服如此,体尚觉寒,念西征将帅冲犯霜霰,何以堪处!”即解裘帽,遣中黄门驰驿赍赐全斌,且谕诸将,以不能徧及也。全斌拜赐感泣。

先锋都指挥使、凤州团练使张晖,督兵开大散关路,躬抚士卒,且役且战,人忘其劳,至青泥岭,病卒,诏优恤其家。

是岁,始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及筦榷之课〔二四〕,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官乏车牛者,僦于民以充用。赵普之谋也。(此据本志。然与明年三月诏书相重,或明年诏书乃申此令耳。)

以齐州防御使李汉超兼关南兵马都监。汉超,云州人也。(汉超本传为齐州防御使即兼关南都监。按新录汉超为齐州防御使在建隆二年秋七月,不书其兼关南都监也,不知传何以即言之?徐铉所为汉超德政碑云建隆二年为齐州防御使,干德二年乃兼关南兵马都监,当得其实,故附见此年之末。铉碑又云开宝二年赴京师,其冬复为关南都监,而本传不载,今亦略之。)

北汉主四遣使诣契丹贺正旦、生辰、端午,契丹皆执其使不报。(此据九国志。然诸书多言北汉引契丹兵入侵平晋军,辽州之役,契丹兵皆在焉。而遣使修好,辄被执,岂虽执其使,犹借其兵乎?当考。)

◎注释

〔一〕春正月按宋大诏令集卷一八二、宋会要食货一之一六及宋史卷一太祖纪均载正月辛巳诏谕郡国长吏劝农之事,其文与本编注引东都事略略同。循本书例,“正月”下当有阙文。

〔二〕王称原作“王偁”。按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五谓东都事略撰人当是王称,后人误改为“王偁”,考核详审。今从改。下同。

〔三〕则尽禀承之方“承”原作“呈”,据宋本、宋撮要本及徐自明宋宰辅编年录(以下简称编年录)卷一改。

〔四〕判三司上党李崇矩“三司”原作“二司”,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及宋史卷二五七本传改。

〔五〕上时在资福殿“资福殿”原作“资政殿”,据宋本、宋撮要本及王君玉国老谈苑卷一、续通鉴卷三改。

〔六〕经学优深可为师法“师”原作“相”,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及宋会要选举一〇之六改。

〔七〕限三千字以上“千”原作“十”,据同上书改。

〔八〕文颢为南州刺使“南州”原误作“海州”,阁本同。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二则作“南州”。按宋史卷四八三、十国春秋卷九三陈洪进传均作“漳州”,本书卷六载,干德三年九月甲午,“诏南州复为漳州”。于时,漳州当称南州也。纪事本末是,今据改。

〔九〕皆内降制处分“降”原作“出”,据宋本及编年纲目卷一、宋史全文卷一改。

〔一〇〕新旧并无此“新旧”下当有脱文。

〔一一〕并以正月十五日前到省“正月”原作“五月”,各本同。按通考卷三八选举考此句作“并以正月十五日前到省”。宋史卷一五八选举志载四时参选之制,有“并以四孟月十五日前达省”之文。本编上文明言“春季选人文解”,则此句“正月”正属春季孟月,而“五月”非孟月,可证作“正月”为是。“正”误作“五”,盖由于字形相似。今据通考改。

〔一二〕及解状内少欠事件“少欠”原作“欠少”,据宋本、宋撮要本及通考卷三八选举考乙正。

〔一三〕本判官罚直录事参军本曹官殿选阁本同,同上书均作“本判官、录事参军、本曹官罚直殿选”。按宋史卷一五八选举志作“本判官罚五十直,录事参军、本曹官各殿一选。”

〔一四〕准格取本司文解赴集“集”字原阙,据通考卷三八选举考、宋史卷一五八选举志补。

〔一五〕右神武统军陈承昭“神”字原阙。按宋会要职官三三之六云:“旧制,左右羽林、龙武、神武为六军,各置统军。”宋史卷二六一本传亦谓承昭“历左右神武统军”。今据补。

〔一六〕内有历六考“历”原作“十”,据宋会要职官五九之一改。

〔一七〕止令就宣徽使厅上事“徽”下原有“院”字,据宋本、宋撮要本及编年录卷一删。

〔一八〕随府罢者不在赴集“府”原作“有”,据宋本、宋撮要本改。

〔一九〕准格停及使阙人三周年赴集“三周年”,宋本、宋撮要本均作“二周年”。

〔二〇〕其特敕停任“其”原作“及”,据宋本、宋撮要本改。

〔二一〕以张勋为郴州刺史“郴州”原作“彬州”,据宋本及宋史卷二七一张勋传改。

〔二二〕以蜡弹帛书间行遗北汉主“遗”原作“遣”,各本都作“遗”,今据改。

〔二三〕当先遣步骑潜击之“遣”原作“进”,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及长编纪事本末卷二改。

〔二四〕自今每岁受民租及筦榷之课“榷”原作“权”,据阁本、活字本改。“)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