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军校有献手挝者,上曰:“此何以异于常挝而献之?”军校密言曰:“陛下试引挝首视之。挝首,即剑柄也,有刃韬于柄中,居常可以杖,缓急以备不虞。”上笑投之于地曰:“使我亲用此物,事将奈何,且当是时此物果足恃乎?”

一日罢朝〔五一〕,坐便殿,不乐者久之。左右请其故,上曰:“尔谓天子为容易耶?属乘快指挥一事而误,故不乐耳。”(三圣实录载内侍行首王继恩请其故。按继恩开宝中始赐姓名,累迁内侍行首,国初未也。今于此年附见此事,故止称“左右”,而削其姓名,本纪亦不着其姓名。)

尝弹雀于后苑,或称有急事请见,上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之,对曰:“臣以为尚亟于弹雀。”上愈怒,举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乎?”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也。”上悦,赐金帛慰劳之。(前数事皆石介三朝政录〔五二〕及记闻所载,未必皆在此年也,今并附此。)

◎注释

〔一〕马仁瑀原作“马仁瑞”,据宋本、阁本及宋史卷二七三马仁瑀传改。

〔二〕将士环列待旦“列”原作“立”,据宋本、阁本及杨仲良通鉴长编纪事本末(以下简称长编纪事本末)卷一、陈均皇朝编年纲目备要(以下简称编年纲目)卷一改。

〔三〕乃整军自仁和门入“整”原作“振”,据同上书改。

〔四〕宗城原作“宇城”,清人案(以下简称案)引宋史范质传作“宗城”。宋本、宋撮要本正作“宗城”,今据改。

〔五〕太祖诣崇元殿行禅代礼“崇元殿”原作“崇光殿”,据宋本、阁本及长编纪事本末卷一改。

〔六〕独未有周帝禅位制书“位”原作“代”,据宋本及长编纪事本末卷一改。

〔七〕赠韩通中书令“赠”原作“赐”,据宋本及编年纲目卷一、司马光涑水纪闻卷一改。

〔八〕其子微有智略“智”原作“志”,据宋本、阁本及宋史卷四八四韩通传、涑水纪闻卷一改。

〔九〕遽令扫去之“遽”原作“遂”,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改。

〔一〇〕宁江节度使“宁江”原作“江宁”,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及王称东都事略卷二一高怀德传、本编下文张光翰自“嘉州防御使为宁江节度使”改。案“宁江”误为“江宁”,略见毕沅续资治通鉴(以下简称续通鉴)卷一考异。案引宋史作“江宁军”者,当亦所据版本有误。

〔一一〕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亲军”、“马军”原互倒,据阁本及王太岳等四库全书考证卷三〇乙正。

〔一二〕泰宁节度使“泰宁”原作“太宁”,据宋本、阁本及宋史卷二五〇王审琦传改。

〔一三〕各以便宜从事“各”上原有“令”字,据宋本删。

〔一四〕加延钊殿前都点检“加”原作“诏”,据宋本、阁本及宋史卷二五一慕容延钊传改。

〔一五〕归德节度判官“度”下原有“使”字,据宋本及东都事略卷三一刘熙古传、编年纲目卷一删。

〔一六〕不易其法“法”原作“位”,据宋本、宋撮要本及欧阳修等太常因革礼卷八九、宋会要辑稿(以下简称宋会要)礼一五之二二改。

〔一七〕吴廷祚原作“吴廷祚”。宋本作“吴廷祚”;续通鉴卷一考异:“今西安府学千字文石刻后列廷祚衔名,正作“廷”字,当从之。”今据改。下同。按作“延”、作“廷”,自新旧五代史、司马光资治通鉴(以下简称通鉴)而下,诸书所载不同,究由形似致误,或原于避讳而改,待考。

〔一八〕前乡贡三传孙兰治左氏春秋“三传”原作“生傅”,“左氏”原作“左传”,并据宋本改。

〔一九〕以皇弟光美为嘉州防御使“光美”原作“光义”,据宋本、阁本及宋史卷二四四本传改。

〔二〇〕嘉安原作“乐安”,据宋本、阁本及章如愚山堂先生羣书考索(以下简称羣书考索)前集卷五〇、马端临文献通考(以下简称通考)卷一三〇乐考、宋史卷一二六乐志改。

〔二一〕酌献饮福受胙为僖安按上引羣书考索、通考及宋史均于“酌献”上有“祭享”二字。

〔二二〕大宁原作“大学”,据宋本、阁本及同上书改。

〔二三〕拨汗马“拨”,原作“泼”,据宋本及宋史卷四八四李筠传改。

〔二四〕设斗门以节水“节”原作“积”,据宋本、阁本及宋会要方域一六之二二改。

〔二五〕以令琮充使焉“焉”原作“马”,据宋本、阁本改。

〔二六〕破筠众于长平“长平”原作“长安”,据宋本、阁本及长编纪事本末卷一、宋会要兵七之二三、编年纲目卷一、李攸宋朝事实卷一七改。

〔二七〕王祜原作“王佑”,阁本作“王祜”。案宋史卷二六九本传,“祜字景叔”。循字核名,作“祜”为是。涑水纪闻卷七、宋史卷二八二王旦传均作“王祜”。今据改。下同。

〔二八〕与亲友数十人犯关东奔“亲友”,阁本及长编纪事本末卷一均作“亲信”。

〔二九〕升单州为团练“单州”原作“军州”,宋本作“单州”。案宋史卷八五地理志,单州于建隆元年升为团练;卷四八四李筠传,筠子守节以上党城降,释其罪,以为单州团练使。长编纪事本末卷一、宋会要兵七之一均作“单州”。今据改。案语“单州”亦误作“军州”,据四库全书考证卷三〇改。

〔三〇〕与其守死“守”、“死”原互倒,据宋本、阁本及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乙正。

〔三一〕观察判官辛仲甫“判官”原作“推官”,据宋本及东都事略卷三六、宋史卷二六六本传改。

〔三二〕以雪寃愤“寃愤”原作“怨愤”,据宋本、阁本及宋史卷二六六辛仲甫传改。

〔三三〕丁卯原作“乙卯”,据宋本、阁本改。

〔三四〕来贡乘舆服御物“来”字原脱,据宋本、阁本补。

〔三五〕置待制候对官“待制”原作“待诏”,宋本、阁本同。按王应麟玉海卷一二四、宋会要仪制一之二一、编年纲目卷一、通考卷一〇七王礼考均作“待制”。玉海、通考并云:“待制、候对,唐制也,每正衙置待制官两员。”本编此处应作“待制”,今据改。

〔三六〕复升贝州为永清军“贝州”原作“具州”,据宋本、阁本及乐史太平寰宇记(以下简称寰宇记)卷五八贝州条、宋史卷八六地理志恩州条改。

〔三七〕徙彦为彰信节度使“彰信”原作“彰州”,宋本作“彰信”。按宋史卷二六一袁彦传:“宋初加检校太尉,是秋来朝,改镇曹州。”曹州,在后周为彰信军,宋初因之,见寰宇记卷一三。宋史卷八五地理志兴仁府条亦谓“彰信军节度,本曹州”。今据改。

〔三八〕吏盗用官钱数十万“数”原作“谷”,据宋本改。

〔三九〕赵逢原作“赵行逢”;“行”字,案云据宋史补。按宋史卷一太祖纪作“赵行逢”,卷二七〇本传则作“赵逢”;而涑水纪闻卷一、编年纲目卷一、宋史全文卷一、李{悳,中“心改土”}皇宋十朝纲要(以下简称十朝纲要)卷一均同宋史本传。宋本亦正作“赵逢”。今改回。

〔四〇〕李重进原作“李重赟”,据宋本、阁本及长编纪事本末卷一、宋史卷四八四本传改。

〔四一〕永兴节度副使“永兴”原作“承兴”,据宋本、阁本及旧五代史卷一〇一汉书隐帝纪、卷一〇九赵思绾传改。

〔四二〕见广顺二年宋本“见”上有“初”字。

〔四三〕以名闻宋本作“有司以名闻”。

〔四四〕及闻其死“及”原作“又”,据宋本、阁本及宋史卷二七二荆罕儒传改。

〔四五〕赴火死“赴”原作“焚”,据宋本、阁本及长编纪事本末卷一、宋史卷四八四李重进传改。

〔四六〕人一斛“一”原作“十”,据宋本、阁本及长编纪事本末卷一改。

〔四七〕人赐绢三匹“三”原作“二”,据宋本、阁本及宋大诏令集卷一八五改。

〔四八〕下蜀原作“下属”,据宋本、阁本及长编纪事本末卷二、编年纲目卷一改。

〔四九〕求之亦不可得“亦”字原脱,据宋本、阁本及涑水纪闻卷一补。

〔五〇〕然我亦终日侍侧“终日”原作“终身”,据宋本及涑水纪闻卷一、编年纲目卷一、宋史全文卷一改。

〔五一〕一日罢朝“罢”、“朝”原互倒,据宋本、阁本及涑水纪闻卷一乙正。

〔五二〕三朝政录阁本作“三朝圣政录”。“)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