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洞晓音律,前後亲制大小曲,及因旧典创新声者总三百九十。凡制大曲十八,曲破二十九,小曲一百七十;因旧曲造新声者五十八,若《宇宙贺皇恩》、《降圣万年春》之类,皆藩邸所作,以述太祖美德。诸曲多秘。而《平晋普天乐》者,平河东回所造,《万国朝天乐》者,又明年所造,每宴飨常用之。殿前都虞候崔翰尝侍大宴,闻鸡唱,因问伶官蔚茂多曰:“此可被管弦乎?”茂多因依其声,制曲曰《鸡叫子》。又民间作新声者甚众,而教坊不知也。

陈氏《乐书》曰:“宋朝禁坊所传,不过小儿女乐三种而已。女伎舞六十四人,引舞四人,执花四十人,卝童四人,从伎四十人,作语一人,凡总一百五十三。舞名有十焉,大宴酺会,禁坊进二种舞,每舞各进一色,舞叠方半,则工伎止立间以俳优戏毕。赏於崇德殿宴契丹人使,但作小儿舞一种而已。其他端门望夜,锡庆院赐群臣及酺宴,则舞工三十六人。凡此本唐宫中嬉燕之乐,伶萧相传,故附曲作舞而已。虽冠服小异,而工员常定,非如坐立二部出於当时之君有因而作也。至於优伶常舞大曲,惟一工独进,但以手袖为容,蹋足为节,其妙中者虽风旋鸟骞,不逾其速矣。然大曲前缓,叠不舞,至入破则羯鼓、震鼓、大鼓与丝竹合作,句拍益急,舞者入场,投节制容,故有摧拍歇拍之异,姿制俯仰,百态横出,然终於倡优诡玩而已,故贱工专习焉。郑、卫之乐也,虽放之可也。

雲韶部者,黄门乐也。开宝中,平岭表,择广州内臣之聪警者,得八十人,令於教坊习乐艺,赐名曰箫韶部。雍熙初,改曰雲韶部。有主乐内品八十人,歌三人,杂剧二十四人,琵琶四人,笙四人,筝四人,板四人,方响三人,觱篥八人,笛七人,杖鼓七人,羯鼓二人,大鼓二人,傀儡八人。每上元观灯,上巳、端午观水嬉,皆命作乐於宫中。遇南至、元正、清明、春秋祭社之节,亲王内中宴射,则亦用之。奏大曲十三(一曰中吕宫《万年欢》,二曰黄锺宫《中和乐》,三曰南吕宫《普天献寿》,此曲并太宗所制。四曰正宫《梁州》,五曰林锺商《泛清波》,六曰双调《大定乐》,七曰小石调《喜新春》,八曰越调《胡渭州》,九曰大石调《清平乐》,十曰般涉调《长寿仙》,十一曰高平调《罢金钲》,十二曰中吕调《绿腰》,十三曰仙吕调《采雲归》)。乐用琵琶、筝、笙、觱篥、笛、方响、杖鼓、羯鼓、大鼓、拍板,杂剧用傀儡。

钧容直者,军乐也。有内侍一人或二人监领,有押班二人,置乐二百三十二人,旧有百三十六人。景德二年,加歌二人,杂剧四十人,板十人,琵琶七人,笙九人,筝九人,觱篥四十五人,笛三十五人,方响十一人,杖鼓三十四人,大鼓八人,羯鼓三人,唱诞十人,小乐器一人,排歌四十人,掌撰词一人,太平兴国三年,诏籍军中之善乐者,命曰引龙直。每巡省游幸、亲征,则骑导车驾而奏乐。若御楼观灯、赐酺,或赏花、习射、观稼,则亦与教坊同应奉。赐酺则载第一山车。端拱二年,又选捧日、天武、拱圣军晓畅音律者,增多其数,以中使监视,藩臣以乐工上贡者亦隶之。淳化三年,改名钧容直,取钧天之义。初用乐工,同雲韶部。大中祥符五年,因鼓工温用之请,增《龟兹》部,如教坊。其奉天书及四宫观皆用之。又有东西班乐,亦太平兴国中选东西班习乐者,乐器独用银字觱篥、小笛、小笙。每骑从车驾而奏乐,或巡方则夜奏於宫殿庭,又诸军皆有善乐者,每车驾亲祀回,则衣绯绿衣,自青城至朱雀门,列於御道之左右、奏乐迎奉,其声相属,闻十数里。或军中宴设亦奏之。复有掉刀抢牌蕃歌等,不常置。及置清卫军选习乐者,令钧容直数之,内侍主其事,其园苑赐会及馆待契丹使。有亲从亲事乐及开封府衙前乐(园苑又分用诸军乐,诸州皆有衙前乐营)。

教坊自太宗亲制曲三百九十,乾兴以来通用之。仁宗洞晓音律,每禁中度曲,出以赐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