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舞‖以手舞之而无所执。舞以干戚羽旄为饰。以手舞足蹈为容。故《乐记》乐师均以人之手舞终焉。《通礼义纂》曰:“古者臣之於君,有拜手稽首之礼。”自後魏以来,臣之受恩者,皆以手舞足蹈为喜忭之极也。岂亦源流於此欤!

野舞《地官》:“舞师掌教小舞,凡野舞则皆教之。”教舞至於野人不遗,则舞师所教,亦无所不至矣。

《正义》曰:“大司乐所教《雲门》以下六舞是大舞;舞师所教帗舞以下七者是小舞。《内则》云‘十三舞《勺》,成童舞《象》’是小舞。又云‘二十舞《大夏》’,即此六舞也。”陈氏《乐书》:“曰执干扬而舞之,兵舞也;列五采缯为之,帗舞也;析众鸟羽为之,羽舞也;以凰之羽为之,皇舞也;以旄牛之尾为之,旄舞也。郑司农曰:‘社稷以帗,宗庙以羽,四方以皇,辟雍以旄,兵事以干,星辰以人。’郑康成曰:‘四方以羽,宗庙以人,山川以干,旱暵以皇。’然古之於大祭祀,有备乐必有备舞。《春秋》书‘有事於太庙,《万》入去籲’,则宗庙用干与羽矣。若夫散而用之,则有所不备,故山川以干,社稷以帗,四方以羽,旱暵以皇,二郑之论疏矣。《大司乐》曰‘舞《咸池》以祭地示’,则社稷不特帗舞也;‘舞《大夏》以祭山川’,则山川不特兵舞也。於《咸池》之类,言其章不言其器,於帗舞之类,言其器不言其章,互备故也。《书》言:‘舞干羽于两阶’《乐记》:‘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郊特牲》、《明堂位》、《祭统》皆言:‘朱干玉戚,以舞《大武》,皮弁素积,以舞《大夏》’《简兮》之诗言‘硕人俣俣,公庭万舞’,继之‘左手执籲,右手秉翟’,要皆先武後文者,盖尧舜揖逊,其舞先干後羽,以苗民逆命故也;汤武征伐,其舞先武後文者,以有武功为大故也。”

按:《正义》以《雲门》、《大卷》、《大咸》、《大夏》、《大濩》、《大武》为大舞,以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为小舞。然以愚观之,《雲门》以下,舞之名也,若帗,若羽,若皇,若旄,若干,若人,则舞之具也。有此六者之具,然後可以舞,此六代之舞,非於小舞之外,别有所谓大舞也。盖六代之舞,其名虽异,而所用之具则同。然必谓之帗舞、羽舞云者,以其或施之社稷,或施之山川旱暵之属,其用各有不同耳。舞师所教,是各指其所习而言,故谓之帗舞、羽舞。大司乐所教,是通指其集大成而言,故谓之《雲门》、《大咸》,譬之为学帗、羽、皇、旄、干、人,则诵诗读书是也;《雲门》至《大武》,则作文是也。而诵诗读书,固所以作文也。《乐书》互相备之说得之。

●舞器

相‖状如鼙,韦表糠里,以漆〈足夾〉局,承而击之,所以辅乐。《乐记》:“治乱以相。”诸家乐图多以相为节。是相所以辅乐,亦所以节舞。今太乐武舞用之。二工在舞者之左,手抚两端,以节舞者之步,岂亦得相之遗制欤!或谓相即拊也,误矣。《乐记》言“会守拊鼓”於前,而以“治乱以相”继之,则拊以倡乐,相以节乐,岂得同为一器乎?

应‖小舂谓之应,所以应大舂所倡之节也。《周官》笙师掌教,牍长七尺,应则如桶而方,六尺五寸,中象柷有椎连底,左右相击以应柷也。礼图,其形正圆而内外皆朱。

牍以竹为之,五寸,杀其声而使小,所以节乐也。故舂牍,《周官》以笙师掌之,以教祴乐焉,祴以示戒节之故也。盖牍有长短,长者七尺,短者三尺,虚中如筩而无底,其端有两窍而髹画之,列之於庭,以两手筑地,为宾出之节也。

雅‖笙师掌教雅以教《祴夏》,盖宾出以雅,欲其醉不失正也;工舞以雅,欲其讯疾不失正也。先儒谓状如漆桶而弇口,大二围,长五尺六寸,以羊韦鞔之,旁有两纽,疏画武舞,工人所执所以节舞也。

戈·《周官‖司戈盾》:“祭祀授舞者兵。”《文王世子》:“春夏学干戈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