竽笙‖近代竽笙十九簧,盖後人象竽倍声因以名之。然竽、笙异器而同和,故《周官》竽与笙均掌之以笙师焉。既谓之竽矣,安得又谓之笙乎?古人之制,必不然矣。世人或谓大笙谓之簧,是不知笙中有簧,而簧非笙也。
凤翼笙(参差竹,其制如两生之竹而共一匏)‖昔王子晋之笙,其制象凤翼,亦名参差竹,盖尝於缑山月下吹之。唐太和中,有尉迟章尤妙於此。宣宗已降,有范汉恭,其子师保在陕州,亦曲尽父艺。咸通以後,有相存质、杨敬元并称妙手。
义管笙(二管十七簧)‖宋朝大乐所传之笙,并十七簧。旧外设二管不定置谓之义管,每变均易调,则更用之。世俗之乐,非先王之制也。
雲和笙‖《汉武帝内传》西王母命侍女董双成吹雲和之笙,盖其首象雲也,与雲和琴、雲和筝类矣。
十七管笙‖《唐乐图》所传十七管之笙,通黄钟二均声,清乐用之。
十二管笙‖《唐乐图》所传十二管之笙,宴乐用之。
十二月笙(十二枚)‖後周郑译献新乐,十二月各一笙,每笙十六管,宣帝令与斛斯证议,证駁之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然一笙十六管,总一百九十二管,既无相生之理,又无还宫之义,深恐郑声乱乐,未合古制,窃谓不可。”帝纳之,停译所献。其制今亡。
篍‖篍,吹筩也,言其声秋秋然也。《急就章》“箛篍起居课後先”,言箛簧及篍为作休之节。今闤闠间欲相号令,乃吹指为节,此吹筩之遗制欤。
击竹‖击竹之制,近世民间多有之,盖取竹两片紧厚者治而为之,其长数寸,手中相击为节,与歌指相和焉。方之渐离所善者,固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