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帝崩,葬永平陵(五月丁巳崩,七月戊午葬)。
哀帝崩,葬安平陵(二月丙辰崩,三月壬申葬)。
简文帝崩,葬高平陵(七月已未崩,十月丁卯葬)。
孝武帝崩,葬陵平陵(九月庚申崩,十月甲申葬)。
安帝义熙十二年,刘裕北伐,秦将姚光以洛阳降,兼司空高密王恢之修谒五陵。
安帝崩,葬休平陵(十二月戊寅崩,正月庚申葬)。
恭帝崩,葬冲平陵。
宋崔元凯《丧仪》云:“铭旌,今之旐也。天子丈二尺,皆施跗树於圹中。遣车九乘,谓结草为马,以泥为车,疏布〈車育〉,四面有障,置圹四角。以载遣奠牢肉,斩取骨胫,车各一枚。”
武帝,崩葬丹阳建康县蒋山初宁陵(五月癸亥崩,七月已酉葬)。
武帝母孝懿萧皇后崩,遗令:“汉世帝后陵皆异处,今可於茔域之外别为一圹,一遵往式。”乃开别圹,与兴宁合坟。
初,武帝微时,贫约过甚,孝皇之殂,葬礼多阙,帝遗旨太后百岁後不须祔葬,至今故称后遗令云。
文帝每岁正月谒初宁陵,孝武明帝,亦每岁拜初宁,长宁陵。
文帝崩,葬长宁陵(二月甲子崩,三月癸巳葬)。
孝武帝崩,葬丹阳秣陵县岩山景宁陵(五月庚申崩,七月丙午葬)。
明帝崩,葬临沙县莫府山高宁陵(正月已亥崩,七月戊寅葬)。
齐高帝崩,梓宫於东府前渚升龙舟,葬於武进泰安陵。於升龙舟卒哭,内外反吉(三月壬戌崩,四月丙午葬)。
武帝崩,葬景安陵(七月戊寅崩,八月丙寅葬)。
明帝崩,葬兴安陵。
梁武帝崩,葬修陵(五月丙辰崩,十二月乙卯葬)。
简文帝崩,葬庄陵(十月壬寅崩,次年侯景平,以四月乙丑日葬)。
陈永定三年七月,武帝崩。尚书左丞庾特云:“晋、宋以来,皇帝大行仪注,未祖一日,告南郊太庙,奏策奉谥。梓宫将登辒輬,侍中欣奏,已称某谥皇帝。遣奠,出於阶下,方以此时,乃读哀策。而前代策文,犹称大行皇帝,请明加详正。”国子博士、知礼仪沈文阿等谓:“应劭《风俗通》,前帝谥未定,臣子称大行以别嗣主。近检梁仪,自梓宫将登辒輬,版奏皆某谥皇帝登辒輬。伏寻今祖祭以奉策谥,哀策既在庭遣祭,不应犹称大行。且哀策篆书,藏於元宫,请依梁仪,以传无穷。”诏可。
武帝崩,六日成服,时朝臣共议大行皇帝灵座侠御人衣服吉凶之制,博士沈文阿议,宜服吉服。刘师知议云:“既称成服,本备丧礼。按梁昭明太子薨,成服侠侍之官,悉著縗斩,唯著凯不异,此即可拟。愚谓六日成服,侠灵座须服縗絰。”中书舍人蔡景历、江德藻、谢岐等同师知议。时以二议不同,乃启取左丞徐陵决断。陵云:“《山陵·卤簿》吉部伍中,公卿以下导引者,爰及武贲、鼓吹、执盖、奉车,并是吉服,岂容侠御独为縗絰?若言公御胥吏并服縗苴,此与梓宫部伍有何差别?若言文物并吉,司事者凶,岂容杖絰而奉华盖,縗衣而升玉辂邪?同博士议谢岐议。”曰:“灵筵祔宗庙,梓宫还出陵,实如左丞议。但山陵卤簿,备有吉凶,从灵舆者仪服无变,从梓宫者皆服苴縗。爰至士礼,悉同此制,此自是山陵之仪,非关成服。今谓梓宫灵駞,共在西阶,称为成服,亦无卤簿,直是爰自胥吏,上至王公,四海之内,必备縗絰。按梁昭明太子薨,略是成例,岂容凡百士庶,悉此日服重,而侍中至於武卫,最是近官,反鸣玉纡青,与吉不异?左丞既推以山陵事,愚意或谓与成服有殊。”众议不能决,乃具录二议奏闻。上从师知议。
武帝崩,葬万安陵(六月丙午崩,八月丙申葬)。
文帝崩,葬永宁陵(四月癸酉崩,六月丙寅葬)。
宣帝崩,葬显宁陵(正月甲寅崩,二月癸巳葬)。
後魏道武帝崩,葬盛乐金陵(天赐六年十月戊辰崩,永兴二年七月甲寅葬)。
明元帝崩,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