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祐定风师坛高三尺,周三十三步;雨师、雷师坛高三尺,方一丈九尺。

庆历四年,灵台郎王太明言:“按《占书》,主河、江、淮、济沟渠溉灌之事十九星,汴口祭河、渎七位,而不及星。”司天监定亢池主渡水,往来送迎事;北河为胡门北界,南河为越门南界,主司空,掌水土功事,皆不主江、淮、济、箕、斗、奎三星,颛主津渎,太明所遗,请与东井、天津、天江、咸池、积水、天渊、天潢、水位、水府、四渎、九坎、天船、王良、罗堰等十七星在天河内者,当祠。二月,诏汴口祭河兼祠十七星。

庆历中,修大火祠,在南京,三月、九日祠之。初,鸿庆宫灾,集贤校理胡宿请修火祀,以阏伯对祭大火。礼官议曰:“阏伯配火侑食,如周弃配稷、后土配社之比,下历千岁,遂为重祀。祖宗以来,郊祀上帝,而大辰已在从祀,阏伯之庙,每因赦文及春秋,委京司长吏致奠,咸秩之典,未始云阙。然国家有天下之号,实本於宋,五运之次,又感火德,宜因兴王之地,商邱之旧,作为坛兆,秩祀大火,以阏伯配。建辰、建戌出纳之月,内降祝版,留司长吏奉祭行事。笾豆牲币,得视中祠,虽非旧章,特示新礼。”阏伯旧庙,官给财费修饰,乃上坛制:高五尺,广二尺,四出陛,陛广尺,壝一重,四面距坛各二十五步。位版以黑漆朱书曰大火位,配位曰阏伯位。牲用羊一、豕一,器准中祠。岁以三、九月择日,长吏已下分三献,州、县官摄太祝、奉礼。小祠,庆历献官有祭服。

神宗熙宁四年,司天中官正周琮言:“《泰一经》推算,七年甲寅岁,泰一阳九、百六之数,复元之初。故《经》言:‘太岁有阳九之灾,泰一有百六之厄,皆在八元之初终。’今阳九、百六当癸丑、甲寅之岁,为灾厄之会。然五福泰一,自国朝雍熙元年甲申岁,入东南巽宫时,修东泰一宫。天圣七年乙巳岁,五福泰一入西南坤位,修西泰一宫。请稽详故事,崇建宫宇,迎五福泰一於京师。”诏将作监於集禧观相视建宫。六年,中泰一宫成,命宰相王安石为奉安泰一使,枢密副使吴充、龙图阁学士孙固等为前导官,主管卤簿,奉安神像,降德音於天下。

太常礼院言:“中泰一宫冠服,依东、西泰一,而东、西泰一惟五福、君基冠通天冠,大游以下皆冠道冠。按《史记》,天神贵者泰一,泰一佐者五帝。又方士言十泰一皆天之尊神,请并用通天冠、绛纱袍。”从之。

元丰四年,郊庙奉祀礼文所言:“国朝时令,秋分享寿星於南郊。熙宁祀仪,於坛上设寿星一位,南向;又於坛下卯陛之南,设角、亢、氐、房、心、尾、箕七位,东向。按《尔雅》曰:‘寿星,角、亢也。’说者曰:‘数起角、亢,列宿之长,故曰寿星,非此所谓秋分所享寿星也。’今於坛下设角、亢位,且以氐、房、心、尾、箕同祀,尤为无名。又按《晋书·天文志》:‘老人一星在弧南,一曰南极,常以秋分之旦见於丙,春分之夕没於丁,见则治平,主寿昌,常以秋分候之南郊。’後汉於国都南郊立老人星庙,常以仲秋祀之,则寿星谓老人星矣。请依後汉,於坛上设寿星一位,南向,祀老人星,其坛下东方七宿位不宜复设。”从之。

《政和五礼新仪》:寿星坛高三尺,东西长一丈三尺,南北长一丈二尺,四出陛,一壝,二十五步。

六年,太常博士何洵直言:“熙宁祀仪,春秋仲月祀九宫贵神,当与社稷为比,为大祠。祝版依会昌故事、《开宝礼书》,书御名。”

礼部言:“五福、十泰一祝版署词,称嗣天子臣某。谨按:古之祝辞,以天子至尊,虽祇事天地、宗庙,示民严上,盖未有称臣者。故《礼》曰:‘践祚临祭祀,内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内谓宗庙,外谓郊社。《大戴礼》载祀天祝文,称予一人某。汉承古礼,称天子以事天,其赞享辞又曰皇帝。魏明帝始诏天地、明堂、五郊可称天子臣某。东晋贺循制策祝文,称皇帝臣某。沿袭至今,盖用魏晋之制。本朝仪注祀仪,於上帝、五帝、日、月并称臣。检会昌九宫贵神祝版,进书已不称臣。五福、十泰一当依熙宁六年以前故事,其被遣之官,自宜称臣。如此,则不失轻重之体。”从之。

哲宗元祐七年,监察御史安鼎言:“本朝春秋祀九宫泰一用羊、豕,其四立祭泰一宫十神皆无牲,以素馔加酒焉。再详《星经》,泰一一星在紫宫门右,天一之南,号曰天之贵神。其佐曰五帝,主使十六神,知风雨、水旱、兵革、饥馑、疫疾、灾害之事。《唐书》曰:‘九宫贵神实司水旱。泰一掌十六神之法度,以辅人极。’《国朝会要》:‘十神泰一,亦云天之尊神,及十精、十六神并主风雨。’由是观之,十神泰一、九宫泰一与汉所祀太乙,共是一神。今十神皆用素馔,而九宫并荐羊、豕,荤素不同,似非礼意。”诏令礼官详定。礼官言:“九宫、十神泰一各有所主,名义不同,即非一神。故自唐迄今皆用牲牢,别无祠坛用素食之礼。欲依旧制。”从之。

徽宗崇宁元年,诏建长生宫於洞真宫旧址,以祠荧惑。

其後,又诏天下崇宁观并建火德真君殿,仍诏正殿以“离明”为名。泰常博士罗畸言:“荧惑者,至阳之精。比者,就国之阳,特开琳馆,以安其灵。谓宜仿泰一宫遣官荐献,或立坛於南郊,如祀灵星、寿星之仪。”从之。七月,有司言:“阏伯,陶唐氏之火正也,居宋地。国家以火德王天下,而兴王之都实次大火。阏伯有功於宋,宜从祀离明殿。”从之。四年,礼部言:“离明殿增阏伯位。按《春秋传》:五行之官,封为上公,祀为贵神。祝融,高辛之火正也;阏伯,陶唐氏之火正也。祝融既为上公,则阏伯亦当服上公衮冕九章之服。”从之。

《五礼新仪》:立夏日祀荧惑及祀阳德。荧惑坛广四丈,高七尺,四出陛,两壝,二十五步。阳德观火德、荧惑,以阏伯配,俱南向(五方火精、神等,并为从祀)。

政和三年,议礼局上《五礼新仪》:立春,祀东泰一宫;立夏、季夏土王日,祀中泰一宫;立秋日,祀西泰一宫;立冬,日祀中泰一宫。

中泰一宫真室殿,五福泰一在中,君基泰一在东,大游泰一在西,俱南向。延休殿,四神泰一。承釐殿,臣基泰一在东,西向,北上。凝祐殿,直符泰一。臻福殿,民基泰一在西,东向,北上。膺庆殿,小游泰一在中,天一泰一在东,地一泰一在西。灵贶殿,太岁在中,太阴在西,俱南向。三皇、五方帝、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十日、十二辰、天地水三官、五行、九宫、八卦、五岳、四海、四渎、十二山神等,并为从祀。东、西泰一宫准此。东泰一宫大殿,五福泰一在东君,基泰一在西,俱南向。大游泰一殿在大殿之北,南向。臣基泰一殿在南,北向。小游泰一、直符泰一、四神泰一殿在大殿之东,西向,北上。天一泰一、民基泰一、地一泰一殿在大殿之西,东向,北上。西泰一宫黄庭殿,五福泰一在中,君基泰一在东,大游泰一在西;均福殿,小游泰一在中,俱南向。延贶殿,天一泰一在中,四神泰一在南,臣基泰一在北,俱西向。资祐殿,地一泰一在中,民基泰一在南,直符泰一在北,俱东向。

《五礼新仪》:仲春、仲秋祀九宫贵神,坛三成,一成纵广十四丈,再成纵广十二丈,三成纵广十丈,各高三尺。其上依方位置小坛九,各高一尺五寸,纵广八尺,四陛,又西南为一陛曰坤道,两壝,每壝二十五步。

四月,议礼局议上《五礼新仪》,立秋後辰日祀灵星,坛高三尺,周八步四尺,四出陛,一壝,二十五步。

详定郊庙奉祀礼文所言:“《周礼》:‘小宗伯之职,兆五帝於四郊,四类亦如之。’郑氏曰:‘兆为坛之茔域。四类,日、月、星、辰,运行无常,以气类为之位。兆日於东郊,兆月与风师於西郊,兆司中、司命於南郊,兆雨师於北郊。’各以气类而祭之於四郊,则谓之四类。汉仪,县邑常以丙戌日祠风伯於戌地,以已丑日祠雨师於丑地,亦从其类故也。熙宁祀仪,兆日於东郊,兆月於西郊,是以气类为之位。至於兆风师於国城东北,兆雨师於国城西北,司中、司命於国城西北亥地,则是各从其星位,而不以气类,非所谓四类也。请稽旧礼四类之义,兆风师於西郊,祠以立春後丑日;兆雨师於北郊,祠以立夏後申日;兆司命、司禄於南郊,祠以立冬後亥日。其坛兆则从其气类,其祭辰则从其星位,仍依熙宁祀仪,以雷师从雨师之位,以司民从司中、司命、司禄之位。其雨师、雷师为二坛,同壝;司中、司民、司禄为四坛,同壝。坛制高广自如故事。其祀风师、雨师,则用柏柴升烟。”并从之。“)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