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东南过彭城县东北。

泗水西有龙华寺,是沙门释法显,远出西域,浮海东还,持龙华图,首创此制。法流中夏,自法显始也。其所持天竺二石,仍在南陆东基堪中。其石尚光洁可爱。泗水又南,水入焉。而南迳彭城县故城东。周显王四十二年,九鼎沦没泗渊。秦始皇时而鼎见于斯水。始皇自以德合三代,大喜,使数千人没水求之,不得,所谓鼎伏也。亦云:系而行之,未出,龙齿齧断其系。故语曰:称乐大早绝鼎系,当是孟浪之传耳。泗水又迳龚胜墓南,墓碣尚存。又迳亚父冢东。《皇览》曰:亚父冢在庐江居巢县郭东。居巢亭中。有亚父井。吏民视事皆祭亚父于居巢厅上。后更造祠于郭东,至今祠之。按《汉书·项羽传》,历阳人范增未至彭城而发疽死,不言之居巢。今彭城南有项羽凉马台。台之西南山麓上,即其冢也。增不慕范蠡之举,而自绝于斯,可谓褊矣。推考书事,墓近于此也。

●又东南过吕县南。

吕,宋邑也。《春秋·襄公元年》,晋师伐郑及陈,楚子辛救郑,侵宋吕留。是也。县对泗水。汉景帝三年,有白颈乌与黑乌群斗于县,白颈乌不胜,堕泗水中死者数千,京房《易传》曰:逆亲亲,厥妖白黑乌斗。时有吴、楚之反。泗水之上有石梁焉,故曰吕梁也。昔宋景公以弓工之弓,弯弧东射,矢集彭城之东,饮羽于石梁,即斯梁也。悬涛崩渀,实为泗险。孔子所谓鱼鳖不能游,又云:悬水三十仞,流沫九十里,今则不能也。盖惟狱之喻,未便极天,明矣。《晋太康地记》曰:水出磬石,《书》所谓泗滨浮磬者也。泗水又东南流,丁溪水注之。溪水上承泗水于吕县,东南流,北带广隰,山高而注于泗川。泗水冬春浅涩,常排沙通道,是以行者多从此溪。即陆机《行思赋》所云乘丁水之捷岸,排泗川之积沙者也。晋太元九年,左将军谢玄于吕梁,遣督护闻人奭,用工九万,拥水立七埭,以利运漕者。

●又东南过下邳县西。

泗水历县,迳葛峄山东,即奚仲所迁邳峄者也。泗水又东南迳下邳县故城西,东南流,沂水流注焉,故东海属县也。应劭曰:奚仲自薛徙居之,故曰下邳也。汉徙齐王韩信为楚王,都之,后乃县焉,王莽之闰俭矣。东阳郡治。文颖曰:秦嘉,东阳郡人,今下邳是也。晋灼曰:东阳县本属临淮郡,明帝分属下邳,后分属广陵。故张晏曰:东阳郡,今广陵郡也。汉明帝置下邳郡矣。城有三重,其大城中有大司马石苞、镇东将军胡质、司徒王浑、监军石崇四碑。南门谓之白门,魏武擒陈宫于此处矣。中城,吕布所守也。小城,晋中兴,北中郎将荀羡、郗昙所治也。昔泰山吴伯武少孤,与弟文章相失二十馀年,遇于县市。文章欲欧伯武,心神悲恸,因相寻问,乃兄弟也。县为沂、泗之会也。又有武原水注之。水出彭城武原县西北,会注陂南,迳其城西,王莽之和乐亭也。县东有徐庙山,山因徐徙,即以名之也。山上有石室,徐庙也。武原水又南合武水,谓之泇水。南迳刚亭城,又南至下邳入泗,谓之武原水口也。又有桐水出西北,东海容邱县东南,至下邳入泗。泗水东南迳下相县故城东,王莽之从德也。城之西北,有汉太尉陈球墓,墓前有三碑,是弟子管宁、华歆等所造。初平四年,曹操攻徐州,破之,拔取虑、睢陵、夏邱等县,以其父避难,被害于此,屠其男女十万,泗水为之不流。自是数县人无行迹,亦为暴矣!泗水又东南得睢水口。泗水又迳宿预城之西,又迳其城南,故下邳之宿留县也,王莽更名之曰康义矣。晋元皇之为安东也,督运军储而为邸阁也。魏太和中,南徐州治,后省为戍。梁将张惠绍北入,水军所次,凭固斯城,更增修郭,堑其四面,引水环之。今城在泗水之中也。

●又东南入于淮。

泗水又东迳陵栅南,《西征记》曰:旧陵县之治也。泗水又东南迳淮阳城北,城临泗水。昔菑丘诉饮马斩蛟,眇目于此处也。泗水又东南迳魏阳城北,城枕泗川。陆机《行思赋》曰:行魏阳之枉渚,故无魏阳,疑即泗阳县故城也。王莽之所谓淮平亭矣。盖魏文帝幸广陵所由,或因变之,未详也。泗水又东迳角城北,而东南流注于淮。考诸地说,或言泗水于睢陵入淮,亦云于下相入淮,皆非实录也。

●沂水出泰山盖县艾山。

郑玄云:出沂山,亦或云临乐山。水有二源,南源所导,世谓之柞泉,北水所发,俗谓之鱼穷泉,俱东南流,合成一川。右会洛预水,水出洛预山,东北流注之。沂水东南流,左合桑预水,水北出桑预山,东流注于沂水。沂水又东南,螳螂水入焉,水出鲁山,东南流,右注沂水。

沂水又东迳盖县故城南,东会连绵之水,水发连绵山,南流迳盖城东,而南入沂。沂水又东迳浮来之山,《春秋经》书:公及莒人盟于浮来者也。即公来山也,在邳乡西,故号曰邳来之间也。浮来之水注之,其水左控三川,右会甘水,而注于沂。沂水又南迳爆山西,山有二峰,相去一里,双峦齐秀,圆峙若一。

沂水又东南迳东莞县故城西,与小沂水合。孟康曰:县故郓邑,今郓亭是也。汉武帝元朔二年,封城阳共王子吉为东莞侯。魏文帝黄初中,立为东莞郡,《东燕录》谓之团城。刘武帝北伐广固,登之以望五龙。魏南青州治。《左氏传》曰:莒、鲁争郓,为日久矣。今城北郓亭是也。京相璠曰:琅邪姑幕县南四十里员亭,故鲁郓邑世变其字,非也。《郡国志》,东莞有郓亭。今在团城东北四十里,犹谓之故东莞城矣。

小沂水出黄孤山,西南流迳其城北,西南注于沂。沂水又南与闾山水合,水出闾山,东南流,右佩二水,总归于沂。

沂水南迳东安县故城东,而南合时密水,水出时密山,春秋时莒地。《左传》:莒人归共仲于鲁及密而死,是也。密水东流。迳东安城南。汉封鲁孝王子强为东安侯。密水又东南流入沂。

沂水又南,桑泉水北出五女山,东南流,巨围水注之。水出巨围之山,东南注于桑泉水。桑泉水又东南,堂阜水入焉,其水导源堂阜,《春秋·庄公九年》,管仲请囚,鲍叔受之,及堂阜而税之。杜预曰:东莞蒙阴县西北有夷吾亭者是也。堂阜水又东南注桑泉水。桑泉水又东南迳蒙阴县故城北,王莽之蒙恩也。又东南与{山叟}崮水合。水有二源双会,东导一川,俗谓之汶水也。东迳蒙阴县,注桑泉水。又东南,卢川水注之,水出鹿领山,东南流,左则二川臻凑,右则诸葛泉源斯奔,乱流迳城阳之卢县,故盖县之卢上里也。汉武帝元朔二年,封城阳共王子刘稀为侯国。王莽更名之曰著善矣。又东南注于桑泉水,桑泉水又东南,右合蒙阴山水。水出蒙阴山,东北流。昔琅邪承宫避乱此山,立性好仁,不与物竞。人有认其黍者,舍之而去。其水又东北流,注于桑泉水,又东南入沂。沂水又南迳阳都县故城东,县故阳国也。齐同盟,齐利其地而迁之者也。汉高帝六年,封将军丁复为侯国。

沂水又南与蒙山水合,水出蒙山之阴,东流迳阳都县南,东注沂水。

沂水又左合温水,水上承温泉陂,而西南入于沂水者也。

●南过琅邪临沂县东,又南过开阳县东。

沂水南迳中丘城西。《春秋·隐公七年》,夏,城中邱。《左传》曰:书不时也。

沂水又南迳临沂县故城东。《郡国志》曰:琅邪有临沂县,故属东海郡。

有治水注之,水出泰山南武阳县之冠石山。《地理志》曰:冠石山,治水所出。应劭《地理风俗记》曰:武水出焉。盖水异名也。东流迳蒙山下,有祠。治水又东南迳颛臾城北。《郡国志》曰:县有颛臾城,季氏将伐之。孔子曰: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便,近于费者也,治水又东南流,迳费县故城南。《地理志》东海之属县也,为鲁季孙之邑。子路将堕之。公山弗扰师袭鲁,弗克。后季氏为阳虎所执,弗扰以费畔,即是邑也。汉高帝六年,封陈贺为侯国。王莽更名之曰顺从也。许慎《说文》云:沂水出东海费县东,西入泗,从水,斤声。吕忱《字林》亦言是矣。斯水东南所注者沂水,在西,不得言东南趣也,皆为谬矣。故世俗谓此水为小沂水。治水又东南迳祊城南。《春秋·隐公八年》,郑伯请释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使宛归泰山之祊而易许田。杜预《释地》曰:祊,郑祀泰山之邑,在琅邪费县东南。治水又东南流注于沂。“)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