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道二年十一月丁卯朔,司天冬官正杨文镒上言:“请于新历六十甲子外更增二十年。”事下有司,判司天监苗守信等议,以为无所稽据,不可用。上曰:“支干相承,虽止于六十,傥两周甲子共成上寿之数,期颐之人得见所生之岁,不亦善乎?”因诏有司新历以百二十甲子为限。

释老

太平兴国七年六月。唐自元和以后,不复释经。江南始用兵之岁,有中天竺摩伽陀国僧法天者至鄜州,与河中梵学僧法进共释经义,如出《无量寿》、《尊胜》二经十佛赞法进笔受缀文〔9〕,知州王龟从润色之,遣法天、法进献经阙下。太祖召见慰劳,赐以紫方袍。法天请游名山,许之。上即位五年,又有北天竺迦湿弥罗国僧天息灾、乌镇曩国僧施护继至。法天闻天息灾等至,亦归京师。上素崇尚释教,即召见天息灾等,令阅乾德以来西域所献梵经〔10〕。天息灾等皆晓华言,上遂有意翻译,因命内侍郑守钧就太平兴国寺建译经院。是月院成,诏天息灾等各译一经以献,择梵学僧常谨、清沼等与法进同笔受缀文,光禄卿汤悦、兵部员外郎张洎参详润色之。

七月癸卯〔11〕,幸译经院,尽取禁中所藏梵书,令天息灾等视藏录所未载者翻译之。

《实录》、本纪皆不书,今据本志及《会要》追记之。

八年十月甲申,上以新译经五卷示宰相,因谓之曰:“浮屠氏之教,有裨政治,达者自悟渊微〔12〕,愚者妄生诬谤。朕于此道,微究宗旨。凡为君治人,即是修行之地。行一好事,天下获利,即释氏所谓利他者也。庶人无位,纵或修行自苦,不过独善一身。如梁武舍身为寺,家奴百官率钱收赎,又布发于地,令桑门践之,此真大惑,乃小乘偏见之甚,为后代笑。为君者抚育万类,皆如赤子,无偏无党,各得其所,岂非修行之道乎?虽方外之说,亦有可观者。卿等试读之,盖存其教,非溺于释氏也。”赵普曰:“陛下以尧舜之道治世,以如来之行修心,圣智高远,洞悟真理,固非臣下所及。”是岁,赐译经院额曰传法,令两街选童子五十人,就院习梵学字,从天息灾等所请也。

雍熙二年十月丙午,以天竺僧天息灾为译经三藏明教大师,施护为传教大师,并授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仍月给俸禄,□□□□□□□□〔13〕。

太平兴国七年六月。先是,舒州怀宁县有老僧过民柯萼家〔14〕,率萼诣万岁山取宝〔15〕。僧以杖于古松下掘得黝石,上刻志公记曰:“吾观四五朝后,次于丙子年〔16〕,赵号二十一帝。敬醮潜山九天司命真君,社稷永安。”僧忽不见。萼以石刻来献,于是诏舒州修司命真君祠,黄门綦政敏督其役,总成六百三十区,号曰灵仙观。

太平兴国六年十月甲午,苏州言太乙宫成。先是,方士言:五福太乙,天之贵神也。行度所至之国,民受其福。以数推之,当在吴越分。故令筑宫以祀之。

八年五月丁巳,相州言风雹害稼〔17〕。司天春官正襄城楚芝兰上言:“京师帝王之都,百神所集。今城之东南一舍而近有地名苏村。若于此为五福太乙作宫,则万乘可以亲谒,有司便于祗事,何为远趋江外,以苏台为吴分乎?”议者不能夺。丁卯,诏从芝兰议,徙建太乙宫于苏村,东上閤门使乐陵赵鎔督其役,仍令芝兰及枢密直学士张齐贤同定祭法。

十二月己未,太乙宫成,凡千一百区,命齐贤等共视之。齐贤等言:“太乙五帝之佐,天神之至贵者。请用祭天之礼杀其半,又少损之。”上令增教坊从官百人,自昏祠至明,如汉制,每岁四立日行祀礼。

端拱二年八月。先是,上遣使取杭州释迦佛舍利塔置阙下,度开宝寺西北隅地,造浮屠十一级以藏之。上下三百六十尺,所费亿万计,前后逾八年。癸亥工毕,巨丽精巧,近代所无也。知制诰田锡尝上疏谏,其言有切直者,则曰:“众以为金碧荧煌,臣以为涂膏衅血。”上亦不怒。

锡此疏必可观,惜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