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年二月,兼署提督。五月,拳匪乱作,杀教士、教民,毁教堂、围使馆,各国联军兵舰麇集大沽,中外鼎沸。之洞叠请剿乱民、护使馆,不报;则急电各国外部及来华水师将领,立保护东南约,勿扰京师、惊乘舆。并联合各疆臣与外国领事立约,不得犯长江。及两宫西幸,又坚明约束,勿扰襄、樊,以通东南贡赋之道。七月,联军入京师;朝廷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诸国议和。之洞电告鸿章:“款局当速议,迟恐生变”;并陈四要义,驳正要挟诸款。时唐才常等保皇党余孽,乘京师不守,谋纠合湘、皖、江南会匪,起事于汉口;刊布富有票,分设粮台,立官职、造伪印,名为“东南新造自立之国”。安徽大通、湖南临湘已举事,分投武汉、新堤。之洞檄将士詗捕渠魁数十人寘之法,散其党众,事乃大定。俄乘拳乱,占东三省,胁将军增祺定新约,迫鸿章画押已有日矣;之洞力争,电奏凡二十余上,遂得寝。
明年讲定,两宫回銮。论功,加太子少保。之洞以兵事粗定,乃与刘坤一上变法三疏。其一谓“中国不贫于财而贫于人才、不弱于兵而弱于志气。人才之贫,由于见闻不广、学业不实;志气之弱,由于苟安者无履危救亡之远谋、自足者无发愤好学之果力。保邦致治,非人无由。今就育才兴学之大端,参考古今、会通文武,酌拟四事:曰设文武学堂、改文科、停武试、奖游学。此四者,为求才治国之首务。盖非育才,不能图存;非兴学,不能育才;非变文、武两科,不能兴学;非游学,不能助兴学之所不足”。
其一谓“治国如治疾然。阴阳之能为患者,内有所不足也;七情不节,六气感之。此因内改不修而致外患之说也。疗创伤者必先调其服食、安其脏腑、行其血气、去其腐败,然后施以药物鍼石而有功。此欲行新法,必先除旧弊之说也。盖立国之大要有三:一曰治、二曰富、三曰强。国既治,则贫弱者可以力求富强;国不治,则富强者亦必将转为贫弱。整顿中法者,所以为治之具也;采用西法者,所以为富强之谋也。今就中法之必应整顿变通者筹十二事:曰崇节俭、曰破常格、曰停捐纳、曰课官重禄、曰去书吏、曰考差役、曰恤刑狱、曰改选法、曰筹画八旗生计、曰裁屯卫、曰汰绿营、曰简文法。此十二者,皆中国积弱不振之故。今日外患日深,其乐因循、务欺饰,动以民心固结为言;不知近日民情已非三十年前之旧,羡外国之富而鄙中土之贫、见外兵之强而疾官军之懦、乐海关之平允而怨厘局之刁难、夸租界之整肃而苦胥吏之骚扰,于是民从洋教、商挂洋旗、士入洋籍,始由否隔寝成涣散,乱民渐起,邪说乘之。邦基所关,不胜忧惧。必先将以上诸弊一律铲除,方足以固民心,御外侮”。其一谓“环球各国,日新月盛。究其政体、学术,大率皆累数百年之研究、经数千人之修改,成效既彰,转相仿效;美洲则采之欧州、东洋复采之西洋。如药有经验之方剂、路有熟游之途径,正可相我病证,以为服药之重轻;度我筋力,以为行程之迟速。盖无有便于此者。今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就其切要易行者,胪举十一事:曰广派游历、曰练外国操、曰厚军实、曰修农政、曰劝工艺、曰定矿律路律商律交涉刑律、曰用银圆、曰行印花税、曰推行邮政、曰官收洋药、曰多译东西各国诸书。此十一者,皆举其切要而又不可不行者。布告天下,则不至于骇俗;施之实政,则不至于病民。而大旨,尤在考西人富强之本源、绎西人立法之深意。再臣所陈诸事,需费不赀,论者必以度支困绌为词。不知节用与自强,宜并行、不宜偏废。今若不图自强,但竭海内之财,岁供赔款以求无事,则外国必将视我为苟安无志之人,而彼之轻我、侮我者更将步进,不待赔款还清而中国已不能自立矣”。疏入,上多从之。
初,中东事定,湖北创立武备自强诸学堂、两湖经心书院,更定课程,以学堂之法教之。至是,诏立学堂。乃胪陈办法十五条:首师范、次小学、次文普通中学、次武普通中学、次文高等、次武高等、次方言、次农学、次工学、次劝成学堂、次仕学院、次经费、次省外中小学、次蒙学、次设学务处以资董理。筹要旨八条:一、小学为至要,二、日课专加读经、温经时刻,三、教科书宜慎,四、学堂规制,五、文武相资,六、教员不迁就,七、求实效,八、防流弊。复在武昌设劝业、善技、益智三场以教工商,设图书馆以惠士子。筹重费,选通才游学日本,以肄习陆军、制造、实业诸事。又鉴于新学之徒,有背道蔑伦之患;乃创立存古学堂,以维国本、正人心。之洞自丙申以后,专以西法练兵,特设陆军小学堂,以教新兵;设将校讲习所,以教旧将。复购日本兵轮六艘、鱼雷艇四艘,于是湖北始有战舰;东西人士来观者,皆以鄂军甲诸省,叹服而去。
二十八年,充督办商务大臣。九月,再署两江。道员谢某请许商人开海州矿,以二十万金为赂;之洞劾罢之。亲临仪栈,考盐法利弊。设兵轮、造帆船,举缉私之令,以道员蒯光典为仪栈缉私、以方硕辅为正阳关督销、以赵有伦为下关掣验,重之事权,盐课大旺,一年增课五十万、二年一百余万。以上海制造局居商埠之中,遇海警,多危险;奏请移置江西之萍乡,以就煤铁,凡节存旧厂款年七十万。
二十九年,入觐;命充经济特科阅卷大臣。编纂大学堂章程,竭八阅月力,书成奏上之。并言立学宗旨,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一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至条规禁令及设教立法之要义,悉备详于“管理通则”、“学务纲要”两册之中。其维持圣道、慎防流弊之意,胥于是乎见之。
是年回任陛辞,而奏数百言,力请两宫化去满、汉畛域,以彰圣德、遏乱端。如将军、都统等官可兼用汉人驻防;旗人犯罪,用法与汉人同,不加区别。上嘉纳之。三十年,裁巡抚,以之洞兼之。
三十三年,授协办大学士。未几,晋大学士,仍留总督任。寻内召,擢体仁阁,授军机兼管学部,充经筵讲官。三十四年,督办粤汉铁路。前后赐紫禁城骑马、西苑门乘肩舆,赏带膆貂袿,用紫缰。宠眷优隆,朝臣莫与比。
会德宗及孝钦皇太后相继崩,醇亲王载澧监国摄政。之洞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镇绥内外。朝野望新治,而积劳成疾。八月,卒于位。年七十三。遗疏入,天子震悼,赐陀罗经被、治丧银三千两,派贝勒载涛奠醊。晋赠太保,諡“文襄”,入祀贤良祠。
之洞学兼汉、宋,汉学师其翔实而遗其细碎、宋学师其笃谨而戒其空疏。初,受经学于吕贤基、受史学经济于韩超、受小学于刘书年、受古文学于朱琦。平生讲学最恶“公羊”,谓为乱臣贼子之资;至光绪中年,果有演“公羊”之说以倡乱者。最恶六朝文字,谓纤仄、拗涩、强凑无根柢,道丧文敝,莫甚于此;书法不谙笔势,假托包派、隶楷杂糅,习为诡异险怪,欺世乱俗,天下无宁宇矣。其识微见远,类如此。之洞历官中外垂四十年,持国治民根于学术,而经画宏远、综理微密,千端万绪默运一心。其所筹策,皆中外利害、轻重至计,坚持定力,不为动摇。辛丑联军立约,各国浚吴淞口,利商船。之洞抗词力争,归中国自行疏浚;卒阻其议。壬寅与英国议商约,定徵销场税、收回治外法权。外务部奏阻开矿一事,之洞疏言:“中国矿产不能不开,外人入股断不能禁。二十年来勾串奸民,私行开采者众矣;既无法律、又无限制,徒失权利,流弊滋大。不如乘此议一定章,使旧开者得补救、新开者有范围”。上大称善。乃采东西各国事例,择善而从,以保主权、惠民生、轻税项,成书两卷;奏上之。在鄂时,德商欲揽收全国洋药、土药税,饵以重贿;之洞严斥之,奏陈其害。大学士荣禄大悟,事遂不行。日本谋借汉口泊船,德人效之,挟兵轮来要;之洞与德使穆默议,卒罢设船之举。总税司赫德建议加田赋、免商贾税厘,政府不敢抗,之洞独疏斥之,得罢。美人精琪图揽中国银币大权,政府已允之矣;之洞与之诘难,上疏陈其谬,事遂中止。美、比合资开粤汉铁路,之洞首发其弊,抗议收回。两国皆不欲出全力拒之,卒绌于之洞威信,举而归我。之洞用财繁浩,而精核计、筹国用、恤民生,往往谤在当时而功在后世。丁酉户部续借洋款,误以江南盐厘二十五万两拨归鄂省;之洞据部文万户沱办晰更正,以脱巨累。庚子赔款,鄂捐一百二十万;之洞以鄂民贫困,设法别筹以应赔款。创筑红关、青山、白沙洲、金口江堤八十余里,鮎鱼套、上新沙石岸十余里,汉口拦湖长堤四十里,以扞水灾。裁鄂省厘捐局卡,改为统捐,以恤商民。平日专持以工代振之论;以为散钱施粥,非善政也。所至多兴工作、造铁路、开矿山、修堤闸、浚河渠、建炮台、筑马路,闲民食力者日常数万人。其视天下之事皆如己事,向无彼疆此界之见。邻省有急,筹助饟械不遗余力。在粤、在江、在楚,先后协助云南、广西、广东、奉天、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湖南、江苏军火,以钜万计。其救灾助振,或中、或外,尤不吝巨赀。其用人一秉至公,择贤任能,不苛以文法。澄清吏治,以养廉为首;裁除大小官吏一切陋规,济以公费。深恶酷吏,遇州县审拟重辟,必详慎推求,多有平反者。深痛中国监狱狭暗秽湿,往往瘐毙。其在粤改修南海、番禺监狱、在鄂改修江夏监狱,依西国法式造之,以为模范。平生以登进贤才、护持善类为己任;尤好表章古人,所在祠其先贤、先哲。而自奉俭约,未尝造一屋、置一田。癸卯入对,太后赐银五千两;乃建慈恩学堂,并捐置庄田,以惠士子。又仿范仲淹故事,奏置义庄赡宗族;其同高祖以下,则别置孝义堂义庄一区。没后家无一钱,惟图书数万卷而已。之洞尝与人言,平生有三不争;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士争名;三、不与无谓人争闲气。因取张曲江“无心与物竞”诗意,自号为无竞居士。之洞善为国家用财,不为一己私财;廷臣泥常蹈故,缩肭喜敷衍,多骇其所为。枢臣孙毓汶、户部尚书翁同龢,遇事辄猜沮。醇亲王奕譞为不平,奏请特旨允行;且函告毓汶曰:“勿藉枢廷势恐张某”;且谓同龢曰:“张某为国开生迹、宏远谋,如有缺,当弥缝之”。实则其所用财,大率取之中饱私规,不竭民膏、不侵库款。之洞尝曰:“吾所办之事,皆非政府意中之事;吾所用之钱,皆非本省固有之钱。日在艰苦中,守中庸“勉强而行”一语。然亦竟睹成功者,真侥幸也”。之洞性疏旷,不欲为外吏;既膺疆寄,屡上疏乞休。尝欲读书十年,再出任事;曰:“司马温公已官中丞,而居洛着书十八年;汤潜庵、耿逸庵已官监司,而解组讲学。皆可师也”。之洞电眸、河口,美髯须;善谈论,能连夜不寝。以文章、道德主盟坛玷者数十年,五洲之士皆仰之为中华山斗。光、宣之间,主持变法;藩篱既决,人心益嚣。之洞鉴于末流之弊,怵然不宁;而风会所趋,挽回无术。栋梁既搉,国体斯革;论者追论祸首,资为口实。此之洞所不及料者也。乌虖!岂非天哉!岂非天哉!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