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之名家最烜赫者,六朝之陆、陶、谢、鲍、庾,唐之李、杜、韩、白,宋之苏、黄、陆、金之元“好问”,明之高“启”,李“梦阳”,国初之吴“伟业”。又如唐之四杰、王、孟、韦、柳、高、岑、钱、刘、孟“郊”、张“籍”、李“商隐”、杜“牧”,宋之欧、梅、王“安石”、范,元之虞、杨、吴,明之何“景明”、王“世贞”、李“攀龙”、徐“祯卿”、杨“愼”,国初之施“闰章”、王“士祯”、朱“彜尊”、查“愼行”,亦甚表表。“诗家太多,此约言之。”

古文除世偁八家外,唐之元“结”,陆“贽”。“虽多排偶,不得限以四六之名。”刘“禹锡”、孙“樵”、李“翱”,宋之宋“祁”、张“耒”、叶“适”,元之姚“燧”,明之王“守仁”、归“有光”,国朝之方“苞”、姚“鼐”、恽“敬”、魏“源”。诸家皆宜一览。

诗文一道,各有面目,各有意境。大家者,气体较大,所造较深,所能较多耳。若谓大家兼有古今之长,此目未见众集之谬说也。虽杜与韩,岂能尽诗文之能事哉?

●《文选》宜看全本。

烂熟固佳,卽择尤而读,案头亦宜常置一编。若坊刻《文选集腋》之属,譌脱璅碎,首尾不具,就之掇拾入文,无益有益。“胡刻精,叶刻亦精。”读《文选》宜看注。“李善注最精博,所引多古书,不独多记典故,于考订经史小学,皆可取资。五臣注不善。”

学《文选》,当学其体裁、笔调、句法,不可徒写难字。选本宜择善者。

选本以《御选唐宋诗醇》《文醇》为最精粹,且其书简约易购。能得殿本五色评点者,尤豁目。此外,文以国朝姚鼐《古文辞类纂》最为善本,为其体例分明,评点精妙,校讐详审。“於此道求深者,《古文苑》《唐文粹》宜读。宋、元、明至国朝,似此名目选本,各有一部,余力博涉,可也。”诗选自唐及今,或各标一激,或各选一体,或求多取备,名目实繁,未为定衡通义。惟郭茂倩《乐府诗集》,源流具在;《全唐诗录》《宋诗钞》尚不繁重,亦无偏畸。再思其次,则《采菽堂古诗选》,沈选《五诗别裁》,虽有科臼,然平正不入恶道;且寒士易购,可为学诗津梁。若欲以诗文名家,总宜博览;徒恃选本,无益也。

姚选版本,见存京师。“江南翻刻。”若外间不易得,亦宜就各选本中,视其篇幅稍多,而又多有博大文字者,读之。“如《古文雅正》《续古文雅正》,唐宋十大家,元、明十大家,储选,七种古文眉诠之类。林西仲选本不好。”若《观止》,释义太陋,不足用。

◎通论读书

●读书宜求善本。

善本非纸白板新之谓。谓其为前辈通人,用古刻数本,精校细勘,付椠不譌不阙之本也。此有一简易之法,初学购书,但看其序是本朝重校刻,而密行细字,写刻精工者,卽佳。

善本之义有三:一、足本,二、精本“一精校,一精注”,三、旧本“一旧刻,一旧钞”。

●读书宜博。

先博後约,《语》《孟》通义,无论何种学问,先须多见多闻,再言心得。若株守坊本讲章一部,免兔园册子数帙,而云致知穷理,好学能文,世无其理。

天下书,老死读不可遍。“《四库》,有未收者,有《四库》书成後访出者,有近人作者。”博之为道将如何?曰:在有要而已。“太史公曰:“儒家者流,博而寡要。””

古书不可不解。“真者不多。真古书无无用者。”有用之书,不可不见。“不限古今。”专门之书,不可不详考贯通。“立志为何等学问,此类书卽是专门。”如是,则有涯涘可穷矣。若治经者,杂览苦思而所据多僞书俗本;读史者,记其词语而不晓史法,多蒐异闻,而本事始末未尝通考;为词章者,颇有僻典难字而流别不明,华藻富艳而字义不合雅训,引用但凭类书而不求本源;讲经济者,不通当代掌故,虽口如悬河,下笔万言,犹之陋也。能祛数蔽,斯为博矣。“虽目有未见之书,文无希见之语,不害为博。”

●读书宜有门径。

泛滥无归,终身无得;“虽多无用。”得门而入,事半功倍。或经,或史,或词章,或经济,或天算地舆,经治何经?史治何史?经济是何条?因类以求,各有专注。至於经注,孰为师授之古学?孰为无本之俗学?史传,孰为有法?孰为失体?孰为详密?孰为疎舛?词章,孰为正宗?孰为旁门?尤宜决择分析,方不致误用聪明。此事宜有师承。然师岂易得?书卽师也。今爲诸生指一良师。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一书名。省文可偁《四库提要》”读一过,卽略知学问门径矣。析而言之,《四库提要》爲读群书之门径。“《提要》较多,未必人人能置一编,别有《四库简明目录》,乃将《提要》约撮而成,书止一帙。大抵初学须先将经、史、子、集四种,分清何书应入何类,於此憭然,则购书读书,皆有头绪。然《简明目录》太略,书之得失,亦未详说。且四库未收者,《提要》尚列存目於後,《简明目录》无之,不得误认为世间所无也。略一翻阅,然後可读《提要》。”

《汉学师承记》为经学之门径。国朝人着《小学考》,为小学之门径。“《说文通检》,亦可谓初学翻检《说文》之门径。”顾炎武《音学五书》,为韵学之门径。《史通》为史学之门径。国朝齐召南《历代帝王年表》,为读史之门径。《古今伪书考》,为读诸子之门径。《文心雕龙》、钟嵘《诗品》为诗文之门径。国朝赵执信《声调谱》、沈德潜《说诗晬语》、纪昀《瀛奎律髓刊误》、孙梅《四六丛话》、近人《历代赋话》为初学诗赋四六之门径。孙过庭《书谱》、姜尧章《续书谱》、国朝包世臣所着《安吴四种》内《艺舟双楫》一卷,为学书之门径。

●读书宜多读古书。

除史传外,唐以前书宜多读,为其少空言耳。大约秦以上书,一字千金。由汉至隋,往往见宝,与其过也,无亦存之。唐至北宋,去半留半。南宋迄明,择善而从。兹将先秦以上传记,“子、史及解经之书,古人通名传记。”真出古人手者,及汉魏着述中理切用者,约举其名於後:

《国语》《战国策》《大戴礼》《七经纬》“国朝人蒐集,较《古微书》为备。纬与谶异,乃三代儒者说经逸文,瑕不掩瑜。勿耳食而议之。”《山海经》《世本》“近人秦嘉谟辑补。”《逸周书》《竹书纪年》《穆天子传》“三书虽有假托,皆秦以前人所为。”《周髀》《素问》《司马法》“班《志》列入礼家。其书皆言军礼。”以上诸书,皆有考证经义之用。

以上三代古传记。“其余皆是汉後伪书,断不可信。《国语》《国策》《大戴》最要。”

《老子》《管子》《孙子》《晏子春秋》《列子》《庄子》《文子》《吴子》《墨子》《荀子》《韩非子》《鶡冠子》《孔丛子》《吕氏春秋》《楚辞》“此集类,然可证经,故附此。此外尚有《尸子》《商子》《尹文子》《关尹子》《燕丹子》,国朝人均有采集校刻本。”

以上周秦间诸子。“其余尚多,或伪作,或佚存,无几。荀、管、吕最要,庄、墨之属理虽悠谬,可证经文者极多。”

《乾凿度》、郑注《尚书大传》、《韩诗外传》、《春秋繁露》、《白虎通》、《春秋释例》、陆玑《诗疏》、皇侃《论语疏》、《周易集解》、《经典释文》“二书虽唐初人集,乃汉魏六朝人旧说。”此外尚有《五经异义》、《駮五经异义》、《虞氏易注》、《郑氏易注》、荀九家《易注》、《尚书》马郑注、《左传》贾服注、蔡邕《明堂月令章句》、《箴膏肓》、《起废疾》、《发墨守》、《毛郑异同评》、刘炫《规杜》、《汉魏遗书》、《古经解钩沈》等书,皆元书亡佚,国朝人从他书采集者。

以上汉至隋说经之书。“唐至国朝,经学书太多,俟他日择要标目。”

《说文》《方言》《释名》《急就篇》《字林》。“书久佚,国朝任大椿蒐集成书名。”《字林考逸》。《玉篇》《广韵》“《广韵》卽陆法言《切韵》,略有增修,故列隋。此後唐人《一切经音义》最胜,尚有《汗简》、《集韵》、《韵补》、《韵会》、薛尚功《锺鼎款识》之属,亦资考订,但可少缓耳。《仓颉》《凡将》诸书,久已亡佚,任大椿蒐集之,名《小学钩沈》,最好。”“)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