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伯阳师的快速推进,使其他的部队自叹不如,这些部队由于一些重要或不重要原因被甩在了后面。他们的迟缓行动把联合进行的整体计划全给破坏了。因为夏伯阳这个师远远地跑在前面,从正面打击敌人,所以它消灭、俘虏的敌人不如它赶走的敌人多。

久经沙场的战士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提任何要求,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和什么环境下都准备打击敌人。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战士们经过长途行军以后,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了,战斗忽然间又打响了,他们顿时又精神抖擞,倦意顿消。他们顶住敌人的猛烈进攻,主动地向敌人发起进攻,冲锋陷阵,跟踪追击……可是也常常有这样的情况:由于天天打仗,跋山涉水,战士们疲惫不堪,在到达头一个休息地点后,都直挺挺地躺着,一动不动,睡得跟死人一样,常常连一点必要的警戒也没有,大家都统统地睡着了——指挥员、战士、还有哨兵……

他们翻山越岭,走过小路穿过山道,涉水渡过一条条河流——敌人撤退时炸毁了桥——顶风淋雨,脚踩烂泥,踏着晨露,顶着夜雾,饱一天,饿两天的,衣鞋破烂,有的双脚被磨破,有的生病负伤了,可是他们谁也没有掉队。他们从一个村子向另一个村子挺进,而且常常获胜。他们所向披靡,坚韧顽强,不可战胜!他们的防御固若金汤,毫不退缩;他们的进攻勇猛无比,势如破竹,使敌人胆战心惊;他们的追击如影随形,一追到底。打起仗来每个人都是英雄,牺牲时每个人都是好汉,一旦被俘虏,又都经得起严刑拷打,视死如归!

率领着这样一支可靠的部队,是肯定会打胜仗的——需要的仅仅是善于指挥。夏伯阳恰巧具备在那个时刻,在那样的情况下,指挥那样一群人的高超的指挥天才。虽然这些人都未经过训练,但打起仗来却勇猛无比。

在局面错综复杂,战斗紧张激烈的时候,有许多事情因为情况特殊只好不作深究。这些人状况是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简直个个就像发狂一样。这种状况想必以后不会再出现了,因为它的出现是因为一系列事件——国内战争前和国内战争中的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事件而引发的。如同伏尔加河的水不会倒流一般,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也不会再出现了,因此这种状况不会再次产生。新的时刻将会来到——那是美好而又意义深刻,完全不同于往昔的时刻。

只有在那个时期才会产生夏伯阳式的人物——在其他的时期是不会有的,也不可能有。

特定的群众,特定的时刻,特定的环境,才会有他那样的人物产生。因此他才能这样自如地指挥“自己的”师。他把光荣的第二十五师叫做“自己的”师、夏伯阳师。这是一点儿也没错的,虽然他自己在当时还未意识到这一点。

夏伯阳身上所体现的:勇敢剽悍,坚决果断,吃苦耐劳但同时又冷酷无情、目无组织纪律的作风正像一面镜子一样映射着当时半游击军队的作风。夏伯阳在战士们的心目中是英雄主义的化身,尽管在当时,他的行动中并没有表现出特殊的英勇之处。他本人所做的事情,与许多人所做的并没有分别,可是那些人做的同样的事——没有人知道,而夏伯阳做的事——却是妇孺皆知,而且都知道得很详尽,并且经过夸大和渲染,又增添了许多神乎其神的细节,进行了神话般的虚构。在一九一八年还只是一名出色的战士的夏伯阳,到了一九一九年,已经是远近闻名了,但不再是作为一名战士,而是作为一名英雄,一个组织者了。他是一名特定意义上的组织者。“司令部”是他最看不惯的,什么供应处、警备司令部、通讯处,凡是不拿枪打仗的,全部都看作司令部。在他头脑中,要做个军人,要打仗,就必须得端着枪去冲锋陷阵,去赢得胜利。对于这些司令部他不是很喜欢,还由于他不太了解司令部。他一到司令部,常常是被训斥一通,几乎没有给他什么指示、帮助和解释。

他是这样一位组织者,那就是他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