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时代》的创作终于完成了,我不禁问自己还要继续创作下去吗?
在去年创作的《国军抗战全纪实》面世后,网络总点击过亿,创下中国纪录片网络播出的新纪录,社会反馈远远超乎我的意料,也正是观众们热情的反馈,激发了我继续创作的勇气。我在创作过程中曾多次不自禁地落泪,当我获知一位参与赴缅远征的抗战老兵在看到我们的作品后得以无憾而去,含笑九泉后,我的眼泪再次无声无息地滑落。
“以影像修复历史,以道德修身自我”一直是我坚持历史作品创作的初衷,本着这个初衷,我一直在努力使我的作品成为影像版的《史记》。2010年,我制定了在五年内制作完成“中国近现代影像史”八个系列的纪录片作品计划,尽管知道中国纪录片市场较为低迷,我们还是毅然自己掏钱将前三个系列制作出来了,不仅仅为了普及历史常识,更为了以史为鉴实践自我的道德修身。
《北洋大时代》的全部创作编著过程都是在我的工作之余进行的,为了能够将北洋时期的人物、事件、思潮更为真实全面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我和我的助手们经常泡在首都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查阅各种文献及影像资料。
此外,为了获得历史学界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我们几乎做到了遍访名家。其中,张鸣教授对于我们提出的任何历史问题都如数家珍,精彩论述脱口而出,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感谢84岁高龄的茅于轼先生接受了我长时间的专访,又在百忙中通过邮件就一些历史问题与我们交流。还有一些学者朋友就不一一提及了,感谢你们的真诚付出。
感谢三位好朋友孙淳、周兵、夏骏对于《北洋大时代》给予的支持和推荐。影帝孙淳在电视剧《走向共和》里对于袁世凯这个人物出神入化的演绎,激发起我对袁世凯及北洋时期的浓厚兴趣。而夏骏老师是《河殇》的导演,周兵老师是《故宫》的导演,这两部纪录片被公认为中国纪录片发展进程中的两座里程碑,正是他们的作品吸引我走进纪录片领域,进而走上历史纪录片创作之路。
感谢我的纪录片事业的合作者李军先生,感谢北京大学的刘昌浩先生与赵世军先生的协助撰稿,感谢曹秉伟先生热情参与策划,感谢我的助理石鹏、李娜、林海宇的图书资料整理。《北洋大时代》是我个人的作品,更是我的团队的作品。
当然,最需要感恩的是我年过七旬的父母,不孝儿在而立之年远离二老来北京追寻自己的梦想,每每思及此总有深深的自责。在二老的影响下,我开始接触传统文化,佛学、道学等传统文化思想开始成为我思想认知体系的主流。正基于此,才有了我在历史创作中的一些深入研究和理性思考,才有了这些我自认为会具有历史生命力的创作成果。
我要把《北洋大时代》这本书送给我的妻子王燕和女儿陈伊如,希望她们永远可爱,坚持做讲真话的人。
“以影像修复历史,让历史照亮未来。”我们经常让别人反思历史,但是我们自己何曾认真反思过自己的历史。未来,我会继续“中国近现代影像史”系列的创作。作为后记,我还是以本书最后一句话作为结尾:“面对中华民族即将实现第三次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还原那段被扭曲的历史,反思中华民族近代深重灾难之缘起,挖掘弘扬那一时期的思想自由的人文精神,让北洋大时代这段历史重新照亮民族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