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时期不仅有政治家们对权力的钩心斗角,有军阀们对地盘的你争我夺,也有让人缠绵纠结的爱情故事。
近千年的礼教传统,让中国青年男女的爱情只局限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辛亥革命的炮声,不仅带来了民主共和的国家理念,也带来了男女追求自己爱情的勇气。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让中国年轻人明白了什么是“个性解放”。
传统礼教和新文化的碰撞,在这一时期衍生出了许多缠绵的爱情故事。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当属徐志摩和林徽因的爱情故事。这些如诗一般的人物,在用他们的经历向现代人诠释着什么是爱情。
自古江南出才子,徐志摩就是近代江南才子的杰出代表。他出生于浙江海宁市硖石镇,年少时在家塾熟读四书五经,长大后留学美、英,可谓是学贯中西。徐志摩和当时的年轻人一样,有一段父母包办的婚姻。他的第一任妻子张幼仪具有中国传统的妇女美德,尊重丈夫,孝敬公婆,贤淑稳重,善操持家务。张幼仪还为徐志摩生育了两个儿子。但这是一桩典型的包办婚姻,徐志摩在把张幼仪娶进门之前甚至都没有见过她。
一个是传统的保守女性,一个是新派的浪漫诗人。这两个人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不幸福的。1922年,两人在结婚七年后正式离婚。徐志摩觉得这桩婚姻,虽然是个好婚姻,却仅仅是个婚姻而已,不是他想要的爱情。因为徐志摩的理想是:“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1920年,徐志摩因为崇拜西方的哲学家罗素而到英国留学。就是这个时候,他认识了林长民,并在林长民家里认识了他的女儿林徽因。这时的徐志摩已经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林徽因的才气与美丽让徐志摩感到,他仿佛找到了灵魂的伴侣。
情窦初开的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但林徽因后来发现,她并不想介入徐志摩的婚姻,因而选择了离开。
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诗是这样的:“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这是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这就是世俗所难理解的一种纯情。
对于林徽因,还有两个男人的爱情值得一提,一个是她的丈夫梁思成,一个是金岳霖。这两个男人都深爱着林徽因。
梁思成作为丈夫,并没有因为妻子有像金岳霖这样的追求者而恼羞成怒,更没有对追求妻子的人怀恨在心,相反他却给了妻子选择的权利。1931年,梁思成从外地回来,林徽因沮丧地告诉他:“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第二天,梁思成告诉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而林徽因,不仅没有离开他,反而感动万分地对梁思成说了一句能让世上所有男人都无法拒绝的话语:“你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我一生来偿还!”
金岳霖终其一生都在呵护着林徽因。不仅总是选择与林徽因一家比邻而居,而且为林徽因终身未娶。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可谓非同一般。甚至梁思成与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金岳霖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爱了林徽因一生。
如果说徐志摩、林徽因、梁思成、金岳霖的爱情是悱恻缠绵而又纯洁美好的话,那么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爱情绝对称得上曲折坎坷而又惊心动魄。
赵四小姐原名赵一荻,父亲赵庆华是北洋政府的交通部次长.1912年赵一荻出生在香港,因她出生时东方天际出现一片绮丽多彩的霞光,父亲又给她取名绮霞。因她还有三个姐姐,所以被称为赵四小姐。
拥有如此显赫家世的赵四小姐,上天对她也是格外的垂怜。美丽、智慧和财富,上天都毫不吝惜地给了这个女人。天生丽质的她,在十四五岁时就成了当时《北洋画报》的封面女郎。
就是这样一个女人,选择了私奔去给他人做小。她做这一切的时候只有16岁,而她为这一切付出了与父亲断绝父女关系的代价。让她作出这个决定的,就是民初四公子之一,赫赫有名的少帅张学良。
他们相识在一场天津的舞会,少帅英俊潇洒且手握雄兵,活脱脱一个盖世英雄的形象,赵四天生丽质且聪明过人。于是他们像千百年来的英雄和美女一样,一见钟情坠入了爱河。赵四为了少帅离家出走,不惜与父亲断绝往来,少帅也顶着巨大的家庭压力,坚持把赵四小姐留在身边。
故事的开头似乎和千百年来美女与英雄的爱情故事没什么两样,但故事的结尾却大不相同。古时项羽与虞姬、玄宗与玉环都弄得英雄迟暮、美人香消。而少帅和赵四小姐的爱情却牵手走过了百年的人生。其间,少帅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遭到软禁。赵四小姐虽无夫人之名,却坚持陪伴少帅度过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幽禁生活。
1964年少帅在取得妻子于凤至的原谅后,与她办理了离婚手续,和相爱了半个世纪的赵四小姐结婚了。这场婚礼迟来了将近半个世纪,但却奇迹般地让他们等到了。50年对于时间来说只是沧海一粟,但是对于人情世故来说却是沧海桑田。两位老人用生命坚守到了他们爱情圆满的结局。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爱情故事。在那个时代有人选择了无怨无悔地追求自己的爱情,也有人选择了成为自己爱人幸福生活的观众。无论作出什么样的选择,都是源于他们在那个新旧思想碰撞的年代所受到的教育。
对于“新文化运动”,世人对其褒贬不一,有人说它为中国带来新的文化、新的治国理念;有人说它漠视传统文化与道德瑰宝,使传统文化濒临断代的危险,导致世人道德沦丧。
但那个时代的爱情故事告诉我们,新的文化给我们带来的是追求爱情的勇气,而传统文化给我们的却是对爱情的忠贞和坚守底线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