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之后,民国虽然建立,但乱象比之清末并没有多少改观。经历了二次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事件后,国人已经厌倦了军阀割据、南北纷争的现状。特别是“一战”结束后,许多人都对未来重新燃起了希望:“既有‘公理战胜强权’的乐观,也有对‘文治’及和平的憧憬。”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对于徐世昌一介文人的身份及其执政的思想,时人立即表示出了莫大的好感。

1918年10月,徐世昌正式成为民国大总统,直至1922年6月被直系军阀曹锟和吴佩孚赶下台,共在位三年零八个月,他是北洋时期历任民国总统中任期最长的,也是唯一的一位文人总统。

作为一名学者型大总统,徐世昌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等方面多有建树,创造了民国初年的多项第一。

在政治领域,徐世昌做总统的时间最长,经历大事件和政治斗争的经验最多,应变能力最强,在历次的政权更迭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被人称为“水晶狐狸”,是民国第一号政坛不倒翁。在政治改革方面,徐世昌认为发展和建设近代化国家,抵抗外来侵略,必须先搞好吏治。因此,他屡次下令“整肃仕途,奖励贤能”,考核各级官吏,施行廉政建设。他还亲自撰写《将吏法言》颁行全国,供各级官吏学习,足可称为当时的官场第一人。

在经济领域,清末民初全国各地都有“新政”施行,但真正大规模实施且成绩突出者,只有北洋一家,其中包括山东新政、北洋新政和东北新政。而上述这些新政的总设计、总管理、总指挥都是徐世昌。当上民国总统后,他审时度势,利用“一战”后西方列强无暇东顾之际,大力发展工商业,促进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中国近代史上经济发展的“黄金期”,赢得了“东方西方化”的美誉,当得起民国经济改革第一人称号。

在军事领域,徐世昌虽然是一介文人,但对中国近代军事的发展影响深远。早在小站练兵时期,他就主张练兵既要学习先进的西方军事制度与技术,又要融入中国传统军事文化。他亲自设计新军事制度与法规章程,亲自翻译西方和东方军事理论,成为了袁世凯之后的北洋第一人。此外,他还创办新式军事学堂,改革传统的兵役制,使新军成为常备军;他还担任过首任巡警部尚书,亲自训练巡警部队,构建了国家柱石基础。

在文化领域,徐世昌以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而闻名,既是清朝进士,还获得过巴黎大学的文学博士学位。在当时的世界各国领导人中,只有美国总统威尔逊可与之比肩。

在外交领域,在徐世昌当政期间,中国改变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塑造了主动开放的外交大国形象。北洋政府对外积极力争收回东三省、山东、外蒙主权,废除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外国势力的特权,以独立、自主、平等的地位参与国际会议,并拒签巴黎和会上列强间的“分赃和约”。中国初显东方大国强硬、独立、自主、平等、和平的外交形象。

“五四”时期,徐世昌一开始对学生是抱有同情心理的,虽然对学生的态度随着火烧赵家楼后事态恶化而有所变化,但总的来说,这位前清翰林出身的文治总统,对学生和学术界的态度还是比较温和的。实际上,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能够蓬勃地展开,与徐世昌“偃武修文”的治国策略下的宽松政治环境不无关系。

1922年,徐世昌被吴佩孚、曹锟“逼宫”下野,结束了大总统的政治生涯,回到天津当起了寓公。与北洋政府其他下野官僚不同,徐世昌并没有“伺机而动”、“东山再起”的野心。他寄情于诗词歌赋、书法绘画,创作诗词5000余首,楹联1万余对,且多为质量上乘之作。至今天津仍留存有多件徐世昌的手迹墨宝,成为珍藏佳品。“)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