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身人面兽之谜:

那激发起儿童之探索活动的,并不是理论上的激情,而是实际上的兴趣。家庭中即将出生或已经出生的弟妹威胁着他们,使他们顿时滋生出一种就要失去照顾和关爱的恐惧感,因而变得好思考并且行动乖巧。伴随儿童这一觉醒而来的第一个问题,并不是两性之间的差异,而是这样一个问题:婴儿是从哪里来的?其实,第比斯的狮身人面兽让人猜的也就是这样一个谜,虽然经过了歪曲改变,或并不难将其还原。儿童通常是在不加思索的情况下接受了两性存在的事实。男孩假设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和他一样的性器官,很难想象别人缺乏这个东西。

阉割情结(Castrationcomplex)和阳具羡慕(Penisen-vy)

男孩面对着揭露出来的事实,会受到极大的震憾。面对着这种不一致,他会极力反抗,通过极其严重的内在挣扎(阉割情结)后,才终于不得不承认这一事实。至于女人,则会因为缺少阳具而形成一种心理替代现象,这种“替代”机制在性反常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在儿童所特有的那种幼稚理论中,他首先假设每一个人都有着和他同样的(男性)性器官。虽然生物科学与这种看法相符,指出女性的阴蒂和阳具相近,但是儿童对此原本是毫无所知的。当小女孩看到小男孩有与她不同的性器官的时候,她的反应不是像男孩子那样拒绝承认,而是立即承认这一事实,不久便会对男孩拥有阳具的事实羡慕起来。这种羡慕之情日益俱增,并且希望自己是个男孩。

关于诞生的理论:

人们应该清楚地记得,他们在青春期之前,曾对“小孩子从哪里来的”问题产生过强烈的兴趣。对这个问题的答案真是花样繁多,各有所异。有的说小孩是从胸腔中跳出来的;有的说从胳膊窝下蹦出来的;还有的说从肚脐眼中挤出来的。要不是通过分析,我们已记不起小时候的这些探索活动。那时我们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会怀孕,是因为她吃了一种什么奇特的药物(如童话中所说的那样),才使小孩子像大便一样产生出来。幼儿期的这些理论使我们联想起动物界通过的构造法则,特别是那些低于哺乳类动物,它们不是都保存着泄殖腔吗?

性行为中包含的虐待意味:

由于成人多认为小孩子是天真无邪的,决不会想到性的事情,所以便不顾影响,把成人的性行为暴露在这些幼稚的儿童面前,使他们脑子里对性行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觉得这不过是一种欺负、侮辱和带有虐待性质的行为。精神分析的实践证明,幼儿的这一印象经常促使性目的转移到虐待方向上。此外,儿童还时常猜想着,性行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对他们的幼小心灵来说,这也就等于是在追问,到底婚姻是什么意思。他们总认为,这是一个与大小便功能息息相关的问题。

幼儿探讨的注定失败:

一般说来,幼儿的性理论乃是通过他们自己性的天赋总结出来的,因此难免要犯下可笑的错误。但总的说来,他们对性过程的了解,已远远超过了父母亲们的想象,小孩子可以看出母亲怀了孕,也知道怎样去解释。他们经常听到“鹳鸟送子”的故事,总是好奇地和深深地怀疑着。但无论如何,有两件小事是儿童不全知道的,这就是精液的授精功能和女性生殖道的存在(因为在小孩身上这些还不发达)。

有鉴于此,儿童的设想和推理常常劳而无获,最终仍然不知所以然。这种情况常常永久地挫伤儿童的求知欲。幼儿对性的探讨总是自个单独进行的,这是他来到这个世界上以后,迈向独立自主、自觅方向的第一步。在这之前,他对环境是绝对信任的。从此之后,在他面对着周围的人时,总免不了会有一种强烈的隔离和孤独之感。

◎第七节|性组织的发展阶段:

有关幼儿期性生活的特征,我们已经强调指出了如下事实:一。它从本质上说是“自体享乐”的(它总是在自己身上寻找对象);

二。它的每一个“部分冲动”,常常都是各自独立,互不干涉,但又都致力于索取快乐。性活动的这一发展,结果都是导引那寻求快乐的力量,达到子孙繁衍的目的。这也就是所谓的正常性生活。所有的“部分冲动”都统辖于一个最首要的快感区之一,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性组织系统,最后达到向外界的性对象索求性的目的。

性器官前期组织:

运用精神分析法在研究性发展的进程中,遇到了种种禁制和干预,我们发现,部分冲动各有自己的满足方式,它们构成了整个性体系中那较为原始、并且终将被视为多余的阶段。这一发展阶段往往能够轻易地通过,只留下细微的痕迹。只有在病态的例子中,它们才变得活跃,从而被我们很容易地观察到。在生殖区尚未扮演主角之时的性生活组织体系,我们称之为性器官前期。其中最常见的有两种,这就是我们在远古时代的动物祖先中观察到的情景:第一种性器官前期体系是口欲的,换句话说,它具有吞食同类的性质。在这一时期,性活动尚未同摄取营养的活动分开,两性之间的差异也还没有开始,两方面的对象可以相互混同。它的性目的在于把对象合并到自己的体内。这样的原型(Prototype)以后又在同化作用(identification)中扮演了重要的精神角色。吸吮指头的活动便是这一阶段的残留痕迹。在这一阶段,性活动开始与摄取食物的活动分开,但仍然以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代替外在的对象。第二种性器官前期是虐待性的肛门性欲体系的建立。在这期间,两性已有显著的分化,但是仍然只能有“主动的”与“被动的”两种,在后来性生活中所见到的那种明显的男性与女性的区别,此时尚未表现出来。这时的性活动受“支配冲动”的调动,依靠全身的肌肉来完成。肠道的粘膜快感成为被动的性目的。两性都有自己追求的目标,并且很不相同。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一些自慰形式的“部分冲动”存在着。总之,在这一时期内,性的两极分化以及外部性对象均已存在了,但性欲仍然不能臣属于繁殖后代的功能之下。

矛盾心理(ambivalence)

以上所说的性体系可能会持续终生,一直支配着性生活的绝大部分。虐待症的出现,还有肛门区所起到的类似泄殖腔的作用,均证明了它们确实是远古印象的遗迹。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找到它的另一个特征,即成对却又相反的冲动(如爱恨交织)的出现,布留拉(Bleuler)曾称之为“矛盾心理”,这一称呼的确很适当。提出性生活范围内存在着一段性器官前期的假设,这是对心理症进行分析之后得出的结果,而不是什么人编造出来的。无疑,我们可以预测到,精神分析法以后还会高度发展,从而使我们更加了解正常性功能的结构和发展变化。关于儿童性生活,还有另一个需要提到的情况,那就是:即使在儿童期,也经常有着性对象的选择,这种选择在各方面都和青春期的情形差不多。儿童常常选择一个固定的性对象,把一切性的追求都对准这个人,希望在他那里达到性目的。这是儿童模仿青春期性生活的最佳途径,但是又与青春期选择不尽相同,这就是:在儿童阶段,各种“部分冲动”服从于生殖区的情势尚未建立起来,而实际上,生殖区支配一切性活动以便使子孙繁育下去的情况,乃是性发展的整个过程的最后一步。

对象选择的两个时期:

在正常情况下,对象选择可分为两个时期,或者说,可以分为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大约在三岁到五岁间,到达潜伏期时,便嘎然中止,或渐渐消失。其性目的纯粹是儿童式的。第二次飞跃开始于青春期,决定了性生活的明确形式。由于潜伏期的阻碍,对象选择一般分两次出现。这种情形对最终的结果,尤其是病态的结局有着极大的影响。儿童对象选择的结果,往往具有深远影响,它们或是一直保存下来;或是在潜伏期潜伏一段时日,再于青春期重新出现。但是由于在这两个时期逐渐形成的潜在的抑制作用,它们便不能在青春期有很大发展。它们的性目的也已经柔化,这时仅构成性生活中的温柔情思。只有通过精神分析的研究,我们才逐以明晰,在这些柔情(如荣耀感、敬重之情)之后,竟然隐藏着年代久远、不再起作用的原始儿童期的部分冲动。青春期的对象选择必须压倒儿童期冲动指向的对象,形成一种情感型的对象。由于这种原始冲动与情感型的情思迥然不同,所以性生活就达不到这样的理想境界:使所有欲望都融汇到一个单一的性对象中。“)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