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心、不动心、无我、空。
“不动智神录”载谓:“无我”并不是自己空空,而是指心能随所欲,任何瞬间概不停留于某一特定事物的心境而言。宫本武藏的著作“五轮之书”[空之卷]释称“知有、知无即空”所指“知有”即是熟识有关剑道的一切招式及知识。
“知无”即是剑道的高手摒弃所有经验,终于觉知自己并无一物的心境。“天狗艺术论”载谓:“对敌时忘生、忘死、忘敌、忘我、不动念、不介意、无心而委其自然,即变化自在,应用无碍也”总之,对敌用剑时如果能忘却一切,一心一意进攻,自然可达到“无我”的心境。
二、气、剑、体一致。
所谓“气”就是勇猛果敢的意志。所谓“剑”就是剑术招式,包括“间合”。“体”就是身体,包括姿势、腰的进退、双手的伸屈、双脚的移动,这三种的一致配合,始有准确的击突。
三、残心。
剑道的进攻打突动作完成后,不可以放松姿势及斗志,应有随时因应对方反击的心理准备及架势、气力。
四、三先。
“先先之先”、“先之先”、“后之先”谓“三先”,剑道非常注重抢先进攻,常谓进攻是最好的防御。1。先先之先:察知对方有抢先攻击的意念、吾制其先。2。先之先:吾尚无先攻之意念,对方制先发招,而待其竹刀快要击中,尚未击中之前,吾随即发生进攻之意念,而反攻制胜的机会。3。后之先:对方抢先进攻时,吾方将其竹刀折上、拨开、迎托、扫开……等。因应刀法制胜的机会谓“后之先”。
五、四戒。
剑道最禁忌的心病有四:“惊、惧、疑、惑”。因对方突然行动而心生动摇,无法判断就是惊如看到对方身躯强壮而恐慌紧张就是惧。看到对方技术高超而惧怕对方竹刀一动就猜疑是否要攻击面就是疑。看到对方右手有空隙可攻,但又觉得好像是故意设计陷阱诱攻就是惑。因为剑道的进攻机会是稍纵即失的,如果心生动摇,该千载难逢的进攻机会就会无法掌握。
六、剑禅合一。
1。日本德川初期,东海寺鼻祖“泽庵禅师”在其遗书“不动智神妙录”指出剑道是“心剑合一”,禅理占六成,剑技占四成,在“无念无想”“无我”的心境时,剑必随意进出,意到剑到,这就是“心剑合一”。2。剑道已“无念无想”之心境为终极最高目标,为发挥高度剑术技能,其精神依熟习程度可分成三阶段,第一阶段:摒弃杂念集中精神。第二阶段:集中精神且能顾及四周动静。第三阶段:无念无想之最高心境。这与佛门参禅之终局心境相同,古来习剑者莫不时常坐禅。
七、守破离。
创造发展剑招的过程,有守、破、离三阶段。最初学剑时固须顺从老师所教,把它熟练体会,变成自己的东西,以后突破老师的教导原则,招式心法,而如有新的心得,则离开师傅,创成新招。
八、无绳自缚。
学剑至某一阶段常有滞留的现象发生,虽日日勤练,仍输后辈,是因过份拘执于过去所学的招式,被对方看破招式的缺陷,致使被比吾弱之对手攻到无力反击。
九、调息要诀。
一切武术运动均与呼吸具有密切的关系,而胸式呼吸因双肩上下运动太大,易让对方察觉调息之动态,不适于武术运动,故以腹式呼吸法为主。
十、三杀法。
日本德川末期大剑客千叶周作讲解剑道的进攻方法,“杀剑、杀技、杀气”为三杀,将对方竹刀的刀尾三寸处抑压于右方、左方、或左右拨开,使刀光始终无法保持中间,称为杀剑。对方剑术超群难以应付,猛攻其招式弱点,因每一招必有其弱面,其绝招便无法施展,此为杀技。如对方斗志旺盛,勇猛不可当,此时连续冲体,或猛攻其“起端手”猛挫对方发招之勇气,称为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