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如天孰与伦,生身萱草及灵椿。
当思鞠育恩无极,还记劬劳苦更辛。
跪乳羔羊知有母,反哺乌鸟不忘亲。
至天犬马皆能养,人子缘何昧本因。
说话人当以孝道为根本,余下来都是小节。所以古昔圣贤,首先讲个孝字。比如今人,读得几句书,识得几个字,在人前卖弄,古人哪一个行孝,是好儿子,哪一个敬哥,是好兄弟。将日记故事所载王祥卧冰、孟宗哭竹、姜家一条布被、田氏一树荆花,长言短句,流水般说出来,恰像鹦哥学念阿弥陀佛一般,好不入耳。及至轮到身上,偏生照管下来。可见能言的,尽不能行。反不如不识字的到明白得养育深恩,不敢把父母轻慢。总之孝不孝,皆出自天性,原不在于读书不读书。
如今且先说一个忘根本的读书人,权做人话头。本朝洪武年间,钱塘人吴敬夫,有子吴慥,官至方面,远任蜀中。父子睽违,又无音耗。敬夫心中萦挂,乃作诗一首,寄与儿子。其诗云:
剑阁凌云鸟道边,路难闻说上青天。
山川万里身如寄,鸿雁三秋信不传。
落叶打窗风似雨,孤灯背壁夜如年。
老怀一掬钟情泪,几度沾衣独泫然。
此诗后四名,写出老年孤独,无人奉侍。这段思念光景,何等凄切!便是土木偶人,看到此处,也当感动。谁知吴慥贪恋禄位,全不以老亲为念,竟弗想归养,致使其父日夕悬望,郁郁而亡。慥始以丁忧还家,且作诗矜夸其妻之贤,并不念及于父。友人瞿祐闻之,正言诮责,羞得他置身无地,自此遂不齿于士林。此乃衣冠禽兽,名教罪人。奉劝为人子的,莫要学他。
待在下另说一个生来不识父面的人,却念着生身恩重,不惮万里程途,十年辛苦,到处访录,直至父子重逢,室家完聚。人只道是因缘未断,正不知乃:
孝心感恪神天助,好与人间做样看。
说这北直隶文安县,有一人姓王名珣,妻子张氏。夫妻两口,家住郭外广化乡中,守着祖父遗传田地山场,总来有百十余亩。这百亩田地,若在南方,自耕自种,也算做温饱之家了。那北方地高土瘠,雨水又少,田中栽不得稻禾,只好种些菇菇、小米、豆麦之类。山场陆地,也不过植些梨枣桃梅、桑麻蔬菜。此等人家,靠着天时,凭着人力,也尽好过活。怎奈文安县地近帝京,差役烦重,户口日渐贫耗。王珣因有这几亩薄产,报充了里役,民间从来唤做累穷病。何以谓之累穷病?假如常年管办本甲钱粮,甲内或有板荒田地,逃亡人丁,或有绝户,产去粮存,俱要里长赔补,这常流苦尚可支持。若轮到见年,地方中或遇失火失盗,人命干连,开浚盘剥,做夫当夜,事件多端,不胜数计,俱要烦累几年。然而一时风水紧急,事过即休,这也只算做零星苦,还不打紧;惟挨着经催年分,便是神仙,也要皱眉。这经催乃是催办十甲钱粮,若十甲拖欠不完,责比经催,或存一甲未完,也还责比经催。期间有那奸猾乡霸,自己经催年分,逞凶肆恶,追逼各甲,依限输纳。及至别人经催,却恃凶不完,连累比限。一年不完,累比一年,一月不完,累比一月。轻则止于杖责,重则加以枷杻。若或功令森严,上官督责,有司参罚,那时三日一比,或锁押,或监追,分毫不完,却也不放。还有管粮衙官,要馈常例,县总粮书,歇家小甲,押差人等,各有旧规。催征牌票雪片交加,差人个个如狼似虎。莫说鸡犬不留,那怕你卖男鬻女,总是有田产的人,少不得直弄得灯尽油干,依旧做逍遥百姓,所以唤做累穷病。
要知里甲一役,立法之初,原要推择老成富厚人户充当,以为一乡表率,替国家催办钱粮。乡里敬重,遵依输纳,不敢后期。官府也优目委任,并不用差役下乡骚扰。或有事到于公庭,必降颜倾听,即有差误处,亦不过正言戒谕。为此百姓不苦于里役,官府不难于催科。那知相沿到后,日久弊生,将其祖宗良法美意,尽皆变坏。兼之吏胥为奸,生事科扰。一役未完,一役又兴,差人叠至,索诈无穷。官府之视里役,已如奴隶,动转便加杖责。佃户也日渐顽梗,输纳不肯向前。里甲之视当役,亦如坑阱,巴不能解脱。自此富贵大家,尽思规避,百计脱免。那下中户无能营为的,却佥报充当,若一人力量不及,就令两人朋充。至于穷乡下里,尝有十人朋合,愿充者既少,奸徒遂得挨身就役。以致欺瞒良善,吞嚼乡愚,串通吏胥侵渔、隐匿、拖欠,无所不至。为此百姓日渐贫穷,钱粮日渐逋欠。良善若被报充里役,分明犯了不赦之罪。上受官府责扑,下受差役骚扰,若楚受累,千千万万,也说不尽。
这王珣却是老实头,没材干的人。虽在壮年,只晓得巴巴结结,经营过活,世务一些不晓。如何当得起这个苦役?初服役时,心里虽慌,并无门路摆脱,只得逆来顺受,却不知甚么头脑。且喜甲下赔粮赔了不多,又遇连年成熟,钱粮易完,全不费力。及轮到见年,又喜得地方太平,官府省事,差役稀少。虽用了些钱钞,却不曾受其棒责,也弗见得苦处。他只道经催这役,也不过如此,遂不以为意。更有一件喜处,你道是甚喜?乃是娘子张氏,新生了一个儿子。分娩之先,王珣曾梦一人,手执黄纸一幅,上有太原两个大字,送入家来。想起莫非是个谶兆,何不就将来唤个乳名?但太字是祖父之名,为此遂名原儿。原来王珣子息宫见迟,在先招过几个女胎,又都不育。其年已是三十八岁,张氏三十五岁,才生得这个儿子,真个喜从天降。亲邻斗分作贺,到大大里费了好些欢喜钱。
一日三,三日九,这孩子顷刻便已七八个月了。恰值十月开征之际,这经催役事已到。大抵赋役,四方各别。假如江南苏、松、嘉、湖等府粮重,这徭役丁银等顶便轻。其他粮少之地,徭役丁银稍重。至于北直隶山陕等省粮少,又不起运,徭役丁银等项最重。这文安县正是粮少役重的地方。那知王珣造化低,其年正逢年岁少收。各甲里长,一来道他朴实可欺,二来藉口荒歉。不但粮米告求蠲免,连徭役丁银等项,也希图拖赖,俱不肯上纳。官府只将经催严比,那粮官书役,催征差人,都认王珣是可扰之家,各色常例东道,无不勒诈双倍。况兼王珣生来未吃刑杖,不免雇人代比,每打一板,要钱若干,皂隶行杖钱若干。征比不多数限,总计各项使用,已去了一大注银钱雇替。王珣思算,这经催不知比到何时方才完结,怎得许多银钱。事到期间,也惜不得身命了,且自去比几限,再作区处。心中虽如此踌躇,还痴心望众人或者良心发现,肯完也未可知。谁想都是铁打的心肠,任你责比,毫不动念。可怜别人享了田产之利,却害无辜人将爹娘皮肉,去捱那三寸阔半寸厚七八斤重的毛竹爿,岂不罪过!王珣打了几限,熬不得痛苦,仍旧雇人代比。前限才过,后限又至。囊中几两本钱用尽,只得典当衣饰。衣饰尽了,没处出豁,未免变卖田产。费了若干钱财,这钱粮还完不及五分。
征比一日紧一日,别乡里甲中,也有杻的、拶的、枷的、监禁的,这般不堪之事。看看临到头上,好生着忙。左思右想,猛然动了一个念头,自嗟自叹道:“常言有子万事足,我虽则养得一个儿子,尚在襁褓,干得甚事。又道是田者累之,我有多少田地,却当这般差役。况又不曾为非作歹,何辜受这般刑责,不如敝却故乡,别寻活计。只是割舍不得妻子,怎生是好?”又转一念头:“罢罢!抛妻弃子,也是命中注定。事已如此,也顾他不得了。但是娘子知道这个缘故,必不容我出门。也罢,只说有个粮户,逃在京师,官差人同去捕缉,教行李收拾停当,明早起程。”张氏认做真话,急忙整理行囊,准备些干粮小菜。王珣又吩咐凡所有寒暑衣服,并鞋袜之类,尽都打叠在内。张氏道:“你打帐去几时,却要这般全备?”王珣道:“出路的买卖,那里论得定日子。万一路上风雨不测,冷暖不时,若不带得,将甚替换。宁可备而不用。”张氏见说得有理,就依着他,取出长衣短袄,冬服春衫,连着被褥等件,把一个被囊子装得满满的。
次日早起做饭,王珣饱食一餐。将存下几两田价,分一大半做盘缠,把一小半递与张氏,说道:“娘子,实对你说,我也不是去寻甚么粮口。只因里役苦楚难当,暂避他乡,且去几时。待别人顶替了这役,然后回来。存剩这几亩田地,虽则不多,苦吃苦熬,还可将就过日。”又指着孩子道:“我一生只有这点嫡血,你须着意看觑。若养得大,后来还有个指望。”张氏听了,大惊失色道:“这是那里说起。常言出外一里,不如家里。你从来不曾出路,又没相识可以投奔,冒冒失失的往那里去?”王珣道:“我岂不知,居家好似出外,肯舍了你,逃奔他方?一来受不过无穷官棒,二来也没这许多银钱使费。无可奈何,才想出这条路。”张氏道:“据你说,钱粮已催完五分,那一半也易处了,如何生出来这个短见?”王珣道:“娘子,你且想,催完这五分,打多少板子,用了多少东西。前边尚如此烦难,后面怎能够容易。况且比限日加严紧,那枷拶羁禁的,那一限没有几个。我还侥幸,不曾轮着。然而也只在目前日后了。为此只得背井离乡,方才身上轻松,眼前干净。”张氏道:“你男子汉躲过,留下我女流之辈,拖着乳臭孩儿,反去撑立门房,当役承差,岂不是笑话?”王珣道:“你不晓得大道理。自古家无男子汉,纵有子息,未到十六岁成丁,一应差徭俱免。况从来有例,若里长逃避,即拘甲首代役,这到不消过虑。只是早晚紧防门房,小心火烛。你平生勤苦做家,自然省吃俭用。纺织是你本等,自不消吩咐。我此去本无着落,虽说东海里船头有相会之日,毕竟是虚帐。从此夫妇之情,一笔都勾,你也不须记挂着我。或者天可怜见,保佑儿子成人,娶妻完婚,生男育女,接绍王门宗祀足矣。”又抱过儿子,遍体抚摩,说道:“我的儿,指望养大了你,帮做人家,老年有靠。那知今日孩赤无知,便与你分离。此后你的寿夭穷通,我都不能知了。就是我的死活存亡,你也无由晓得。”说到此伤心之处,肝肠寸断,禁不住两行珠泪,扑簌簌乱下。张氏见丈夫说这许多断头话,不觉放声大恸,哭倒在地。王珣恐怕走漏了消息,急忙把那原儿放下,也不顾妻子,将行李背起。望外就走。张氏挣起身,随后赶来扯他。王珣放开脚步,抢出大门,飞奔前往。离了文安县,取路投东,望着青齐一带而去。真个是: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