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卫可清领了父亲密计,便至城下,单要统军出战,再叫军士辱骂以激之。统军大怒,挺身出战。战了数合,可清佯败而走。统军不舍,追有里许,伏兵齐起,将绊马索曳翻马脚,统军被擒。众兵将他绑了,推至城下,据其二子道:“来降免死,不来即斩你父。”贺拔允弟兄见了,吓得魂飞天外,飞马出城,高叫道:“勿伤吾父,愿相从也。”众兵把统军拥入军中。

贺拔允兄弟直至营前,下马求见。可孤父子忙到帐外相迎。斯时统军已释缚上坐,见二子至,挥泪道:“势已如此,只得在此投顺,但负了杨将军耳。”

可孤大喜,一面款留父子在军,一面便去攻城。城中连失三将,慌乱起来。

半夜城破,人民被杀,杨钧一门尽死。可孤破了怀朔,便请统军写书,以招破胡。统军许之。

那知破胡将近武川,前一日其城已破。正是烽烟交迫时候,破胡慌了,带转马头,忙即奔回。正行之间,望见前面一队兵来,上书“贺拔统军”旗号,心下疑道:“我父亲为何在此?”勒马问之。只见一少年将军出马拱手道:“统军不在这里。我是卫可清,奉主命来请将军。有统军手书在此。”

便叫军士呈过。破胡看了,果是父亲手笔,歎道:“父兄既在彼处,我复何往。”遂下马与可清相见,并马而回,来见可孤。可孤下座,握其手曰:“他日富贵,愿与将军共之。”破胡拜谢。少顷,来见统军,兄与弟皆在帐中。

相见后,各自歎息,只得权时住下,再图机会。

其时临淮王不知两处已失,领兵前来。行近朔州,遇着拔陵兵马,被他杀得大败,依旧退回云中。安北将军李叔仁领兵五万,亦来救援,屯兵於白道谷口,拔陵乘夜袭之,亦大败而退。朝廷知临淮、叔仁军败,皆削其官爵,命李崇为北讨大都督,镇恒、朔以御强寇。抚军将军崔逻皆受其节制。崇欲停军固守,且莫与贼交锋,伺其便而击之。逻不遵崇令,引兵先出。正遇贼帅卫可孤,邀截大战,杀得官军死者死,逃者逃,崔逻单骑奔还,折了十万人马。可孤使人飞报拔陵,陵大喜。乘胜而前,又催各道贼兵并力来攻李崇。

崇力战却之,遂相持於云中。崔逻兵败,李崇奏知。帝方不悦,又有雍州刺史元志上奏:“莫折念生与弟天生反於秦州,攻破高平镇,杀了镇将赫连略,官兵莫敌。”帝益惧,因念:“母后临朝,天下未尝有事,今反乱想继,无人为朕分忧。”屡欲往见太后,苦为刘腾所制。那知腾恶满身死,左右防卫渐疏。叉亦不甚经意,时时出游於外,留连不返。帝后母子复得相见。

正光五年,帝年十四,颇悔从前所为得罪太后。时值中秋节近,率诸王贵臣等十余人,朝太后於嘉福殿。时元叉不在。太后设宴留饮,酒过数巡,太后对帝及群臣曰:“我自还政后被幽於此,子母不听往来,虽生犹死,何用我为?我当出家修道於嵩山,闲居寺中,以了终身。”因自卸发,欲将金剪剪去。帝及群臣皆叩头流涕,慇懃苦请。太后声色愈厉,必欲出家。帝乃使群臣皆退,独留嘉福殿,与太后共语。太后细诉从前被幽之辱,思念之苦。

太后泣,帝亦悲不自止。是夜,遂宿太后宫中,明日亦不出宫,与太后坐谈至夜。太后曰:“今夕中秋佳节,可召皇后、潘妃到来,共赏良宵。”帝曰:“儿与太后相疏已久,遇此良夕,当侍太后细谈衷曲,不必召彼来也。”太后见帝意诚,乃於月下密语帝曰:“自元叉专政,朝纲大坏,以致人心愁怨,盗贼四起。今若不早除之,天下必至大乱,社稷将危。帝何尚不知悟耶?”

帝闻大惊,乃告於太后曰:“儿近来亦不甚喜他。因其能顺联心,稍效勤劳,故不忍弃之。前日私将先王宫女窃回,朕笑其愚,置之不问。近内侍张景嵩亦告我曰元叉将不利於我,我尚未信。太后在内,何由知之?”太后曰:“满朝文武皆知其奸,何独吾知。正恐帝不相信,故皆缄口不言耳。”帝退,於是深匿形迹,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