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六:
襄阳,下。倚郭。兵乱废,至元十四年复置。南漳,下。旧纪:至元十四年,均州复立南漳县。南漳改隶均州及省并年分均无考。宜城,下。谷城,下。光化,下。枣阳。卞。
州二:
均州。下。宋故州,屙京西南路。至元十二年,宋行均州事徐鼎以城降,改隶湖北宣慰司。十九年,来属本路。领县二:
武当,下。兵乱,侨治无常。至元十四年,复置。
郧县。下。宋郧乡县。至元十四年改。
房州。下。宋故州,属京西南路。至元十二年,知州李鉴以城降。十九年,改隶襄阳路。领县二:
房陵,下。竹山。下。
蕲州路。下。宋故州,属淮南西路。至元十二年归附,置淮西宣抚司。十四年,改总管府,设录事司。户三万九千一百九十,口二十四万九千三百二十一。自此以后至德安府,皆用至元二十七年数。领司一:
录事司。
县五:蕲春,中。倚郭。蕲水,中。广济,中。宋嘉熙兵乱,徙治江中洲。归附后,复旧治。黄梅,中。嘉熙兵乱,侨治江中州。后复置。罗田。下。兵乱县废。至元十二年,复置。大德中,迁县治于官渡沙。
黄州路。下。宋故州,属京西北路。至元十二年归附。十四年,升为总管府。旧纪:至元十四年,置宣慰司。疑误。十八年,又置黄蕲州宣慰司,治黄州路。二十三年,罢宣慰司,直隶湖广行省。二十九年,复置淮西道宣慰司,以蕲州、黄州二路隶之。大德三年,罢淮西道宣慰司,蕲、黄二路改隶河南江北行省。户一万四千八百七十八,口三万六千八百七十九。领司一:
录事司。
县三:黄冈,中。州治所。黄陂,下。兵乱,侨治蕲州青山矶。归附,还旧治。麻城。下。兵乱,徙治什子山。归附,还旧治。
淮西江北道肃政廉访司。
庐州路。上。宋故州,屙淮南西路。至元十三年,归附。十四年,升为总管府,隶淮西江北道。户三万一千七百四十六,口二十二万九千四百五十七。领司一:
录事司。
县三:合肥,上。倚郭。粱县,中。舒城。中。
州三:和州。中。宋故州,属淮南西路。至元十四年,置安抚司。明年,升和州路。二十八年,降为州,隶庐州路。旧设录事司,后省入历阳。领县三:
历阳,上。倚郭。含山,中。乌江。中。
无为州。中。宋无为军,属淮南西路。至元十四年。升无为路。二十八年,降为州,罢巢州为县隶之。领县三:
无为,上。倚郭。庐江,中。巢县。下。至元十四年,置镇巢府。二十三年,降为巢州。二十八年,复为县。
六安州。下。宋六安军,辰淮南西路。至元十二年归附。二十二年,改隶黄蕲州宣慰司。二十八年,降为县,隶庐州路。后又升为州。领县二:
六安,中。英山。中。
安丰路。下。宋寿春府,又以安丰县为安丰军,并属淮南西路。至元十四年,改安丰路总管府。十五年,降为散府。二十八年,复升为路,降临濠府为濠州以隶之。至正十二年,置安丰分元帅府。户一万七千九百九十二,口九万七千六百一十一。领司一:
录事司。
县五:寿春,中。倚郭。安丰,下。霍邱,下。寿春、安丰、霍邱三具,宋隶寿春府。至元十八年,来属本路。元统二年,立准乡临水山巡检司。下蔡,下。与蒙城俱隶安丰府。二十八年,罢府,来属本路。蒙城。下。金属寿州。至元十八年。来属本路。
州一:
濠州。下。宋故州,属淮南西路。至元十三年归附,置安抚司,十五年,升为临濠府,二十八年,复为濠州,隶本路。旧领钟离、定远二县。至元二十八年,降怀远州为县,隶之。领县三:
钟离,下。倚郭。定远,下,怀远。下。宋为怀远军,领荆山一县。至元二十八年,以军为县,省荆山入之。
安庆路。下。宋安庆府,属淮南西路。至元十二年,宋将范文虎以城降。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安庆路总管府,属黄蕲州宣慰司。二十三年,罢宣慰司,直隶行省。旧领怀宁、宿松、望江、太湖、桐城五县。至元二年,析怀宁县境置灊山县。户三万五千一百六,口二十一万九千四百九十。领司一:
录事司。大德元年置。
县六:
怀宁,中。宿松,中。天历初,立铁柱于小孤山,号海门第一关。望江,下。大潮,中。桐城,中。宋末徙治枞阳,又徙于李阳河。元初,始还旧治。灊山。下。本怀宁县之清朝、玉照二乡地。宋立四寨,仍隶怀宁县。至无中,置野人原寨。至治间,始析置灊山县,以山为名。
淮东道宣慰使司。皇庆二年,改淮东淮西道宣尉恰为淮东道宣慰使司。
江北淮东道肃政廉访司。
扬州路。上。宋扬州,属淮南东路。至元十三年归附,置淮东都元帅府。十四年,改扬州路总管府。十五年,置淮东道宣慰司,本路属焉。十九年,省宣慰司,本路直隶行省。二十六年,改浙西道宣慰司为淮东淮西道宣慰司,仍治扬州路,升本路高邮府为散府,直隶宣慰司。户二十四万九千四百六十六,口一百四十七万一千一百九十四。领司一:
录事司。
县二:
江都,上。倚郭。泰兴。上。
州五:
真州。下。宋故州,属淮南东路。至元十三年,置真州安抚司。十四年,改真州路总管府。二十一年,降为州,隶扬州路。领县二:
扬子,上。倚郭。宋永正县。至元二十八年,改扬子县,移治新城,省录事司入之。六合。下。
滁州。下。宋故州,属淮南东路。至元十五年,改滁州路总管府。二十年,仍为州,隶扬州路。领县三:
三除州。下。宋故州。属准南东路处。至元十五年,改三除州路总管府。二十年,仍为州,隶扬州路。领县三:
清流,中。至元十四年,省录事司入之。来安,下。全椒。下。
泰州。上。宋故州,属淮南东路。至元十四年,改泰州路总管府。至二十一年,仍为州,隶扬州路。领县二:
海陵,上。倚郭。宋端平后,去县城五里别筑新城。后张土诚据之。如皋。下。
通州。中。宋故州。属淮南东路。至元十五年,改通州路总管府。二十一年,仍为州,隶扬州路。领县二:静海,上。倚郭。海门。中。
崇明州。下。本通州海滨沙洲。宋建炎中有升州句容县姚、刘二姓避兵于沙上,其后遂称姚刘沙。宋嘉定中,置天赐监场。至元十四年,置崇明州。
淮安路。上。宋楚州。又升属县山阳县为淮安军,又改军为州。属淮南东路。至元十三年,置行淮东安抚司。十四年,改总管府。二十年,置淮安府路总管府,以临淮府,海宁、泗、安东三州隶之。二十七年,罢临淮府。旧领山阳、盐城、淮安、新城、淮阴、新城、清河、桃园七县。设录事司。至元二十年,省淮安、新城、淮阴三县入山阳县。户九万一千二十二,口五十四万七千三百七十七。领司一:
录事司。
县四:
山阳,上。宋淮安县,至元十二年,以本县马罗军寨为山阳县。十三年,淮安路归附,仍存淮安县。二十年。省淮安及新城县入之。盐城,上。桃园,下。本淮阳军之桃园镇,金盥淮滨县,后废。至元中置桃园县。清河,下。本泗州之清河口,宋置清河军,至元十五年改为县。
州三:
海宁州。下。宋故州,属淮南东路。金志亦有海州,后复为宋地。至元十二年,归附。十五年,升海州路,为总管府。又改为海宁府,旋降为州,隶淮安路。旧领录事司,朐山、东海、怀仁、沭阳四县。至元二十年,省东海县与录事司入朐山。领县三:
朐山,中。沭阳,下。赣榆。下。宋怀仁县,金改赣榆。
泗州。下。宋故州,属淮南东路。金志亦有泗州,后复为宋地。至元十三年,降为下州。旧领临淮、淮平、虹、灵璧、睢宁五县。至元十六年,析瞧宁县属邳州。十七年,析灵璧县属宿州,以临淮府五河县来属。二十一年,省淮平县入临淮。二十七年,废临淮府,以盱眙、天长二县来属。领县五:
临淮,下。虹县,下。宋故县,金废。元初复置。五河,下。盱眙,上。宋招信军。至元十三年,行招信军安抚司事,领盱眙、天长、招信、五河四县。十四年,升招信路总管府。十五年,改临淮府。十七年,以五河县在淮北,改属泗州。二十年,并招信县入盱眙。二十七年,废临淮府入盱眙。天长。中。至正十五年,置淮东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于本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