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辉路。下。金卫州。属河北东路。旧治汲县,以水患徙治于宜村新城,以胙城为倚郭县。宪宗元年,还州治于汲县。中统元年,升卫辉路总管府。户二万二千一百一十九,口十二万七千二百四十七。领司一:

录事司。中统元年置。

县四:

汲县,下。倚郭。新乡。中。获嘉,下。胙城。下。

州二:

辉州。下。金河平县,又改苏门县,升为辉州,属河北东路。元因之,改隶本路。旧领山阳县。至元三年,废山阴为镇,入本州。

淇州。下,本卫县之鹿台乡。宪宗五年,以大名、彰德、卫辉籍余之户,置为淇州。又置临淇县为倚郭。中统元年,隶大名路。至元三年,改隶卫辉路,省县入本州。

河间路。下。金河间府,属河北东路。至元二年,升河间路总管府。自河间路以下四路、七州,旧隶山东东西过宣慰司。至大二年改直隶中书省。旧领河间、肃宁二县。至元二年,割济南路之临邑来属。又析济南路之齐东,景州之宁津,陵州之青城来属。户七万九千二百六十八,口十六万八千五百三十六。领司一:

录事司。

县六:

河间,中。倚郭。肃宁,下。至元二年,废为镇,入河间县。后复置。齐东,下。金齐东镇。刘豫置夹河巡检司。金乱,大兵南下,城之。宪宗三年,置县,属河间路。四年,又属济南路。至元二年,仍隶本路。县管窎户郊外皆章邱、邹平地。宁津,下。金属景州。至元二年,改隶本路。临邑,下。金属济南府。太宗七年,改隶本路。宪宗三年,还属济南。至元二年,复属本路,析县南之新市入济阳。青城。下。太宗七年,析临邑、宁津地置,属济南路。中统间,改隶陵州。至元二年,改隶本路。

州六:

沧州。中。金故州,属河北东路。元初,改隶河间路。延祐元年,徙州治于长芦镇。领县五:

清池,中。乐陵,中。县治咸平镇,至正未迁治棣州旧城。南皮,下。无棣,下。至元二年,省入乐陵县,以县治入棣州。寻复置,又分其西界于故城置县,仍属本州,谓之西无棣县。盐山。下。至元二十五年,以沧州之军营城为沧溟县。其省、罢年分阙。

景州。中。金故州,又改观州,治东光县,属河北东路。元初,改隶本路。至元二年,复为景州。元初,徙治蓚县。旧领东光、阜城、将陵、吴桥、蓚、宁津六县。宪宗三年,升将陵为陵州,宁津改隶河间路。领县五:

蓚县,中。元初升为元州。后复置。故城,中。元初隶河间路。至元三年省为故城镇,入陵州。是年,复析陵州西南界置故城县来属。阜城,下。东光,下。吴桥。中。金升将陵县之吴川镇为县。

清州。下。金故州,属河北东路。太宗二年,升清宁府。七年,复为清州。旧领司候司,会川、兴济、靖海三县。至元二年,省司候司及靖海、兴济入会川县。后复置二县。领县三:

会川,中。靖海,下。兴济。下。

献州。下。金寿州,又改献州,属河北东路。旧领乐寿、交河二县。至元二年。省州及交河入乐寿,改,隶河间路。未几,复置。领县二:

乐寿,中。附郭。交河。中。金析乐寿县置。

莫州。下。金故州,属河北东路。旧领任邱一县。至元中,复置莫亭县。领县二:

莫亭,下。倚郭。金析任邱地,置县。后省。至元中复置。任邱。下。至元二年。省入河间县。后复置。

陵州。下。金将凌县,属景州。宪宗三年,改隶河间府。是年,又升为陵州,隶济南路。至元二年,复为县。三年,仍为州,还隶本路。移建州治于旧治西北七里。

东平路。下。金东平府,属山东西路。太祖十五年,国王木华黎承制授严实东平行台。太宗二年,以实为东平路行军万户。实卒,子忠济嗣为万户行总管府事。至元五年,始以东平为散府。九年,升下路总管府。户四万四千七百三十一,口五万一百四十七。领司一:

录事司。

县六:

须城,下。倚郭。东阿,中。宋徙县治于金桥镇。阳谷,中。以水患,宋徒县治于孟店。汶上,中。金太和八年,改汶阳县为汶上。寿张,下。金迁县治于竹口镇。后复旧治。平阴。下。至元十三年迁今治。

东昌路。下。金博州,属山东西路。元初,改隶东平路。至元四年,升为博州路总管府。十三年,改东昌路。旧领聊城、堂邑、博平、荏平、高唐五县。至元七年,升高唐为州,直隶中书省,析大名路莘县来属。二十六年,析堂邑属地置邱县。户三万三千一百二,口十二万五千四百六。领司一:

录事司。

县六:

聊城,中。倚郭。初随博州隶东平路。至元四年,析为博州总管府治。十三年,改东昌路总管府治。堂邑,中。宋以水患,徙城于旧治东十里。莘县,中。博平,中。宋以水患徙县治于宽平镇,又割明灵砦隶清平。荏平,中。邱县。下。本为平恩镇,隶曲周,后升为县。至元二年,省入堂邑。二十六年,宣慰司言:“差税词讼,距堂邑二百余里,往返不便。平恩有户二千七百,升县为宜。”乃复置邱县隶本路。

济宁路。下。金济州,属山东西路。旧治钜野,后徙治任城。太宗七年,割隶东平府。至元六年,还治钜野。八年升为济宁府,治任城。寻仍治钜野。十二年,复置济州。是年,又以钜野为府治,济州仍治任城为散州。十六年,升济宁府为路。置总管府。至正八年,迁济宁路于济州。十一年,置中书分省于济宁。旧领任城、金乡、嘉祥、郓城四县。后析任城县隶济州,嘉祥县隶单州。至元六年,复置钜野县。八年,以济州之郓城、砀山、丰县来属。十二年,置肥城县。户一万五百四十五,口五万九千八百十八。领司一:

录事司。

县七:

钜野,中。倚郭。金废县,分其地隶嘉祥、郓城、金乡三县。至元六年,复置。郓城,上。金以水患,徙治盘沟村。至元八年,复还旧治。肥城,下。至元十二年,以平阴辛镇寨东北十五里旧城置此县,以平阴县孝德等四乡隶之。金乡,下。旧隶济州。至元二年来属。砀山,下。金隶单州,又改隶归德府。后圯于水。宪宗七年,复置,改隶东平路。至元二年,省入单父县。三年,复置属济州。八年,改隶本路。虞城,下。金属归德府。后圯于水。宪宗二年,复置,改隶东平路。至元二年,省入单父县。三年,复置,属济州。八年,改隶本路。丰县。下。金属徐州。宪宗二年,改隶济州。至元八年,直隶本路。

州三:

济州。下。至元十二年,别立济州于任城,省县入州。十五年,迁济宁府于济州,以钜野行济州事。是年,复于钜野置济宁府,州仍如旧。二十二年,复置任城县,隶本州。领县三:

任城。下。倚郭。鱼台,下。金隶单州。太宗七年,改隶济州。至元三年,省入金乡县。三年,复置。八年,隶济宁府。十三年来属。沛县。下。金隶滕州。太宗七年,移滕州治此。宪宗二年,省州入县。至元二年,省入丰县。三年,复置。八年,隶济宁路。十三年,来属。

兖州。下。金故州,属山东西路。元初,改隶济州。宪宗二年,分隶东平路。至元五年,复属济州。十六年,隶本路。领县四:

嵫阳,下。曲阜,下。泗水,下。至元二年,省入曲阜。三年,复置。宁阳。下。至元二年,省入嵫阳。大德元年,复置。

单州。下。金故州,属南京路。元初,改隶济州。宪宗二年,属东平府。至元五年,复属济州。十六年,隶本路。旧领单父、成武、鱼台、砀山、楚邱五县。成武、楚邱改隶曹州,鱼台改隶济州,砀山改隶归德府。至元后,析济州之嘉祥县来属。领县二:

单父,下。倚郭。元初与单州并属济州。宪宗二年。隶东平府。后省入本州。至元二年,复置。三年,还属济州。后改隶本州。嘉祥。下。金属济州。宪宗二年,隶东平府。至元二年,还属济州。后又改隶本州。旧治山口镇。后迁横山之南。金大定中,徙治萌山,城之。

曹州。上。金故州,属山东西路。元初,隶东平路。至元二年,直隶中书省。旧领济阴、定陶、东明三县。至元三年,析济南路禹城来属,又析单州之成武、楚邱二县来属,改东明县隶开州。户三万七千一百五十一,口十九万五千三百三十五。领县五:

济阴,上。成武。中。定陶,中。禹城,中。楚邱。中。金初隶曹州,后改属归德府。又以限河不便,改属单州。元初,还隶本州。“)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