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隋旧。天宝二年,置褒州,割金牛来属,领西、金牛二县。八年,废褒州,以县属梁州

金牛汉葭萌县地。武德二年,分绵谷县置,属褒州。八年,州废,属梁州

三泉武德四年,分绵谷县置南安州,领三泉、嘉平二县。八年,废南安州及嘉平县,以三泉属利州。天宝元年,改属梁州,移治沙溪之东。

凤州下隋河池郡。武德元年,改为凤州。天宝元年,复为河池郡。乾元元年,复为凤州。旧领县四,户一千九百五十七,口九千七百九十四。天宝,户五千九百一十八,口二万七千八百七十七。在京师西南六百里,至东都一千四百五十里。

梁泉汉故道县地。后魏置梁泉县。晋仇池所处地。后魏废帝于县置凤州

两当汉故道县地。晋改两当,取水名

河池后汉县,属武都郡。以川为名

黄花武德四年,分梁泉县置,以川为名。

兴州下隋顺政郡。武德元年,改为兴州。天宝元年,改为顺政郡。乾元元年,复为兴州。旧领县三,户一千二百二十五,口四千九百一十三。天宝,户二千二百二十四,口一万一千四十六。至京师九百四十八里,至东都一千七百八十一里。

顺政汉沮县,属武都郡。后魏改为略阳,晋置武兴蕃以处互市,后魏于武兴蕃置兴州,仍以略阳为顺政

长举汉沮县地,隋为长举县。本治盘头城,贞观三年移于今所

鸣水汉沮县地,隋为鸣水县。旧治落蕃水南,永隆元年,移治水北。

利州下隋义城郡。武德元年,改为利州,领绵谷、葭萌、益昌、义清、岐坪、嘉川、景谷七县。二年,置总管府,管利、龙、隆、始、蓬、静六州。三年,割绵谷之东界置南安州。四年,割景谷县置沙州。七年,又割岐坪、义清二县置南平州。其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督利、龙、隆、始、沙、南安、南平、静八州。利州领绵谷、葭萌、益昌、嘉川四县。八年,废南安州,割三泉县来属。贞观元年,废沙州。二年,废南平州,复以景谷、岐坪、义清等县来属。其年,以嘉川属静州。六年,罢都督府。以州当剑口,户不满万,移为中州,又降为下州。天宝元年,改为益昌郡,仍割三泉属梁州。乾元元年,复为利州。旧领县七,户九千六百二十八,口三万一千九十三。天宝领县六,户二万三千九百一十,口四万四千六百。在京师西南一千四百八十八里,至东都二千一百九十七里。

绵谷汉葭萌县地,蜀为汉寿县。晋改晋寿县,又分晋寿置兴安县。隋改兴安为绵谷。南齐于寿县置西益州,后梁改为利州

胤山隋义清县。天宝元年八月,改为胤山

嘉川隋属静州。贞观十七年,割属利州

葭萌汉县。蜀为汉寿,晋改晋寿,江左改晋安。隋改为葭萌,取汉旧名

益昌后魏分晋寿县置京兆县,后周改为益昌

景谷汉白水县地。宋置平兴县,隋改为景谷。武德四年,置沙州,割龙州之方维来属。沙州领景谷、方维二县。贞观元年,废沙州,以景谷属利州,仍省方维县并入。

通州上隋通川郡。武德元年,改为通州,领通川、宣汉、三冈、石鼓、东乡五县。以宣汉属南并州。二年,置新宁、思来二县。三年,以东乡属南石州。又为通川总管府,管通、开、蓬、渠、万、南并、南石、南邻八州。通州领通川、三冈、石鼓、新宁、思来五县。八年,以废南石州之东乡县来属。贞观元年,以废南并州之宣汉来属,又省思来入通川。其年,废万州,以永穆来属。贞观五年,废都督府为下州。长安二年,升为中州。开元二十三年,升为上州。天宝元年,改为通川郡。乾元元年,复为通州。旧领县七,户七千八百九十八,口三万八千一百二十三。天宝,户四万七百四十三,口十一万八百四。在京师西南二千三百里,去东都二千八百七十五里。

通川汉宕渠县地,分置宣汉县,属巴郡。后魏改为石城县。梁于县置万州,元魏改为通州。隋为通川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