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二

○河东道三河北道四山南道五

河东道

河中府隋河东郡。武德元年,置蒲州,治桑泉县,领河东、桑泉、猗氏、虞乡四县。二年,置蒲州总管府,管蒲、虞、泰、绛、邵、浍六州。三年,移蒲治河东县,依旧总管府。其年,置温泉县。九年,又置都督府,管蒲、虞、芮、邵、泰五州,仍省温泉县。其年,罢都督府。贞观八年,割虢州之永乐来属。十七年,以废虞州之安邑解县、废泰州之汾阴来属。开元八年,置中都,改蒲州为河中府。其年,罢中都,依旧为蒲州,又与陕,郑、汴、怀、魏为“六雄”。十二年,昇为“四辅”。天宝元年,改为河东郡。乾元元年,复为蒲州,割安邑属陕州。三年四月,置河中府,析同州之朝邑,于河西盐坊置河西县,来属。元年建卯月,又为中都。元和三年,复为河中府。旧领县五,户三万六千四百九十九,口十七万三千七百八十四。天宝领县八,户七万八百,口四十六万九千二百一十三。元和领县十一。在京师东北三百二十四里,去东都五百五十里。

河东隋县。州理所。开元八年,分置河西县。其年,罢中都,乃省,乾元三年,复置

河西旧朝邑县,属同州,管长春宫。乾元元年,置河中府,割朝邑来属,改为河西县,以盐坊为理所

临晋隋分猗氏置桑泉县。武德三年,分置温泉县。九年,省温泉并入桑泉。天宝十三年,改为临晋县

解隋虞乡县。武德元年,改为解县,属虞州。蒲州别置虞乡县。贞观十七年,省解县并入虞乡。二十二年,复析置解县,属蒲州

猗氏汉县,古郇国也

虞乡汉解县地,后魏分置虞乡县。贞观十七年,省解县,并入虞乡县。二十年,复置解县,省虞乡。天授二年,复分解县置虞乡县

永乐武德元年,分芮城县置属芮州。九年,废芮州,改属鼎州。贞观八年,改属蒲州,又割属虢州。神龙元年,复来属

宝鼎汉汾阴县。隋属泰州。贞观十七年,废泰州,县来属。开元十一年,玄宗祀后土,获宝鼎,因改为宝鼎

龙门汉皮氏县,后魏改为龙门。武德元年,于县置泰州,领龙门、万泉、汾阴四县。贞观十七年,废泰州及芮县,以龙门、万泉属绛州,汾阴属蒲州

闻喜汉县。隋为桐乡县。武德元年,分置闻喜县

万泉武德三年,分稷山界于薛通城置万泉县,属泰州。州废,入绛州,后又隶河中府。

绛州隋绛郡。武德元年,置绛州总管府,管绛、潞、盖、建、泽、沁、韩、晋、吕、举、泰、蒲、虞、芮、邵十五州。绛州领正平、太平、曲沃、闻喜、稷山五县。三年,废总管府。其年,以废北浍州之翼城置翼城县。领翼城、绛、小乡三县。武德元年,改为浍州。二年,改为北浍州。四年,州废,三县并入绛州。置南绛州,又置绛县。

曲沃汉绛县地,后魏置曲沃县

绛汉闻喜县,后魏置南绛州,又置绛县

稷山后魏高凉县,隋改名稷山

垣隋县。义宁元年,置邵原,领垣、王屋,又置清廉、亳城四县。武德元年,改为邵州。二年,又置长泉县。五年,废亳城。九年,省邵州,省清廉入垣县,王屋属怀州,垣属绛州

襄陵后魏擒盛县。改为襄陵,取汉旧名。属晋州。元和十四年,属绛州。

晋州隋临汾郡。义旗初,改为平阳郡,领临汾、襄陵、岳阳、冀氏、杨五县。其年,改杨县为洪洞。武德元年,改为晋州,分襄陵置浮山县,分洪洞置西河县。三年,置总管府,管晋、绛、沁、吕四州。移治白马城。改浮山为神山县。贞观六年,废都督。十二年,移治所于平阳古城。十七年,省西河县,以废吕州之霍邑、赵城、汾西三县来属。天宝元年,改州为平阳郡。乾元元年,复为晋州。元和十四年,割襄陵属绛州。大和元年,改属河中府。旧领县七,户二万一千六百一十七,口九万七千五百五。天宝领县九,户六万四千八百三十六,口四十二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