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汉县。后魏加“城”,曰蕲城县。隋去“城”字,属北谯州。贞观十七年,废谯州,属徐州。旧治谷城,显庆元年,移于今所。元和四年,割属宿州也

临涣隋旧。属谯州。州废,隶亳州。大和元年,割属宿州。

沂州中汉东海郡之琅邪县。武德四年,平徐圆朗,置沂州,领费、临沂、颛臾三县。又置兰山、临沐、昌乐三县。六年,省兰山、临沐、昌乐三县入临沂。贞观元年,省颛臾入费县。其年,省鄫州,以承县来属。八年,又省莒州,以新泰、沂水二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琅邪郡。乾元元年,复为沂州。旧领县五,户四千六百五十二,口二万三千九百。天宝,户三万三千五百一十,口十九万五千七百三十七。在京师东二千二百五十四里,至东都一千四百三十里。

临沂汉县,州所治。后魏置郯郡,又改为北徐州,并在此县。后周置沂州

承汉县,隋兰陵县。武德四年,置鄫州,以兰陵隶之,仍改为承县,别置兰陵、鄫城二县,属鄫州。贞观元年,鄫州与二县俱废,以承县来属沂州。

费汉县。春秋时费国。

新泰汉东新泰县,晋去“东”字。武德五年,属莒州。贞观八年,莒州废,县属沂州。

沂水汉东莞县。隋改为东安县,寻改为沂水。武德五年,于县置莒州,领沂水、新泰、莒三县。贞观八年,省莒州,县属密州,沂水、新泰属沂州。

密州中隋高密郡。武德五年,改为密州,领诸城、安丘、高密三县。贞观八年,省莒州,以莒来属。天宝元年,改为高密郡。乾元元年,复为密州。旧领县四,户三千五百八十,口二万八千五百九十三。天宝,户二万八千二百九十二,口十四万六千五百二十四。在京师东南二千五百三十里,至东都东一千八百六十九里。

诸城州所治,本汉东武县城也。隋移入废高密郡城,因改为诸城

辅唐汉安丘县,属北海郡。乾元二年,刺史殷仲卿奏请治于故昌安城,因改为辅唐

高密、汉县。隋末大乱,废之。武德三年,于义城堡置高密县。六年,并高密、胶西两县,移就故夷安城。城,旧高密县也。仍废胶西县

莒汉县,属东海郡。武德五年,于县置莒州。州废,以县属密州。

齐州上汉济南郡,隋为齐郡。武德元年,改为齐州,领历城、山茌、祝阿、源阳、临邑五县。二年,置总管府,管齐、邹、东泰、谭、淄、济六州。贞观元年,废都督府及谭州,省源阳县。又以废谭州之平陵、临济、亭山、章丘四县来属。七年,又置都督府,管齐、青、淄、莱、密五州。天宝元年,改为临淄郡。五载,为济南郡。乾元元年,复为齐州。旧领县八,户一万一千五百九十三,口六万一千七百七十一。天宝,户六万二千四百八十五,口三十六万五千九百七十二。在京师东北二千六十九里,至东都东北一千二百四十四里。今管县六,并三县也。

历城汉县,属济南郡。旧志有平陵县。贞观十七年,齐王祐起兵,平陵人不从顺,遂改为全节。元和十年正月,以户口凋残,并全节入历城县

章丘汉阳丘县。隋为章丘。武德二年,于平陵县置谭州,领平陵、亭山、章丘、营城四县。八年,废营城入平陵,又以废邹州之临济来属。贞观元年,废谭州为平陵县,属齐州,章丘亦来属

亭山隋县。元和十五年,以户口凋残,并入章丘县,因废亭山

临邑汉县。武德元年,属谭州。州废来属

长清隋置,属济州。贞观十七年,属齐州。旧志有丰齐县,古山茌邑也。天宝元年改为丰齐。元和十五年,以户口凋残,并入长清县

禹城汉祝阿县。天宝元年,以为禹城,以县西有禹息故城

临济汉之菅县。隋为朝阳县,寻改为临济县。武德元年,于县置邹州,领临济、蒲台、高苑、长山、邹平五县。八年,废邹州,县属谭州。州废,属齐州。

青州上隋北海郡。武德四年,置青州总管府,管青、潍、登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