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丘隋县

雍丘隋县。武德四年,于县置杞州,领雍丘、陈留、圉城、襄邑、外黄、济阳六县,权于州内以仓院置。贞观元年,废杞州及济阳、围城、外黄三县,以襄邑属宋州,陈留、雍丘属汴州,而移县入废杞州。

蔡州上隋汝南郡。武德四年四月,平王世充,置豫州总管府,管豫、道、舆、息、舒五州。豫州领安阳、平舆、真阳、吴房、上蔡五县。七年,改为都督府,废舆、道、舒、息四州。贞观元年,罢都督府,废平舆、新蔡二县,复以道州之郾城,息州之新息,朗州之朗山,舒州之褒信、新蔡五县来属。天授三年,又置平舆、西平两县。开元四年,以西平属仙州。二十六年,省仙州,复以西平来属。天宝元年,改为汝南郡。乾元元年,复为豫州。宝应元年,改为蔡州。旧领县十,户一万二千一百八十二,口六万四百一十五。天宝领县十一,户八万七百六十一,口四十六万二百五。去京师一千五百四十里,至东都六百七十里。

汝阳隋旧县。治郭下

朗山汉安昌县,隋改为朗山

遂平隋吴房县。元和十二年,讨吴元济于文城栅,置行吴房县,权隶溵州。贼平,改为遂平县,隶唐州。长庆元年,复隶蔡州

郾城隋旧。武德四年,于此置道州,领郾城、邵陵北武、西平四县。贞观元年,废道州及北武、邵陵、西平三县,以郾城属豫州。本治溵水南。开元一十年,因大水,移治溵水北。元和十二年,于县置溵州。长庆元年,废溵州,以郾城隶许州

上蔡隋县

新蔡隋旧。武德四年,于此置舒州,领新蔡、褒信二县。贞观元年,废舒州,新蔡属豫州

褒信后汉县

新息隋县。武德四年,于县置息州,领新息、淮川、长陵三县。贞观元年,废息州及淮川、长陵二县,以新息属豫州

平舆隋置。贞观元年废,天授二年复置

西平汉县。贞观元年废。天授二年复置。元和十二年,隶溵州。州废,隶蔡州

真阳汉慎阳县,隋为真阳。载初元年,改为淮阳。神龙元年复。

滑州望,隋东郡。武德元年,改为滑州,以城有古滑台也。二年,陷贼。及平王世充,复置,领白马、卫南、韦城、匡城、灵昌、长垣七县。八年,废长垣县入匡城,以废东梁州之酸枣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灵昌郡。乾元元年,复为滑州。旧领县七,户一万三千七百三十八,口六万四千九百六十。天宝,户七万一千九百八十三,口四十二万二千七百九十。去京师一千四百四十里,至东都五百三十里。

白马郭下。汉县。卫南隋楚丘县。后以曹有楚丘,乃改为卫南县,治古楚丘城。仪凤元年,移治西北滨河之新城。永昌元年,又移于楚丘之城南

韦城隋分白马县置于古城韦氏之国城

匡城汉长垣县,隋改为匡城

胙城汉南燕县,隋改为胙城,隶滑州

酸枣汉县

灵昌隋分酸枣县置。灵昌者,河津之名。

陈州上,隋淮阳郡。武德元年,讨平房宪伯,改为陈州,领宛丘、箕城、扶乐、太康、新平五县。贞观元年,废扶乐、箕城、新平三县,复以沈州之项城、溵水二县来属。长寿元年,置武城县。证圣元年,置光武县。天宝元年,改陈州为淮阳郡。乾元元年,复为陈州。旧领县四,户六千三百六十七,口三万九百六十一。天宝领县六,户六万六千四百四十二,口四十万二千四百八十六。在京师一千五百二十里,至东都七百一十七里。

宛丘郭下。隋县

太康汉阳夏县,隋改太康,以县东有太康城

项城隋旧。武德四年,于此置沈州,领项城、颍东、鲖阳、南顿、溵水五县。贞观元年,废沈州,以县属陈州

溵水汉汝阳县。改为溵水。建中二年,隶溵州。兴元元年,废溵州,县隶陈州

南顿隋县。武德六年,省入项城。证圣元年,割项城置光武县,以县有光武庙故也。景云元年,改为南顿,复古名也

西华汉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