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武帝谋讨王僧辩,恪预其事。武帝使文帝还长城立栅备杜龛,使恪还武康招集兵众。及僧辩诛,龛果遣副将杜泰袭文帝于长城,恪时已出县,诛龛党与。武帝寻遣周文育来援长城,文育至,泰乃走。及龛平,文帝袭东扬州刺史张彪,以恪监吴兴郡。
武帝受禅,时恪自吴兴入朝,武帝使中书舍人刘师知引恪,令勒兵入,因卫敬帝如别宫。恪排闼入见武帝,叩头谢曰:“恪身经事萧家来,今日不忍见此事,分受死耳,决不奉命。”武帝嘉其意,不复逼,更以荡主王僧志代之。
帝践阼,除吴兴太守。永定三年,除散骑常侍、会稽太守。历事文帝及废帝,累迁护军将军。至宣帝即位,除平越中郎将、都督、广州刺史。恪未至岭,前刺史欧阳纥举兵拒嶮,不得进。朝廷遣司空章昭达讨平纥,乃得入州。兵荒之后,所在残毁,恪绥怀安辑,被以恩惠,岭表赖之。后主即位,为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卒,谥曰光。子法兴嗣。
陆子隆字兴世,吴郡人也。祖敞之,梁嘉兴令。父悛,封氏令。
子隆少慷慨,有志功名。侯景之乱,于乡里聚徒。时张彪为吴郡太守,引为将帅,仍随彪徙镇会稽。及文帝讨彪,彪将沈泰、吴宝真、申缙等皆降,而子隆力战败绩。文帝义之,复使领其部曲。
文帝嗣位,子隆领甲仗宿卫。封益阳县子,累迁庐陵太守。周迪据临川反,子隆随章昭达讨迪,迪退走,因随昭达讨陈宝应。晋安平,子隆功最,迁武州刺史,改封朝阳县伯。
华皎据湘州反,以子隆居其心腹,皎深患之,频遣使招,子隆不从,攻又不克。及皎败于郢州,子隆出兵袭其后,因与大军相会。进爵为侯。寻迁都督、荆州刺史。荆州新置,居公安,城池未固,子隆修立城郭,绥集夷夏,甚得人和,号为称职。吏人诣阙求立碑颂美功绩,诏许之。卒,谥威。子之武嗣。
之武年十六,领其旧军。后为弘农太守,乃隶吴明彻,于吕梁军败逃归,为人所害。
子隆弟子才,亦有干略。从子隆征讨有功,除始平太守,封始康县子。卒于信州刺史。
钱道戢字子韬,吴兴长城人也。父景深,梁汉寿令。道戢少以孝行着闻,及长,颇有材干,陈武帝微时,以从妹妻焉。武帝辅政,道戢随文帝平张彪于会稽,以功拜东徐州刺史,封永安县侯。
天嘉元年,为临海太守。侯安都之讨留异,道戢帅军出松阳以断其后。异平,以功拜都督、衡州刺史,领始兴内史。后与章昭达讨欧阳纥,纥平,除左卫将军。
太建二年,又随昭达征江陵,以功加散骑常侍。后为都督、郢州刺史。与仪同黄法奭攻下历阳,因以道戢镇之。卒官,谥曰肃。子邈嗣。
骆文牙字旗门,吴兴临安人也。父裕,梁鄱阳嗣王中兵参军事。文牙年十二,宗人有善相者,云:“此郎容貌非常,必将远致。”梁太清末,陈文帝避地临安,文牙母陈,睹帝仪表,知非常人,宾待甚厚。及帝为吴兴太守,引文牙为将帅。从平杜龛、张彪,勇冠众军。
文帝即位,封临安县侯,位越州刺史。初,文牙母卒,时兵荒,至是始葬,诏赠临安国太夫人,谥曰恭。
太建八年,文牙累迁散骑常侍,入直殿省。十年,授丰州刺史。至德二年卒,赠广州刺史。子义嗣。
孙瑒字德琏,吴郡吴人也。父修道,梁中散大夫,以雅素知名。瑒少倜傥,好谋略,博涉经史,尤便书翰。仕梁为邵陵王中兵参军事。太清之难,授假节、宣猛将军、军主。王僧辩之讨侯景也,王琳为前军,琳与瑒亲娅,乃表荐为宜都太守。后以军功封富阳侯。敬帝立,累迁巴州刺史。
及陈武帝受禅,王琳立梁永嘉王萧庄于郢州,征瑒为少府卿,仍徙都督、郢州刺史,总留府之任。周遣大将军史甯乘虚攻之,瑒兵不满千人,乘城拒守,周兵不能克。及闻大军败王琳,乘胜而进,周兵乃解,瑒于是尽有中流之地。既而遣使奉表归陈。
天嘉元年,授湘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