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七月。
冬,齐人伐戎。
二十有一年,春,王正月。
夏,五月,辛酉,郑伯突卒。○郑伯突,徒没反,厉公也。
秋,七月,戊戌,夫人姜氏薨。
冬,十有二月,葬郑厉公。《春秋》篡明者书葬。
[疏]注“春秋”至“书葬”。○解云:言《春秋》者,欲见通例如此矣。篡明者,谓有立、入之文,即隐四年冬,“卫人立晋”;桓十三年春,“葬卫宣公”;上九年夏,“齐小白入于齐”;僖十八年秋,“葬齐桓公”之属是也。今此郑突入于郑,桓十五年秋亦有入栎之文,即是篡明,书其葬耳。若篡不明者,则去其葬以见其篡,不合为诸侯,是以僖十年里克弑卓子之时,惠公无入文。至僖二十四年“晋侯夷吾卒”下,不书葬晋惠公矣。若有立、入之文者,不嫌非篡,何劳去葬以见篡?若然,案文公重耳亦无篡文,而僖三十年经书“葬晋文公”者,正以文公功盖天下,《春秋》为贤者讳,故书其葬,若其不篡然也。若然,齐侯小白是贤者而书其入,又录其葬,见其篡明,不为之讳者,僖十年传云“桓公之享国也长,美见乎天下,故不为之讳本恶也。文公之享国也短,美未见乎天下,故为之讳本恶也”是也。
二十有二年,春,王正月,肆大省。肆者何?跌也。跌,过度。○肆,音四,本或作“佚”。大省,所景反,除自省皆同,二传作“眚”。跌,大结反,过度也。
[疏]“肆大省”。○解云:肆,读如字,放肆也。省,读如减省之省也。○“肆者何”,“大省者何”。○解云:皆以异於常例,故执不知问。大省者何?灾省也。谓子卯日也。夏以卯日亡,殷以子日亡,先王常以此日省吉事,不忍举,又大自省敕,得无独有此行乎?常若闻灾自省,故曰灾省也。○行,下孟反。
[疏]注“先王”至“忍举”。○解云:此先王,谓夏、殷之后成礼者,以是夏、殷亡日,故省吉事而已,不忍举而行之。○注“又大”至“此行乎”。○解云:又若似见不贤而内自省之义矣。○注“常若”至“灾省也”者,释传云“灾省”之文也。言闻有灾辄自省察,若为行而致之乎?肆大省,何以书?讥。何讥尔,讥始忌省也。时鲁有夫人丧,忌省日不哭。省日本以忌吉事,不以忌凶事,故礼哭不辟子卯日,所以专孝子之思也。不与念母,而讥忌省者,本不事母则已,不当忌省,犹为商人责不讨贼。○思,息嗣反。为,于伪反。
[疏]“肆大省,何以书”。○解云:不但言何以书者,恐人以为但问大省,云大自省敕何以书,故复举句而问之。○注“故礼”至“卯日”。○解云:案《士丧礼》既殡之后,云“朝夕哭,不辟子卯”是也。引之者,证不以忌凶事也。○注“不与”至“忌省”。解云:不与念母者,即上元年“三月,夫人孙于齐”,传曰“夫人固在齐矣,其言孙于齐何?念母也”,“念母者,所善也。则曷为於其念母焉贬?不与念母也”,彼注云“念母则忘父,背本之道也”是也。○注“犹为”至“讨贼”。○解云:文十四年九月,“齐公子商人弑其君舍”。然则商人者,是篡弑之贼也,齐之臣子理宜讨之,而反臣事,失其所也。及文十八年夏,“齐人弑其君商人”,而不书其葬者,以责臣子不讨贼也。似文姜罪,实宜绝之,公既不绝,宜尽子道,而反忌省,故得责之。
癸丑,葬我小君文姜。文姜者何?庄公之母也。辄发传者,起仇母,录子恩。凡母在子年,无適庶,皆系子也。不在子年,適母系夫,庶母系子。言小君者,比於君为小,俱臣子辞也。文者,谥也。夫人以姓配谥,欲使终不忘本也。○无適,丁历反,下同。
[疏]“葬我小君文姜”。○解云:《穀梁传》曰“小君非君,其曰君何也?以其为公配,可以言小君也”者是。○“文姜者何”。○解云:欲言庄母,谥异其父;欲言非母,备礼葬之,故执不知问。○注“辄发”至“子恩”。○解云:隐元年传云“仲子者何?桓之母也”。今假令不发,亦是桓之夫人、庄公之母可知,而云“文姜者何?庄公之母”,故言辄矣。今此经云“葬我小君文姜”,传云“文姜者何?庄公之母也”者,正欲录子之恩,故备礼而葬之。○注“凡母”至“系子也”。解云:即此传云“文姜者何?庄公之母”,是適母系子也。宣八年传云“顷熊者何?宣公之母也”,襄四年传云“定戈者何?襄公之母也”,皆是庶母系子也。而僖二年传云“哀姜者何?庄公之夫人也”,在子年而系夫者,盖以僖公非所生,为其非子故也。○注“不在”至“系夫”。○解云:即僖二年哀姜是也。○注“庶母系子也”。○解云:即文五年传云“成风者何?僖公之母也”是也。定十五年秋,“姒氏卒”,传曰“姒氏者何?哀公之母也”者,亦是庶母不在子年而系于子。然则乡来所言,传皆葬上乃言某公之母,而姒氏特于卒上发传者,正以姒氏之葬,直云“葬定姒”,不得称小君,是以传家亦於葬略之矣。定姒所以葬不得称小君,《公羊》之义,母以子贵,哀公尔时未得为君,是以定姒未得全同夫人矣。○注“欲使终不忘本也”。○解云:本即姓是也。
陈人杀其公子御寇。书者,杀君之子,重也。
[疏]注“书者,杀君之子,重也”。○解云:正以不言大夫而得书杀,则知由其是君之子故也。
夏,五月。以五月首时者,讥。庄公取仇国女,不可以事先祖,奉四时祭祀,犹五月不宜以首时。
秋,七月,丙申,及齐高傒盟于防。防,鲁地。○傒,音兮。齐高傒者何?贵大夫也。曷为就吾微者而盟?据暨与公盟也。
[疏]“齐高傒者何”。○解云:欲言其贵,鲁侯耻之;欲言微者,名氏见经,故执不知问。○注“据暨与公盟也”。○解云:即上九年春,“公及齐大夫盟于暨”是也。
公也。以其日,微者不得日,大夫盟当出名氏。
[疏]注“以其日”至“得日”。○解云:即隐元年“九月,及宋人盟于宿”,传曰“孰及之?内之微者也”,彼注云“宋称人者,亦微者也”,“微者盟例时,不能专正,故责略之。此月者,隐公贤君,虽使微者,有可采取故录也”,是其微者不得日矣。其微者盟例时者,即僖十九年“冬,会陈人、蔡人、楚人、郑人盟于齐”之属是也。○注“夫人”至“名氏”。○解云:即成元年“臧孙许及晋侯盟于赤棘”之属是也。
公则曷为不言公?讳与大夫盟也。
冬,公如齐纳币。纳币即纳徵。《礼》曰“主人受币,士受俪皮”是也。《礼》言纳徵,《春秋》言纳币者,《春秋》质也。凡婚礼皆用雁,取其知时候。唯纳徵用玄纁束帛俪皮。玄纁,取其顺天地也。俪皮者,鹿皮,所以重古也。○纁,许云反,俪,力计反,本又作“丽”。
[疏]注“纳徵”至“天地也”。○解云:即隐元年注云“束帛,谓玄三纁二:玄三法天,纁二法地”是也,何者?玄纁者,是天地之色故也。○注“俪皮者,鹿皮,所以重古也”。○解云:正以古者食肉衣皮服捕禽兽故也。俪者,两也。两皮者,二仪之数。
纳币不书,此何以书?据桓三年公子翚如齐逆女,不书纳币。讥。何讥尔?亲纳币,非礼也。时庄公实以淫泆大恶不可言,故因其有事於纳币,以无廉耻为讥。不讥丧娶者,举淫为重也。凡公之齐,所以起淫者,皆以危致也。
[疏]注“凡公”至“致也”。○解云:即下二十三年“春,公至自齐”,“夏,公如齐观社”,“公至自齐”;二十四年“夏,公如齐逆女”,“秋,公至自齐”之属是也。凡书至者,臣子喜其君父脱危而至故也。
二十有三年,春,公至自齐。桓之盟不日,其会不致,信之也。据柯之盟不日,柯之会不致。
[疏]注“据柯”至“不致”。○解云:即上十三年“冬,公会齐侯于柯”,不书日不致是也。
此之桓国,何以致?危之也。何危尔?公一陈佗也。公如齐淫,与陈佗相似如一也。○佗,大何反。
[疏]注“公如”至“如一也”。○解云:即桓六年“蔡人杀陈佗”,传云“陈佗者何?陈君也。陈君则曷为谓之陈佗?绝也。曷为绝之?贱也。其贱奈何?外淫也。恶乎淫?淫于蔡,蔡人杀之”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