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或日,或不日,或失之前,或失之后。失之前者,朔在前也。谓二日食,巳巳日有食之是也。此象君行暴急,外见畏,故日行疾月行迟,过朔乃食,失正朔於前也。失之后者,朔在后也。谓晦日食,庄公十八年“三月,日有食之”是也。此象君行儒弱见陵,故日行鷃月行疾,未至朔而食,失正朔於后也。不言月食者,其形不可得而睹也,故疑言曰有食之。孔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不传天下异者,从王录内可知也。○懦,乃乱反,又乃卧反。
[疏]注“不传”至“可知也”。○解云:正以僖十四年“沙鹿崩”,成五年“梁山崩”,传皆云“何以书?记异也。外异不书,此何以书?为天下记异也”。今无此传,故须解之也。彼不从王内录者,以其皆在晋竟内故也。
三月,庚戌,天王崩。平王也。何以不书葬?据书葬桓王。
[疏]注“平王也”。○解云:知者,以本纪当之故也。○注“据书葬桓王”。○解云:即庄三年“五月,葬桓王”是也。○
天子记崩不记葬,必其时也。至尊无所屈也。诸侯记卒记葬,有天子存,存,在。不得必其时也。设有王后崩,当越紼而奔丧,不得必其时,故恩录之。○紼,音弗。
[疏]注“设有”至“奔丧”。○解云:何氏以意言之。不言天子崩者,举轻以明重故也。
曷为或言崩,或言薨?天子曰崩,大毁坏之辞。诸侯曰薨,小毁坏之辞。大夫曰卒,卒,犹终也。士曰不禄。不录,无录也。皆所以别尊卑也。葬不别者,从恩杀略也。书崩者,为天下恩痛王者也。记诸侯卒葬者,王者亦当加之以恩礼,故为恩录。○以别,彼列反,下同。恩杀,所界反。为天,于伪反,下“故为”、“主为”,传“所为”同。
夏,四月,辛卯,尹氏卒。尹氏者何?天子之大夫也。以尹氏立王子朝也。○尹氏,《左氏》作“君氏”。朝,如字。
[疏]“尹氏者何”。○解云:欲言诸侯,不言国爵;欲言外臣,而书其卒;欲言内臣,内无尹氏,故执不知问。○注“以尹氏立王子朝也”者。○解云:在昭二十三年。
其称尹氏何?据宰渠氏官,刘卷卒名。○卷,音权。
[疏]注“据宰渠氏官”者。○解云:即桓四年“夏,天王使宰渠伯纠来聘”是。注“刘卷卒名”者。○解云:在定四年秋。
贬。曷为贬?据俱卒也。
[疏]注“据俱卒也”。○解云:据刘卷言之。
讥世卿。世卿者,父死子继也。贬去名者氏,言起其世也,若曰世世尹氏也。○去,起吕反。世卿,非礼也。礼,公卿大夫、士皆选贤而用之。卿大夫任重职大,不当世,为其秉政久,恩德广大。小人居之,必夺君之威权,故尹氏世,立王子朝;齐崔氏世,弑其君光,君子疾其末则正其本。见讥於卒者,亦不可造次无故驱逐,必因其遇卒绝之,明君案见劳授偿,则众誉不能进无功;案见恶行诛,则众谗不能退无罪。○见讥,贤遍反,下同。造,七报反。
[疏]“世卿非礼也”。○解云:《诗序》云:“古之仕者,世禄也。”於贤者言之也。○注“齐崔”至“君光”。○解云:崔氏世者,即宣十年“齐崔氏出奔卫”,传云“崔氏者何?齐大夫也。其称崔氏何?贬。曷为贬?讥世卿。世卿,非礼也”者是也。言弑其君光者,在襄二十五年夏。○注“君子疾其末”。○解云:即襄二十五年与昭二十三年是也。○注“则正其本者”。○解云:即此及宣十年是也。○注“见讥”至“绝之”。○解云:必因过卒绝之者,过即“崔氏出奔卫”,“尹氏立王子朝”是也。卒即此文是也。若然,“尹氏立王子朝”还言尹氏,而“崔杼弑其君光”不复言崔氏者,正以大夫弑君例称其名故也。○注“明君”至“无功”。○解云:众誉者,若共工、鲧等迭相为誉之类是也。○注“案见恶”至“无罪”。○解云:谓君有明德,案见恶行诛,则刑不滥也,故虽众谗亦不能退黜无罪之善人也。旧云言不能退无罪者,谓不能退使无罪,非也。
外大夫不卒,此何以卒?据原仲不卒。
[疏]注“据原仲不卒”。○解云:即庄二十七年“秋,公子友如陈,葬原仲”,而经不书原仲之卒是也。
天王崩,诸侯之主也。时天王崩,鲁隐往奔丧,尹氏主傧赞诸侯,与隐交接而卒,恩隆於王者,则加礼录之,故为隐恩录痛之。日者,恩录之,明当有恩礼。○
[疏]注“时天”至“恩礼”。解云:鲁隐奔丧而不书者,盖以得其常故也。若遣大夫往则书之,即文九年“二月,叔孙得臣如京师。辛丑,葬襄王”是也。彼传云“王者不书葬,此何以书?不及时书,过时书”,彼注云“重录失时”;“我有往者则书”,彼注云“谓使大夫往也,恶文公不自往,故书葬以起大夫之会”是也。○注“恩隆”至“录之”。○解云:言隐公恩隆於王者,则加礼录其傧赞之人也。
秋,武氏子来求赙。武氏子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其称武氏子何?据宰渠氏官,仍叔不称氏,尹氏不称子。
[疏]“武氏子者何”。○解云:欲言王臣,不言王使;欲言诸侯之臣,文无系国,故执不知问。○注“据宰渠氏官”者。○解云:即桓四年“夏,天王使宰渠伯纠来聘”是也。○注“仍叔不称氏”。○解云:即桓五年“天王使仍叔之子来聘”是也。
讥。何讥尔?父卒,子未命也。时虽世大夫,缘孝子之心,不忍便当父位,故顺古先试一年,乃命於宗庙。武氏子父新死,未命而便为大夫,薄父子之恩,故称氏言子,见未命以讥之。
[疏]注“时虽世大夫”。○解云:知者,正见尹氏之属故也。○注“缘孝”至“宗庙”。解云:知如此者,正以此经讥父卒子未命而便为大夫故也。
何以不称使?据南季称使。
[疏]注“据南季称使”。○解云:即下九年“春,天王使南季来聘”是也。
当丧未君也。当丧,谓天子也。未君者,未三年也。未可居君位称使也。故绝正其义,与毛伯同。
[疏]注“未君至伯同”。○解云:即文九年“春,毛伯来求金”,传云“何以不称使?当丧未君也。逾年矣,何以谓之未君”,“以天子三年,然后称王”,“缘民臣之心,不可一日无君,故逾年即位”,“缘孝子之心,即三年不忍当”,是故三年乃称王命使大夫矣。
武氏子来求赙,何以书?不但言何以书者,嫌主覆问上所说二事,不问求赙。○覆,芳服反。
[疏]注“不但”至“求赙”。○解云:上二事者,即父卒子未命,当丧未君是也。嫌言父卒子未命何以书,当丧未君何以书,故须连言之。注主为求赙书也者,嫌为上二事书故也。
讥。何讥尔?丧事无求。求赙,非礼也。主为求赙书也。礼本为有财者制,有则送之,无则致哀而巳,不当求,求则皇皇伤孝子之心。
[疏]注“求则皇”至“子之心”。解云:言制礼本意,所以丧事无求者,恐伤孝子之心故也,何者?正以孝子本意无心求矣。
盖通于下。云尔者,嫌天子财多不当求,下财少可求,故明皆不当求之。
[疏]“盖通于下”。○解云:盖,诂为皆,若似盖云归哉之类,或者不受於师,故疑之。
八月,庚辰,宋公和卒。不言薨者,《春秋》王鲁,死当有王文。圣人之为文辞孙顺,不可言崩,故贬外言卒,所以褒内也。宋称公者,殷后也。王者封二王后,地方百里,爵称公,客待之而不臣也。《诗》云“有客宿宿,有客信信”是也。○孙,音逊。
[疏]注“故贬”至“内也”。○解云:鲁得尊名,不与外诸侯同文,即是尊鲁为王之义。
冬,十有二月,齐侯、郑伯盟于石门。
癸未,葬宋缪公。葬者曷为或日,或不日?不及时而日,渴葬也。不及时,不及五月也。礼,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诸侯五月而葬,同盟至。大夫三月而葬,同位至。士逾月,外姻至。孔子曰:“葬於北方,北首,三代之达礼也,之幽之故也。”渴,喻急也,乙未葬齐孝公是也。○宋缪公,音穆,《左氏》作“穆”。凡此后仿此。首,手又反。
[疏]注“礼天子”至“姻至”。○解云:皆隐元年《左传》文。○注“孔子”至“故也”。解云:《檀弓下》篇文云。“孔子曰”之下无“礼”字。○注“渴喻”至“是也”。解云:即僖二十七年“六月,庚寅,齐侯昭卒。八月,乙未,葬齐孝公是也。而言渴葬者,谓更无他事但孜孜於葬故不待五月矣”不及时而不日,慢葬也。慢葬不能以礼葬也,八月葬蔡宣公是也。“)